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historical survey on the study of Feng-shui culture in Taiwan during the past hundred years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through three aspects: 1. The study trend and subjects concerned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since late 19th century. 2. The difference and commonality on the study of various approach and subjects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since late 19th century. 3. The influence being caused by the external factors of the ruling demand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of Feng-shui culture. This research expects to construct the academic history network of Feng-shui culture study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o present the problem awareness, research method, discourse focus and concept of values in the subject provided by local and overseas scholars, to guiding more subjects and directions on the study of Feng-shui culture in Taiwan.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expects to provid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as of History, Folklore,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rchitecture, Geography, Landscape and Ecology, so as to conduct the interlocution with scholars abroad in the study of Feng-shui culture.
|
参考文献
|
-
洪健榮(2012)。十九世紀後期來臺傳教士對於風水民俗的態度。輔仁歷史學報,29,169-210。
連結:
-
陳鸞鳳(2004)。日治時期臺灣的神社之空間分布、環境觀和方位觀念。社會科教育學報,7,33-51。
連結:
-
黃萍瑛(2007)。北臺灣客家墓葬文化初步研究:以桃園縣平鎮市為例。民俗曲藝,157,185-234。
連結:
-
(2011).臺南文化.南瀛文獻合輯.
-
Ahern, Emily M.(1981).Chinese Ritual and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Ahern, Emily M.(1973).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Ahern, Emily M.(ed.),Gates, Hill(ed.)(1981).The Anthropology of Taiwanese Socie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Barclay, Thomas(2005).巴克禮作品集.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
Bruun, Ole(2003).Fengshui in China: Geomantic Divination between State Orthodoxy and Popular Religion.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Bruun, Ole(2008).An Introduction to Feng Shui.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ampbell, William. An Account of Missionary Success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 London: Trubner & Co., 1889.
-
Campbell, William. Sketch from Formosa. London: Marshall Brothers, 1915.
-
Doré, Henry. 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 Shanghai: Túsewei Printing Press, 1922.
-
Fernandez, Pablo(ed.),Bautista, Felix B.(trans.),Syquia-Bautista, Lourdes(trans.)(1994).One Hundred Years of Dominican Apostolate in Formosa, 1859-1958.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
Feuchtwang, Stephan(1974).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eomancy.Vientiane:Vithagna.
-
Freedman, Maurice(1966).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London:Athlone Press.
-
Freedman, Maurice(1979).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Hsieh, Jih-chang(ed.),Chuang, Ying-chang(ed.)(1985).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 Behavior.Taipei: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
Jordan, David,Overmyer, Daniel(1986).The Flying Phoenix: Aspects of Chinese Sectarianism in Taiwa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Kuhn, Thomas S.(1970).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Lau, Bernard W. K.(1996).Feng-Shui: An Example of Sense of Coherence in Chinese Geomancy?.Asian Culture Quarterly,24(4),55-61.
-
Lee, Sang Hae(1986).Cornell University.
-
Lin, Kai-shyh(1999).University of Chicago.
-
Lu, April Huei-min(1997).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Mackay, George Leslie. From Far Formosa.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896.
-
McMahon, Daniel(2012).Geomancy and Walled Fortifications in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76(2),373-393.
-
Moody, Campbell N. The Heathen Heart: An Account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Gospel among the Chinese of Formosa. Edinburgh: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 1907.
-
Murray, Stephen O.,Hong, Keelung(1994).Taiwanese Culture, Taiwanese Society: A Critical Review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Done on Taiwan.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
Needham, Joseph(1956).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Orleans, Leo A.(ed.)(1980).Sc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Standford: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
Reiter, Florian C.(ed.)(2011).Feng Shui (Kan Yu) and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Berlin.Wiesbaden:Harrassowitz Verlag.
-
Rubinstein, Murray A.(ed.)(1999).Taiwan: A New History.Armonk, N.Y.:M.E. Sharpe.
