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清代西洋鐘表之傳入與文學書寫探析

并列篇名

Explore for the western's clocks and watches in spread into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riting

作者

顏進雄(Jinn-Shiung Yan)

关键词

清代 ; 鐘表 ; 自鳴鐘 ; 詠物 ; Qing Dynasty ; the clocks and watches ; Chime clock ; Things eulogy

期刊名称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9期(2019 / 12 / 01)

页次

1 - 3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植基於筆者對鐘表領域之因緣接觸與啟發,結合清代文學發展線索進行綜合研析,旨在探討鐘表於明末由利瑪竇等人傳入中國後,在清代朝廷與士大夫間流播時所衍生出新的時計生活文化,從而聚焦於與文學相關之發展訊息進行詮釋,銳意「融通文史、以史輔文」。文中以鐘表時計的科技傳遞面入手,再結合對該時期蒐羅所得之相關文學篇什,綜合演繹。文學反映時代。自早期圭表、日晷、漏壺,以至於宋代機械時計創發以來,歷代史書皆有相關記載或詩人文士歌詠。明末清初,利瑪竇等傳教士陸續將各式樣的西洋時計引進中國,首先於宮廷內產生震撼,其中又以康、雍、乾三世為最,非但帝子視為奇珍異寶、致力蒐羅典藏,且奉為日時標竿,有益於作息與國治,更躬以御筆數度吟詠、讚嘆!於焉上行下效,於當世之詩、賦、小說、筆記中俱可見諸士人讚頌、鋪衍。然時日既久,於賞用、歌頌外,終漸顯諸缺失,而間有批駁之論!此般感觸敏銳、兼具視覺與聽覺的「鐘表文字」,非但兼涉文史、載及中西,更激發閱讀雅趣,令「詠物」的文學家族自此增添一項「能自發聲響」的「貴重」新質素,深具形式廣度與內容深度,從而豐富清代文學的書寫內涵。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main discussion from Last years of M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years of Qing Dynasty, clocks and watches by Matteo-Ricci and the missionary introduces to China, it’s tim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developing. Literature can reflect the times. After the early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watch incoming Chinese,shock generated in the palace, in particular, the three emperors of Kangxi (康熙)、Yongzheng (雍正) and Qianlong (乾隆). Their efforts to collect and praise. Leading by example, affected the poetry, fu (賦), novels and literary creation, etc. The man found shortcomings after a long time, and made some criticisms. The 'Watches-Literature' compatible with both visual and auditory, increase the reading fun, and rich Qing Dynasty literary connotat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黃一農(1994)。王鐸書贈湯若望詩翰研究-兼論清初貳臣與耶穌會士的交往。故宮學術季刊,12(1),1-30。
    連結:
  2. 廖肇亨(2015)。千里鏡、鹿毛筆、寄生螺:徐葆光使琉詞中的航海經驗與異國見聞。政大中文學報,24,65-88。
    連結:
  3. (1985).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
  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明)朱謀(1995).異林.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6. (明)謝肇淛(2001).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7. (明)顧起元,譚棣華(點校)(1987).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
  8. (唐)段成式(1979).酉陽雜俎.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9. (晉)陳壽(1978).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
  10. (清)允祿(編撰),牧東(點校)(2004).皇朝禮器圖式.揚州市:廣陵書社.
  11. (清)王士禎,勒斯仁(點校)(1997).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
  12. (清)印光任,(清)張汝霖(1988).澳門記略.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3. (清)吳偉業,李學穎(集評標校)(1990).吳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4. (清)吳肅公(2002).明語林.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清)李光地(1986).御定月令輯要.臺北:世界書局.
  16. (清)李調元(2002).童山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7. (清)宣宗(1978).大清仁宗睿(嘉慶)皇帝實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8. (清)昭槤,何英芳(點校)(1980).嘯亭雜錄‧續錄.北京:中華書局.
  19. [清]徐朝俊,《高厚蒙求》(嘉慶丁卯鐫,全四集,雲間徐氏藏版,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20. (清)納蘭性德(2008).通志堂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1. (清)高宗(1971).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十.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清)張廷玉(2008).明史.臺北:商務.
  23. (清)曹雪芹,(清)高鶚,馮其庸(校注)(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24. (清)清世宗(2006).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北京:商務印書館.
  25. (清)嵇璜(2006).欽定皇朝通志.北京:商務印書館.
  26. (清)聖祖(製)(1960).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27. (清)趙慎畛(2001).榆巢雜識.北京:中華書局.
  28. (清)趙翼(2002).陔餘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29. (清)趙翼(2002).簷曝雜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清)談遷(2002).北游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9).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2. (漢)劉向(2003).說苑.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3. Bruton, Eric(2003).The history of clocks and watches.Time Warner.
  3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5).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
  35. 方豪(1976)。《紅樓夢》新考。紅樓夢研究參考資料選輯
  36. 王菡(選編)(2006).國家圖書館藏琉球資料三編(上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37. 利瑪竇,何高濟(譯)(1983).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38. 李侑儒(2009)。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
  39. 李迪(1991)。中國科學技術史論文集
  40. 林彣峯(2015)。《自鳴鐘表圖法》的圖畫重構與校註。科學史通訊,39,50。
  41. 松浦友久,孫昌武(譯),鄭天剛(譯)(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42. 金適(1998)。《紅樓夢》中的計時法。滿族研究,1,22-24。
  43.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2002).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
  44. 南京大學文學院全清詞編纂研究室(編)(2012).全清詞‧雍乾卷.南京:南京大學.
  45. 胡晶華(2012).雍正前傳.桂林:漓江出版社.
  46. 唐德剛(2003).史學與紅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47. 徐珂(2010).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
  48.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1976).宮中檔康熙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9. 張宏生(編)(2008).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50. 張東(2010)。「表」字意義演變過程中的隱喻。綿陽師範學院學報,122-124。
  51. 郭福祥(2002).明清皇帝與鐘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52. 湯開建,黃春艷(2006)。明清之際自鳴鐘在江南地區的傳播與生產。史林,3,56-62。
  53. 黃春豔(2006)。廣州暨南大學。
  54. 黃嘉竹(2009)。自鳴鐘考。名錶論壇,62,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