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e history of Chinese goddess beliefs is not only long but also complex and diverse. Among all, Mazu is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goddesses in the Sinophone world. The study of Mazu has evolved from a systematic framework, research reviews, conceptual analyses, and communication influences to produce a diverse and complex body of research, and contemporary scholars have also paid attention to the relevance of Mazu to current social events. This paper aims to highlight the scholarly output in this area by providing a modest review, analysis, and possible outlook on the topic, that is, by placing Mazu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goddess studies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examining its significance in academic history. "How did the Goddess develop in Chinese religion? "Within the Goddess system, many historical records of Mazu's archetypes, divinity, and influence on propagation deserve further synthesi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broader vision of the topic of Mazu in the context of goddess studies and is, therefore, not entirely confined to these areas. The question about the role of officialdom and civil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must also be addressed when exploring and discussing the theme of Goddes from a comparative scale of perception. For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he Taoistisation of Xiwangmu, and Watson's suggestion that Mazu was mainly nationalize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her 'rectification' are issues that require further exploration.
|
参考文献
|
-
Sangren, P. Steven,丁仁傑(譯)(2020)。中國宗教象徵符號中的女性性別:觀音、媽祖和「永恆之母」。華人宗教研究,15,155-188。
連結:
-
丁仁傑(2021)。女神拯救父權社會?!女性成神歷程中的性別對話與靈驗展現。華人宗教研究,17,27-81。
連結:
-
呂玫鍰(2016)。遺產化過程中的媽祖進香:儀式變遷與地方賦權的考察。民俗曲藝,192,47-95。
連結:
-
李貞德(1994)。最近中國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問題。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251-270。
連結:
-
林培雅(2010)。閨女變媽祖-台中市萬和宮老二媽由來傳說探討。興大人文學報,44,91-110。
連結:
-
姜貞吟(2021)。做男人:宗族裡的男子氣概與性別象徵。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3(4),737-785。
連結:
-
張珣(2019)。從天妃的朝封與道封思考國家與道教對於地方宗教的一陽一陰的雙重治理。華人宗教研究,1-22。
連結:
-
彭小妍(2014)。以美為尊-張競生「新女性中心」論與達爾文「性擇」說。中國文哲研究集刊,44,66。
連結:
-
齊偉先,郭飛鷹,戚常卉,林世強,詹竣翔(2021)。雲嘉地區媽祖廟參香網絡的時空因素分析:參香群的圈域研究。地理學報,98,45-82。
連結:
-
謝貴文(2016)。神明的標準化-從老二媽、玉二媽、六房媽的傳說談起。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2,7-47。
連結:
-
鍾明德(2017)。轉化經驗的生產與詮釋︰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的身體行動方法研究。戲劇學刊,85-120。
連結:
-
Duara, Prasenjit.Superscribing Symbols: The Myth of Guandi, Chinese God of War.Jouanal of Asian Studies,47(4),778-795.
-
Johnson, David(ed.),Nathan, Andrew J.(ed.),Rawski, Evelyn S.(ed.)(1985).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Olson, Carl(ed.)(2002).The Book of the Goddess, Past and Present: An Introduction to Her Religion.New York:Waveland Pr Inc.
-
Sangren, P. Steven(1983).Female Gender in Chinese Religious Symbols: Kuan Yin, Ma Tsu, and the ‘Eternal Mother’.Sign,9,4-25.
-
Sawada, Janine Anderson(2021).Faith in Mount Fuji: The Rise of Independent Religion in Early Modern Japan.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Skinner, G. William(ed.).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Szonyi, Michale(2007).Making Claims about Standardization and Orthopra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Ritual and Cults in the Fuzhou Region in Light of Watson’s Theories.Modern China,33(1),47-71.
-
Teiser, Stephen F.(1995).Chinese Religions: Popular Religion.Journal of Asian Studies,54(2),378-395.
-
二階堂善弘(2009)。長崎唐寺の媽祖堂と祭神について。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2,99-108。
-
王子今,周蘇平(1999)。漢代民間的西王母崇拜。世界宗教研究,1999(2),114-122。
-
王霄冰,任洪昌(2018)。媽祖信俗的概念與內涵-兼談民間信仰的更名現象與制度化問題。文化遺產,2018(2),8-20。
-
王興芬(2011)。唐前西王母形象的演變及其文化意蘊。青海社會科學,2011(3),184-188。
-
田中雅一編(1998)。女神:聖と性の人類学。東京:平凡社。
-
皮慶生(2008).宋代民眾祠神信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皮慶生(2007)。他鄉之神:宋代張王信仰傳播研究。歷史研究,2007(3),53-71+190。
-
皮慶生(2005)。宋人的正祀、淫祀觀。東岳論叢,2005(4),25-35。
-
皮慶生(2009)。材料、方法與問題意識-對近年來宋代民間信仰研究的思考。江漢論壇,2009(3),74-79。
-
皮慶生(2008)。論宋代的打擊「淫祀」與文明的推廣。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40-51+159。
-
伊利亞德, Mircea(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
吳曉美,周金琰(2015)。浮動的「中心」:湄洲島媽祖信仰空間考察。民俗研究,119,149-158。
-
李天錫(2008).海外與港澳台媽祖信仰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
-
李世偉(2019)。眾神之尊:近代觀音與民間諸神的信仰互動。圓光佛學學報,33,145-196。
-
李豐楙(1983)。媽祖傳說的原始及其演變。民俗曲藝,119-152。
-
李獻璋(1979)。媽祖信仰の研究。東京:泰山文物社。
-
李獻璋,鄭彭年(譯)(1995).媽祖信仰研究.澳門:澳門海事博物館.