-
Skinner, G. William(ed.)(1977).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Skinner, Stephen(2012).Feng Shui History: the Story of Classical Feng Shui i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221 BC to 2012 AD.Singapore:Golden Hoard Press.
-
Smith, Richard J.(1991).Fortune-tellers and Philosopher: Divin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Boulder:Westview Press.
-
Watson, James L.,Watson, Rubie S.(2004).Village Life in Hong Kong: Politics, Gender, and Ritual in the New Territories.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Weller, Robert P.(1987).Unities and Diversities in Chinese Religion.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
Wilson, Richard W.(ed.),Wilson, Amy Auerbacher(ed.),Greenblatt, Sidney L.(ed.)(1979).Value Change in Chinese Society.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
丁仁傑(2016)。臺北三峽地方史中的人類學觀點。臺灣文獻,67(4),125-156。
-
三尾裕子(2003)。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日本人觀點。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
-
三浦國雄(2005)。風水.曆.陰陽師-中国文化の边緣としての沖繩。沖繩:榕樹書林。
-
丸井圭治郎,《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臺灣總督府,1919 年)。
-
于希賢(2010).風水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
尹章義(2004)。臺北設府築城一百二十年祭。歷史月刊,195,31-42。
-
尹章義(2014)。大清帝國的落日餘暉-臺北設府築城史新證。臺北文獻,直字188,37-187。
-
尹章義,洪健榮,李逸峰(1997).五股志.臺北:五股鄉公所.
-
卞利(1991)。明清時期徽州地區堪輿風行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64-69。
-
水口拓寿(2016)。儒學から見た風水-宋から清に至る言說史。東京:風響社。
-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1 年)。
-
王世慶(編)(1976).臺灣研究中文書目(史地之部).臺北:美國亞洲學會臺灣研究小組.
-
王玉德(1995).中華堪輿術.臺北:文津出版社.
-
王玉德(2009).神秘的風水.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
王志宇(2008).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出版社.
-
王其亨(編)(1992).風水理論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
王明燦(2008)。民間傳說認知的王得祿。嘉義研究:王得祿專輯,嘉義:
-
王奕期(2007)。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王奕期,陳雅雯,張寶貴(2009)。與嘉南水利有關的風水傳說研究。遠東學報,26(4),563-573。
-
王爾敏(2000).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白若瑟, José María,黃建龍(譯註)(2017).福爾摩沙詳盡的地理與歷史.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東京:刀江書院,1928 年)。
-
朱勝麒(編)(2000).洪潮和長二三房嫁娶撮要.桃園:九龍堂.
-
池永歆(2001)。大茅埔地方所呈顯的空間性:以聚落空間的構成與內涵為例的詮釋。中縣文獻,8,101-175。
-
池永歆(2001)。大茅埔地方的構成:空間與地方。中縣文獻,8,5-99。
-
艾定增(1998).風水鉤沉-中國建築人類學發源.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
何培夫(2001).臺灣的民俗辟邪物.臺南:臺南市政府.
-
何曉昕(1990).風水探源.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
何曉昕,羅雋(2008).中國風水史(增補版).北京:九州出版社.
-
佐倉孫三,《臺風雜記》(東京:國光社,1903 年)。
-
余光弘(1986)。沒有祖產就沒有祖宗牌位?-E. Ahern 溪南資料的再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115-177。
-
吳永猛(2002)。澎湖村落五營信仰的探討。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馬公:
-
吳樹欉(1989)。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
吳聲淼(2009)。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
吳瀛濤(1975).臺灣民俗.臺北:臺灣時代書局.
-
呂理政(1992).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臺北:稻鄉出版社.
-
呂理政(1990)。聚落、廟宇與民宅厭勝物。臺灣風物,40(3),81-112。
-
宋世祥(2004)。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
李昭容(2010).鹿港丁家大宅.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
李盛沐(2003)。堪輿學影響傳統建築門的空間規制之研究。蘭陽學報,2,21-30。
-
李朝凱(2007)。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
-
李嘉慧(2002)。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
周榮杰(1987)。臺灣民間信仰中的厭勝物。高雄文獻,28、29,51-91。
-
林佩欣(2003)。政治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
林俊男(1991)。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出版社.
