题名

周瘦鵑筆下的上海書寫

并列篇名

Shanghai Writing of Zhou Shoujuan's Novels

作者

紀俊龍(Chun-Lun Chi)

关键词

周瘦鵑 ; 上海 ; 民初小說 ; 通俗小說 ; 鴛鴦蝴蝶派 ; Zhou Shoujuan ; Shanghai ; popular fiction ;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novel ;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期刊名称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5 / 06 / 01)

页次

1 - 3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民初的文壇中,擁有「哀情小說鉅子」稱譽的周瘦鵑,應該是研究者注目的焦點。可是,回顧現有的研究成果,發現大半研究者多將心力投注在周瘦鵑的「翻譯小說」相關議題,及其與「鴛鴦蝴蝶派」文學之關係辯證、文學期刊編輯現象的考察,經常忽略了周瘦鵑原創小說之探析!當我們探尋周瘦鵑的原創小說時,發現土生土長於上海的他,筆下時常出現關於故鄉的觀察與對話,其中,對於市民文化中的「新文明物質與社會底層交織之社會現象」、「婚戀自由與家庭婚姻之辯證闡述」、「孝親倫理觀念之多向度體悟」、「文人/文化出版事業面向觀察」有相當深刻地描寫。因此,探究周瘦鵑原創小說中所展現的上海世界,當可視為評價周瘦鵑文學定位之重要關鍵;同時,亦可補闕上海文學發展研究之遺珠。是以,本文擬將以此視角為研究基礎洵為開展,期望能展現周瘦鵑原創小說之特質,並補益上海文學的完整發展歷程。

