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美濃永安下庄伯公福廠的歷史、社群和儀式

并列篇名

The History, Community and Ritual of Bo Kong Fu Chang in Meinung Yungan Lower Village

作者

李文環(Wen-Huan Lee)

关键词

美濃 ; 福廠 ; 伯公信仰 ; 社群 ; 儀式 ; Meinung ; Fu Chang ; Earth Gods ; community ; ritual

期刊名称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2期(2021 / 06 / 01)

页次

1 - 5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福廠是高雄市美濃永安下庄為舉行入年駕所搭建的臨時祭壇,這種無神無廟而以臨時空間迎神祭祀的習俗,一般以為這是土地信仰的春祈秋報的年度大祭。然而,無論是祭典舉行的季節性,抑或是儀式內容所傳達的內涵,皆不盡然如此。況且,福廠空間的獨特性勢必有其某種組織的運作,究竟此一臨時祭壇體現怎樣的人群現象,其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又是如何?這是本文試圖要探討的主題。從記錄福廠收支的帳冊著手,首先發現下庄福廠是由持有伯公屋產權的福德爺會所有,而伯公屋和福廠其實是福德爺會相為表裡的兩面;不僅如此,福德爺會管理人李華妹是地方頭人,其家族同時是李火德公嘗的一員。總之,下庄福廠/福德爺會源起於地方家族和擬制宗族的社會底蘊。其次在此基礎上,藉由整理日治時期的一手史料發現,瀰濃庄境內共有13個伯公神明會,進而比較分析其中8個神明會的社會構成發現,每一伯公神明會就是一種以信仰作為社會連帶基礎的社群,其組成皆有所差異。而且,神明會在運作模式和祭典上,也出現差異,不盡然存在著一致性。伯公屋與福廠是下庄舉行入年駕的物質文化表徵。就物質形式而言,伯公屋和福廠分別是常態和非常態的建築物;然而就文化意義而言,伯公屋只是事務性空間,福廠則是神聖性。這種以非常態空間形塑空間神聖性的方式,同時也表現在祭典上的儀式上。實地考察福廠所舉行的入年駕,這項祭儀的底蘊其實是漢人傳統歲俗中的謝平安和新春祈福。藉由儀式程序的階段轉換,原本祭祀天神的祭儀以轉壇方式而被轉換為福神信仰,福廠/伯公信仰最終成為祭典的主體。

英文摘要

Fu Chang is a makeshift alter built to mark the start of lunar new year celebration (Nin Neen Ga) in Yungan's Lower Village in Kaohsiung, Meinung. It's an offering to gods in a temporary space without temples and idols involved, and is commonly recognized as a seasonal ritual from the belief in Earth Gods. However, the seasonality and the ritual itself, together with the need f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 have made Fu Chang a very special part of folk beliefs that worth further investigation. Looking at the master ledger of the Fu Chang, one can see Lower Village Fu Chang is owned by Earth God Association (Fu De Ye Hui) who also owned the property of the Earth God Temple (Bo Kong Wu). Hence Fu Chang and Bo Kong We are actually both part of the Earth God Association. Moreover, the manager of Fu De Ye Hui, Li Hua Mei, is a local elite, his family is also a member of Li Huo De Offering Group. Based on these and the findings from documents during Japanese rule, there are totaly thirteen Earth God Associations in Meinung area. Comparing eight of the associations, it becomes clear that each Earth God Assocication is a community group based on religious belief, with more or less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lso, each has its own operations and rituals not always consistent with one another. Earth God temple (Bo Kong Wu) and Fu Chang are material and cultural symbols of new year celebration in Lower Village. The former is permanent and serves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while the later is temporary and is scared with spiritual significance. The practice of endowing a temporary space with sacred meaning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offering rituals. Observing Nin Neen Ga performed in Fu Chang, one can see the ritual is adopted from Han people's new year offerings for peace and fortune. However, by ritual procedures of the stage conversion, the ritual had reversed the offering to the Heavenly Gods but pay tribute to the Earth God. It has made Fu Chang the ultimate key role in the entire festiva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李豐楙(2010)。「中央一四方」空間模型:五營信仰的營衛與境域觀。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33-70。
    連結:
  2. 洪馨蘭(2013)。「社官」信仰在廣東蕉嶺與臺灣美濃的比較研究。民俗曲藝,180,83-130。
    連結:
  3. 〈中圳坡組合組織及規約認可(阿緱廳長)〉,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2087 冊 31 號(1912 年 9 月)。
  4. 〈劉炳文彌濃公學校雇ニ採用ノ件(元臺南縣)〉,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9556 冊 1 號。
  5. Lewis, David,Weigert, Andrew J.(1981).the Structures and Meanings of Social Time.Social Forces,60(2),432-462.
  6. 丸井圭治郎,《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臺灣總督府,1919 年)。
  7. 不撰著人,《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市:株式會社臺南新報社,1907 年)。
  8. 不撰著人(2011)。不撰著人,《濟南堂祖譜》(2011 年複印本)。
  9. 不撰著人。不撰著人,《永安庄伯公新年福彙》簿,手稿。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10. 不撰著人(1999).安平縣雜記.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1. 不撰著人。不撰著人,《李火德公嘗算簿》,手稿。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12. 不撰著人。不撰著人,《柚仔林伯公祀典算簿》新、舊簿,手稿。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13. 不撰著人。不撰著人,《宋氏族譜》手抄本。
  14. 中央研究院 GIS 中心。中央研究院 GIS 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15. 池田敏雄(1994)。臺灣の家庭生活。臺北:南天書局。
  16. 李文環(2016)。李文環,〈吳森榮訪談紀錄〉(2016 年 1 月 29 日未刊稿)。
  17. 李文環,林怡君(2012).圖解臺灣民俗.臺中市:好讀出版社.
  18. 林茂生(編)。林茂生編印,《西河堂林氏祖譜》,稿本。
  19. 美濃戶政事務所(藏),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資料。
  20. 美濃地政事務所(藏),日治時期的地籍圖、土地登記資料。
  21. 美濃鎮誌編纂委員會(編)(1997).美濃鎮誌(下).高雄:美濃鄉公所.
  22. 凌志四(編)(2000).臺灣人民俗 4:民間信仰神明寺廟.臺北:橋宏書店.
  23. 高拱乾(2002).臺灣府志.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4. 張二文(2002)。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
  25. 黃美珍(2008)。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26. 黃森松(2006).美濃鎮百家姓.美濃:黃貴聰.
  27. 楊朝傑(2015)。民俗與地方社會—雲林西螺地區「謝平安」祭典之調查。庶民文化研究,11,156-200。
  28. 鈴木清一郎,馮作民(譯)(2004).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29.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3693 號(1936 年 9 月 24 日),頁 62。
  30.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2672 號(1909 年 4 月 2 日),頁 10。
  31.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3897 號(1926 年 9 月 14 日),頁 21。
  32.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3619 號(1915 年 9 月 22 日),頁 36。
  33. 臺灣總督府,《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臺北:臺灣總督府,1919 年)。
  34. 增田福太郎,《臺灣の宗教—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株式會社養賢堂,1939 年)。
  3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一卷(下)》(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 年)。
  36. 謝宜文(2007)。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
  37. 羅烈師(2010)。階序下的交陪:一個客家地區的媽祖信仰。客家的形成與變遷,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