-
林美容(1988)。由地理與年籤來看臺灣漢人村庄的命運共同體。臺灣風物,38(4),123-143。
-
林美容(編)(1997).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版).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林美容(編),三尾裕子(編)(1998).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文獻目錄.東京:風響社.
-
林晉德(1998).神、祖靈、鬼之性質及地位對澎湖祠廟空間之影響.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
林開世(2007)。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一個人類學的反思。臺灣人類學刊,5(2),63-122。
-
林會承(1990).臺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
林瑋嬪(2009)。「風水寶地」的出現-移民與地方再造。空間與文化場域: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臺北:
-
杵淵義房,《臺灣社會事業史》(臺北:德友會,1940 年)。
-
武內貞義,《臺灣》第 3 版(臺北:新高堂書店,1928 年)。
-
牧尾良海(1994).風水思想論考.東京:山喜房佛書林.
-
邱永章(1989)。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
金關丈夫主編,《民俗臺灣》(臺北,1941 年 7 月至 1945 年 1 月)。
-
俞灝敏(1991).風水探究.香港:中華書局.
-
姜佩君(2007).澎湖民間故事研究.臺北:里仁書局.
-
姜佩君(1999)。澎湖的七鶴穴傳說。硓𥑮石,15,45-57。
-
洪健榮(2005)。清代臺灣文教發展與風水習俗的關聯。臺灣風物,55(2-3),81-104。
-
洪健榮(2008)。當「風水」成為「禍水」-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臺南文化,新 62,1-54。
-
洪健榮(2001)。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臺灣風物,50(4),155-188。
-
洪健榮(2005)。清代臺灣文教發展與風水習俗的關聯。臺灣風物,55(2),115-144。
-
洪健榮(2015).龍渡滄海: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
洪健榮(2012)。清代臺灣士紳與風水文化的互動:以「開臺進士」鄭用錫為例。臺灣史研究,19(4),49-79。
-
洪健榮(2006)。塑造境域「佳城」:清代臺灣設治築城的風水考量。臺北文獻,直字155,45-113。
-
洪健榮(2006)。明鄭治臺前後風水習俗在臺灣社會的傳佈。臺南文化,新 60,16-52。
-
洪健榮(2015)。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洁對於「風水」的認知。臺灣文獻,66(4),1-43。
-
洪健榮(2006)。風水習俗與清代臺灣區域開發的互動。臺灣文獻,57(1),225-254。
-
洪健榮(2000)。當「礦脈」遇上「龍脈」: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臺灣風物,50(3),15-68。
-
洪健榮(2007)。當「風水」成為「禍水」-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臺南文化,新 61,27-54。
-
洪健榮(2010)。清季淡水開港後西教傳佈與傳統風水民俗的衝突。臺北文獻,直字172,43-68。
-
洪健榮(2008)。落地生根:清代臺灣客家族群的風水葬俗。臺灣文獻,59(3),39-87。
-
洪健榮(201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對於「風水」的知識建構。臺灣文獻,64(2),159-193。
-
洪健榮(2003)。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
洪健榮(2006)。風水葬俗在清代臺灣社會的版圖擴張及區域特性。臺北文獻,直字157,95-149。
-
洪健榮(2012)。清代「開澎進士」蔡廷蘭與風水文化的歷史因緣。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1,81-106。
-
胡萬川(2005)。土地.命運.認同-京官來臺灣敗地理傳說之探討。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21。
-
胡肇台(2003)。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
范明煥,田金昌(2013).客家家族與臺灣的開發:以北埔姜氏家族為例.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范姜灴欽(2005).臺灣客家民間傳說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
范勝雄(1997)。府城地理傳說。臺南文化,新 44,97-120。
-
徐明福(1990).臺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臺北:胡氏圖書公司.