英文摘要

Literary scene during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Zhou Shoujuan who had been called "master of melancholy romance novel" should be focused by researchers. However, reviewing existing researches, a lot of researchers put their efforts to the issues about Zhou Shoujuan's "Translated Novels", the dialectics and literary journals editorial phenomenon of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in literature , instead of researching the original novels of Zhou Shoujuan. When we study Zhou Shoujuan's original novels, found that he was born and bred in Shanghai, often appear observation and conversation about homeland in his writing. He deeply described "wealth inequality of material culture in new world" , "the dialectics between marriage and family" ,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In fealty ethic" "literati/ culture publishing aspect observation" in citizen culture. Therefore, when researching on Shanghai of Zhou Shoujuan's original novels, can regard it as the key point of valuation of Zhou Shoujuan's literary po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make up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of "Shanghai writing". Thus, the program will start from this perspective, hope can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 of Zhou Shoujuan's original novels, and complete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writing".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侯如綺(2013)。尋找位置-鴛鴦蝴蝶派作家論。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7,111-136。
    連結:
  2. 潘少瑜(2008)。愛情如死之堅強-試論周瘦鵑早期翻譯哀情小說的美感特質與文化意涵。漢學研究,26(2),219-252。
    連結:
  3. 潘少瑜(2011)。想像西方:論周瘦鵑的「偽翻譯」小說。編譯論叢,4(2),1-23。
    連結:
  4. 唐海,中國勞工問題,(上海光華書局,1926年)。
  5. 《上海出版志》編輯委員會(2000)。上海出版志。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6. 上海通社編(1984)。上海研究資料。上海書店。
  7. 于醒民、唐繼無(1991)。近代化的早產兒。上海:九大文化。
  8. 王智毅編(1993)。周瘦鵑研究資料。天津人民出版社。
  9. 艾萍(2009)。上海都市民俗特徵初探。貴州社會科學,230,51-55。
  10. 吳圳義(1978)。清末上海租界社會。文史哲出版社。
  11. 呂文翠(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12. 李四芬、李上文(2008)。孝觀念的源流與演變。江西社會科學,2008(3),238-241。
  13. 李長莉(2002)。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
  14. 李歐梵、毛尖譯(2000)。上海摩登-一種都市文化在中國。牛津大學出版社。
  15. 汪暉、余國良編(1998)。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中文大學。
  16. 肖群忠(2012)。中國孝文化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 忻平(2013)。上海城市發展與市民精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 邱明正編(2005)。上海文學通史。復旦大學出版社。
  19. 邱培成(2011)。描繪近代上海都市的一種方法-《小說月報》(1910-1920)與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研究。鳳凰出版社。
  20. 紀俊龍(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
  21. 胡俊修(2007)。近世上海市民的理性精神-以《申報〉廣告為主的考察。湖北社會科學,12,119-121。
  22. 范伯群(1990)。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國文天地雜誌社。
  23. 范伯群(2010)。周瘦鵑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0(4),36-52。
  24. 范伯群編(2011)。周瘦鵑文集。文匯出版社。
  25. 范伯群編(2011)。周瘦鵑文集。文匯出版社。
  26. 范伯群編(2011)。周瘦鵑文集。文匯出版社。
  27. 范伯群編(2011)。周瘦鵑文集。文匯出版社。
  28. 唐振常編(1989)。上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9. 馬逢洋編(1996)。上海:記憶與想像。文匯出版社。
  30. 高褔進(2003)。「洋娛樂」的流入-近代上海的文化娛樂業。上海人民出版社。
  31. 張炯編、鄧紹編、基樊駿編(1997)。中華文學通史‧現代文學卷。華藝。
  32. 張登林(2012)。上海市民文化與現代通俗小說。上海文化出版社。
  33. 陳平原(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34. 陳伯海編、袁進編(1993)。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35. 陳昌文(2004)。近代上海出版業與都市社區的互動。學術月刊,2004(7),60-66。
  36. 陳昌文(2008)。都市化進程中的上海出版業1843-1949。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37. 陳建華(2011)。民國初期周瘦鵑的心理小說-兼論「禮拜六派」與「鴛鴦蝴蝶派之別」。現代中文學刊,2011(2),37-49。
  38. 陳建華(2011)。「詩的小說」 與抒情傳統的回歸-周瘦鵑在《紫羅蘭》中的小說創作。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8(2),9-14。
  39. 陳建華(2011)。傳統抒情的上海雜交-周瘦鵑言情小說與歐美現代文學文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1(6),1-18。
  40. 陳琍(2007)。上海城市生態的近代轉型-以晚清上海道路為中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2(3),78-86。
  41. 陳遜編、陳恒編(2014)。書寫城市:文學與城市經驗。上海三聯書店。
  42. 楊佳嫻(2013)。懸崖上的花園:太平洋戰爭時期上海文學場域(1942-1945)。國立臺灣出版中心。
  43. 楊義(1988)。楊義文存‧第二卷‧中國現代小說史。人民出版社。
  44. 楊劍龍(2012)。都市上海的發展和上海文化的嬗變。上海文化出版社。
  45. 楊劍龍編(2007)。上海文化與上海文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46. 楊衛民(2012)。近代上海出版人與上海社會生活關係研究述略。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8(2),33-41。
  47. 葛永海(2004)。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
  48. 熊月之(2008)。上海文化發展與變遷:實踐與經驗。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49. 熊月之、張敏(1999)。上海通史‧第六卷‧晚清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50. 瑪格麗特‧魏特罕、薛絢譯(1999)。空間地圖:從但丁的空間到網路的空間。商務印書館。
  51. 趙孝萱(2004)。鴛鴦蝴蝶派新論。蘭州大學出版社。
  52. 劉永麗(2008)。被書寫的現代: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3. 劉揚體(1997)。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中國文聯。
  54. 劉善齡(1999)。西洋風:西洋發明在中國。上海古籍出版社。
  55. 劉善齡、劉文茵(2011)。畫說上海生活細節(清末卷)。學林出版社。
  56. 潘少瑜(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7. 魯志美、韓殿棟、劉永文(2010)。近代上海地區企業的文化建構及其對小說傳播的促進。江漢論壇,2010(7),91-94。
  58. 賴奕倫(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9. 羅蘇文(2006)。近代上海:都市社會與生活。中華書局。
  60. 羅蘇文(2004)。上海傳奇─文明嬗變的側影(1553-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
  61. 蘇志良編(2004)。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態。上海辭書出版社。
  62. 顧鑒塘、顧鳴塘(2011)。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紀俊龍(2015)。周瘦鵑小說中的死亡。彰化師大國文學誌,31,219-250。
  2. (2018)。周瘦鵑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處境探析─以《禮拜六》為探討範圍。止善,25,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