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指向現實:唐傳奇〈王維〉表述功能研究

并列篇名

Tang Dynasty Realism: The Narrative Function of Wang Wei's Short Stories

作者

廖珮芸(Pei-Fun Liao)

关键词

唐傳奇 ; 表述 ; 現實 ; 史傳 ; 王維 ; Tang dynasty ; short stories ; narrative ; realism ; historical biography ; Wang Wei

期刊名称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5 / 06 / 01)

页次

41 - 7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文學社會學角度切入,參照唐代科舉文化、場域權力關係、和盛唐與中唐士人心靈結構變化,論述唐傳奇〈王維〉表述功能。〈王維〉試圖建立歷史感,但矛盾的是,表述行為卻又是指向現實。此表述之所以產生力量,是因為它緊扣著唐代科舉文化;且王維形象,是中唐文人渴望詩才與科舉名望的象徵。同時,這個表述形式也是薛用弱揭示中晚唐士人的現實困境:士人從政的自由,與士人對於禮的反省。對王維而言,功業不帶有貶意,奏樂吟唱,在盛唐世風下,是一種風流。但在中晚唐社會,功業概念開始窄化,士人自由度降低。自由與禮法的街突,不是盛唐人的情感結構,是中晚唐士人的困境。〈王維〉的表述功能,即是以揭示現實作為其表述姿態,展示文化語境中的街突與複雜,此是表述所允諾的關鍵功能。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I adopt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the narrative function of the short stories of "Wang Wei" (王維)in relation to the power structure and cultur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I also 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the scholarly class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Tang with those of the later Tang. Although "Wang Wei" (王維) strove to give his writings an air of historicity, his narratives tend towards realism. The force of his narratives comes from their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cultur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Wang Wei (王維) himself has come to symbolize the poetic and official aspirations which characterized the literati of the middle Tang. Indeed, as Xue Yung-ruo (薛用弱) has pointed out, this is the very narrative which became a predicament for the literati of the middle and later Tang as they sought accommodation between the dictates of ceremony and their official duties. Although official duties never posed a great obstacle for Wang Wei (王維),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Tang the concept of official duties narrowed considerably and scholars became subject to increased restraints. Thus the tension between freedom and ceremony only came to be keenly felt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Through his use of realism to form his narrative style, "Wang Wei" (王維) laid bare the complex tensions inherent in his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this is one of the key functions of narrativ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許建崑(2008)。唐傳奇歷史素材的借取與再創:以王維、王之渙故事為例。東海中文學報,20,9-28。
    連結:
  2. 劉苑如(1996)。雜傳體志怪與史傳的關係:從文類觀念所做的考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365-400。
    連結:
  3. 元陸友仁(1983)。硯北雜誌。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4. 宋李昉編(1961)。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
  5. 宋李昉編(1982)。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
  6. 宋趙彥衛、傅根清點校(1996)。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
  7. 宋歐陽修、宋宋祁(2003)。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8. 南宋王應麟(1988)。玉海。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9. 後晉劉昫(2002)。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10. 唐王讜、周勛初校證(1987)。唐語林校正。北京:中華書局。
  11. 唐吳兢(1984)。貞觀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唐封演、趙貞信校注(2005)。封氏聞見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唐劉餗、程毅中點校(1997)。隋唐嘉話。北京:中華書局。
  14. 清彭定求編(1979)。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15. 清董誥編(1983)。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
  16.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2000)。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卞孝萱(2001)。唐人小說與政治。廈門:鷺江出版社。
  18. 卞孝萱(2001)。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19. 巴赫金、白春仁譯、曉河譯、周啟超譯、潘月琴譯、黃梅譯(2009)。巴赫金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 方麗萍(2008)。從唐德宗的「重慎祠事,動稽典禮」看中唐禮制特徵。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8(4),69-73。
  21. 王小琳(199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
  22. 王運熙(2002)。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3. 王運熙(1996)。簡論唐傳奇和漢魏六朝雜傳的關係。中西學術,2,1-10。
  24. 石昌渝(1994)。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局。
  25. 江守義(2006)。唐傳奇敘事。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26. 吳志達(2005)。中國文言小說史。山東:齊魯書社。
  27. 吳宗國(1992)。唐代科舉制度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28. 吳麗娛(2014)。皇帝「私」禮與國家公制:「開元後禮」的分期及流變。中國社會科學,2014(4)
  29. 李長之(1985)。李太白研究。臺北:里仁出版社。
  30. 李鈞軍(2007)。傳奇小說文體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1. 亞倫‧強恩、成令方譯、林鶴齡譯、吳嘉苓譯(2003)。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台北:群學出版社。
  32. 林宏(1985)。李太白研究。臺北:里仁出版社。
  33. 武麗霞(2004)。論唐傳奇的雜傳特質。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155-158。
  34. 侯忠義(1990)。中國文言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5. 孫遜、趙維國(2001)。傳奇體小說演變之辨析:傳奇小說「雜傳體」型態的確定。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84-94。
  36. 孫遜、潘建國(1999)。唐傳奇文體考辨。文學遺產,1999(6),34-49。
  37.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臺北:揚智文化。
  38. 康韻梅(2005)。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39. 淡江大學中文系編(1990)。晚唐的社會與文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40. 陳文新(2002)。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41. 陳寅恪(1967)。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42. 陳寅恪(1977)。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臺北:
  43. 陳寅恪(2001)。元白詩箋證稿。北京:三聯書局。
  44. 陳珏(2006)。初唐傳奇文鉤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傅璿琮(1994)。唐代科舉與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6. 程千帆(1980)。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7. 程毅中(1990)。唐代小說史話。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48. 黃正建(2006)。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49. 黃東陽(2007)。唐五代記異小說的文化闡釋。臺北:秀威科技出版社。
  50. 黃約瑟編、劉建明編(1993)。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51. 逯耀東(2006)。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北京:中華書局。
  52. 董乃斌(1994)。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3. 廖珮芸(201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
  54. 熊明(2001)。六朝雜傳與傳奇體制。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1(5),627-631。
  55. 熊明(2003)。略論雜傳之淵源及其流變。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46-50。
  56. 熊明(2005)。從漢魏六朝雜傳到唐人傳奇。社會科學輯刊,2005(5),180-186。
  57. 劉苑如(1995)。雜傳體文類生成初探。鵝湖,21(1),33-37。
  58. 劉瑛(1982)。唐傳奇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59. 魯迅(1992)。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
  60. 薛洪勣(1998)。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61. 簡恩定(2000)。王維鬱輪袍事件的象徵意義。空大人文學報,9,19-30。
  62. 顏崑陽(1999)。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東華人文學報,1,43-68。
  63. 羅聯添(1989)。唐代文學論集(下冊)。臺北:學生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