-
徐婉翌(2008)。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
徐瑜(2008)。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
馬偕,林晚生(譯)(2007).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
高橋晋一(1992)。台湾民俗研究の最新動向-台湾漢人社会の民俗宗教研究を中心として。日本民俗學,190,161-176。
-
張文瑞(1991)。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工學組研究所。
-
張世宗(1996)。淡江大學會計學系。
-
張宇彤(1998).澎湖地方傳統民宅之構成與營造技術.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
張志源,邱上嘉(2005)。臺灣陽宅風水研究現況與發展之分析。設計研究,5,224-232。
-
張昀浚(2008).臺灣奇譚:民間地理風水傳說.臺北:臺灣書房.
-
張昀浚(2004)。臺灣民間的聚落與寺廟風水傳說的類型和內容探討。臺灣民俗藝術彙刊,1,23-44。
-
張昀浚(2004)。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
-
張逸品(2010)。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
張源澤,吳照泉(2017)。以水口論臺北市之興衰。中華傳統術數文化,新北:
-
曹永聖(2005)。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
-
梁宇元(2007)。風水觀念對北埔地區客家聚落構成之影響。地方菁英與地域社會:姜阿新與北埔,竹北:
-
梁宇元(1988)。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
梁宇元(2000).清末北埔客家聚落之成.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
莊吉發(2000)。信仰與生活-從現藏檔案看清代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文獻,51(2),123-137。
-
許書怡,莊英章(1995)。新竹客家地區的龍神崇拜。臺灣風物,45(1),152-172。
-
許雪姬(1990).龍井林家的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郭中端,堀込憲二,卞鳳奎(譯)(1997)。風水漫談。史聯雜誌,30、31,169-188。
-
郭金龍(1998)。談澎湖傳統民宅的厭勝物-以風櫃為例。西瀛風物,4,82-92。
-
郭雙林(2000).西潮激盪下的晚清地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郭雙林(1994)。論晚清思想界對風水的批判。史學月刊,3,43-51。
-
陳壬癸(1981)。談臺灣民間習俗「風水」。臺灣文獻,32(3),95-99。
-
陳志楊(2007)。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系。
-
陳玲蓉(1992).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
陳桂蘭(2006).臺灣民宅的辟邪物-以臺南縣家宅的門楣為例.臺北:蘭臺出版社.
-
陳偉智(2002)。「龜」去來兮!-龜山島與宜蘭文化史初探。眺望海洋的蘭洋平原:「宜蘭研究」第四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
陳紹馨(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
陳連武(1993)。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
-
陳景峰(2010)。地形變遷與信仰轉化-麻豆龍喉傳說與庄廟信仰。臺灣首府大學學報,1,61-75。
-
陳朝興(1984)。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
陳進國(2002)。民間通書的流行與風水術的民俗化-以閩臺洪潮和通書為例。臺灣宗教研究通訊,4,195-230。
-
陳進國(2005).信仰、儀式與鄉土社會: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陳漢元(1966)。臺灣有關地理之民間故事初輯。臺灣風物,16(3),37-45。
-
堀込憲二(1990)。東京,東京大學。
-
堀込憲二(1986)。清朝時代臺灣恒春縣城的風水:以方志及實地勘測為中心。建築學刊,8,67-72。
-
堀込憲二(1991)。如何解讀臺灣都市的風水-風水思想與清代臺灣的城市之研究。哲學雜誌,3,79-101。
-
彭喜豪(2005)。臺北府城理氣佈局之星宿立向研究。臺北文獻,直字151,305-344。
-
曾仁宏,顏正平(1996)。風水在坡地開發選址應用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28(1),33-49。
-
曾光棣(1999).澎湖的五營-以空間角度來看.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
曾景來,《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臺灣宗教研究會,1939 年)。
-
朝鮮總督府編(1972)。朝鮮の風水。東京:株式會社国書刊行会。
-
游勝鴻(2014)。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
渡邊欣雄(1990)。民俗知識論の課題-沖繩の知識人類學。東京:凱風社。
-
渡邊欣雄(1990)。風水思想と東アジア。京都:人文書院。
-
渡邊欣雄(2002)。沖繩文化の拡がりと変貌。沖繩:榕樹書林。
-
渡邊欣雄(2001)。風水の社會人類學-中國とその周邊比較。東京:風響社。
-
渡邊欣雄(1994)。風水:氣の景觀地理學。京都:人文書院。
-
渡邊欣雄(1996)。東洋理論としての風水思想-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成果と試論。iichiko,38,99-120。
-
渡邊欣雄(1991)。漢民族の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東京:第一書房。
-
渡邊欣雄(編),三浦國雄(編)(1994).風水論集.東京:凱風社.
-
焦大衛,歐大年,周育民(譯)(2005).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程建軍(1992).風水與建築.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覃瑞南(2004)。風水鎮物在臺灣地區民宅施作的研究。臺南女院學報,23,267-286。
-
黃一農(1996)。通書-中國傳統天文與社會的交融。漢學研究,14(2),159-186。
-
黃文車(2010)。高屏地區墓穴風水傳說之結構與意涵初探-「敗德滅亡」與「行道積德」的觀察思考。2010年臺灣文化及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黃有志(1998)。傳統風水觀念與現代環境保護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9,303-324。
-
黃有志(1999)。傳統風水的當代詮釋:「民俗風水」與「環境風水」。高雄師大學報,10,301-325。
-
黃有興(1987)。澎湖民間信仰初探。臺灣文獻,38(2),51-113。
-
黃有興(1992).澎湖的民間信仰.臺北:臺原出版社.
-
黃有興,甘村吉(1999).澎湖的辟邪祈福塔.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
黃哲水(1975)。由傳說與文獻來看王得祿。臺灣風物,25(1),15-21。
-
黃應貴(編)(1995).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黃蘭翔(2000)。以「風水」觀點論客家人的住家環境。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臺北:
-
黃蘭翔(1997)。風水中的宗族脈絡與其對生活環境經理的影響。臺灣史研究,4(2),57-88。
-
楊仁江(1987)。石敢當初探-臺南地區石敢當實例。臺南文化,新 24,63-113。
-
楊仁江(1993).澎湖的石敢當.馬公:澎湖縣政府.
-
楊文衡(2007).中國風水十講.北京:華夏出版社.
-
楊志堅(2002)。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
楊國柱(2003)。從風水理論觀點探討殯葬設施用地之規劃選址。生死學研究,創刊號,93-114。
-
楊國柱,鄭志明(2003).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
楊瑟恩(1997)。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
楊蓮福(2012).臺灣神明信仰與民間文學-兼論臺北地區地理風水傳說及閩南語系同安腔.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
楊瀚辰(2007)。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研究所。
-
葉春榮(1999)。風水與報應:一個臺灣農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233-257。
-
董芳苑(1988).臺灣民宅門楣八卦牌守護功用的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
鈴木清一郎,《臺灣舊慣冠婚葬祭と年中行事》(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4年)。
-
廖春生(1988)。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
廖迪生(編),盧惠玲(編)(2007).風水與文物:香港新界屏山鄧氏稔灣祖墓搬遷事件文獻彙編.香港: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
廖倫光(2004)。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
廖倫光,殷可馨(2002)。清代竹塹地區的墓地經營。竹塹文獻雜誌,25,84-97。
-
廖慶六(2006)。麻豆水堀頭的歷史地位與傳說。臺灣學研究通訊,創刊號,50-67。
-
漢寶德(2006).風水與環境.臺北:小異出版.
-
漢寶德(1983)。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念架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1),123-150。
-
漢寶德(1987)。風水宅法中禁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3(1),5-55。
-
窪德忠編(1990)。沖繩の風水。東京:株式會社平河出版社。
-
劉大可(2006)。風水與傳統客家村落社會-閩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調查研究。客家文化研究通訊,8,41-86。
-
劉沛林(1995).風水-中國人的環境觀.上海:三聯書店.
-
劉佳鑫(1998).陽宅形法中的幾個觀念.臺中:國彰出版社.
-
劉敏耀(1998)。澎湖地理師常用的擇向方法。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1,40-48。
-
劉敏耀(1998).澎湖的風水.馬公: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
劉敏耀(1995)。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
劉曉明(1995).風水與中國社會.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劉懷仁(2017)。臺中東勢地區客家伙房類型芻議。臺灣文獻,68(2),141-196。
-
歐陽乾錦(2009)。淡江大學建築學系。
-
蔡達峰(1994).歷史上的風水術.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蔡蕙如(2004)。從地形地物傳說到地形地物信仰-以「七星墜地」傳說為例。臺灣風物,54(3),119-136。
-
蔡蕙如(1998).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
蔡錦堂(1994)。日本帝国主義下臺灣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
-
蔡穗(1996)。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
鄭正浩(1984)。臺灣における風水の傳承。中國の宗教.思想と科學,東京:
-
鄭雅清(1998)。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盧明德(1981)。安平古聚落所見獸牌及其造形之研究。實踐學報,12,243-299。
-
蕭百興(2008)。前進於蠻荒的遠望、監控與宣示及其流演:清代嘉義築城的空間意義初探。嘉義研究:社會、文化專輯,嘉義:
-
賴仕堯(1993)。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閻亞寧(1995).傳統建築的民俗觀念.臺北: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龍玉芬(2009).一座護隘廟宇的個案研究:以新竹北埔慈天宮為例.竹北: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戴文和(2004)。在科學與迷信之間-古代神秘的風水學初論。僑光學報,24,1-17。
-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一回報告書》(京都:經濟時報社,1903 年)。
-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神戶:金子印刷所,1906 年)。
-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東京:東洋印刷株式會社,1910-1911 年)。
-
謝宗榮(2000)。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
-
謝宗榮(1998)。厭勝物所反映的臺灣民間信仰空間觀念。臺北文獻,直字124,131-160。
-
謝宜璇(2015)。高雄大學國文學系。
-
謝貴文(2007)。曹謹傳說研究。高市文獻,20(2),119-136。
-
謝貴文(2009).高雄民間信仰與傳說故事論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
謝貴文(2008)。半屏山由來的傳說探析。高市文獻,21(1),101-124。
-
謝貴文(2015).內門鴨母王朱一貴.高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謝貴文(2008)。報恩、報仇與報應-臺灣民間故事「林半仙」再探。高市文獻,21(3),102-115。
-
謝貴文(2007)。臺灣民間故事「林半仙」初探。高市文獻,20(3),145-162。
-
鍾心怡(2001)。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
齋藤齊(2006)。近代中國における風水の問題。社會學研究科紀要,62,139-154。
-
齋藤齊(1990)。風水研究に關する主要文獻目錄:和文.歐文編(刊年順)。史學,59(4),165-180。
-
簡美玲,劉塗中(2011)。書院與堪輿:中港溪頭份街庄一個客家家族的知識與經濟。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施添福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
-
簡齊儒(2003)。支付與回報、試煉與公理-從「社會交換論」觀點探析臺灣地理師風水傳說。興大人文學報,33(上),181-211。
-
瀨川昌久(1991)。中国人の村落と宗族-香港新界農村の社会人類學的研究。東京:弘文堂。
-
瀨川昌久(1996)。族譜:華南漢族の宗族.風水.移居。東京:風響社。
-
瀨川昌久,錢杭(譯)(1999).族譜:華南漢族的宗族.風水.移居.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
關華山(1980)。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75-215。
-
脇本平也編、田丸德善編(1997)。アジアの宗教と精神文化。東京:新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