-
汪小洋(2020)。漢代以後西王母信仰的道教化演變。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26,103-110。
-
周星(編),王霄冰(編)(2018).現代民俗學的視野與方向-民俗主義.本真性.公共民俗學.日常生活.商務印書館.
-
周郢(2014)。明崇禎朝敕封「碧霞元君」考辨-兼論泰山娘娘與媽祖信仰之關係。世界宗教研究,2014(4),74-80。
-
周靜(1998)。兩漢時期的西王母信仰。四川文物,1998(6),14-19。
-
岡田謙,陳乃蘗(譯)(1960)。台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台北文物,9(4),14-29。
-
林其泉(1990)。關於媽祖神化前的幾個問題。思與言,28(3),133-143。
-
林欣儀(2015)。道教與性別-二十世紀中葉後歐美重要研究評述。新史學,26(2),191-242。
-
林美容(2006).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揚出版社.
-
林美容(2014)。台灣地區媽祖靈力諸說探討。民俗研究,118,85-91。
-
林美容(2003)。台灣媽祖形象的顯與隱。文化雜誌,48,131-136。
-
林美容(2008)。台灣觀音信仰的主要型態-兼論民間佛教與民間信仰的關係。臺灣文獻,59(1),1-20。
-
林美容(1990)。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69,41-104。
-
林國平(2013)。去巫化與正統化:民間信仰的生存和發展之路-以福建民間信仰為例。世界宗教研究,2013(1),31-38。
-
林晶(2019)。媽祖文化在日本的傳播研究:從變異體到共生。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5),103-108。
-
林晶,陳凌菁,吳光輝(2015)。文化傳承的融離與回眸-以日本長崎的「媽祖信仰」為對象。東南學術,2015(6),258-262。
-
阿部朋恒,劉正愛(譯),陳進國(校)(2013)。日本民間信仰研究回顧-從反思二分法的視角看。宗教人類學
-
侯坤宏(2017).流動的女神-觀音與媽祖.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俞方潔(2016)。西王母神話形象演變的隱喻-兼論搖錢樹中的西王母圖像。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4),122-128。
-
洪瑩發,張珣(2021)。媽祖「行不行」:宮廟防疫與地方政治的拉扯與交錯。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2(2),48-54。
-
科大衛,劉志偉(2008)。「標準化」還是「正統化」?-從民間信仰與禮儀看中國文化的大一統。歷史人類學刊,6(1、2),1-21。
-
約瑟夫.坎貝爾, Joseph,朱侃如(譯)(2011).千面英雄.北京:金城出版社.
-
韋思諦(編),陳仲丹(譯)(2006).中國大眾宗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凌純聲(1966)。昆侖丘與西王母。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集刊,22,215-255。
-
徐曉望(2007).媽祖信仰史研究.福州:海風出版社.
-
徐曉望(2013).福建民間信仰論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
徐曉望(2007)。清初賜封媽祖天后問題新探。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43,28-35。
-
烏丙安,胡玉福(2018)。「俗信」概念的確立與「媽祖信俗」申遺-烏丙安教訪談錄。文化遺產,2018(2),1-7。
-
高莉芬(2019)。神聖空間的想像與建構:「昆侖」多重空間形態及其象徵意涵。民俗研究,146,32-44。
-
張小軍(2016)。天后北傳與漕運貿易-一個文化資本的視角。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6(4),84-96+159-160。
-
張若雨,熊鐵基(2020)。王母道派試探。宗教學研究,2020(1),10-16。
-
張祝平(2018)。論民間信仰擴散的邊界-媽祖信仰在浙西南山區的流播狀況考察。浙江社會科學,2018(1),76-90。
-
張珣(2003)。文化媽祖:台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
-
張珣(2020)。道教與地方信仰的競合關係-以媽祖信仰為例。道教與地方宗教:典範的重思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
張珣(1995)。女神信仰與媽祖崇拜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185-202。
-
張珣(2014)。中國大陸民間信仰的變遷與轉型:以媽祖信仰為例。兩岸研究,15(2),142-149。
-
張珣(1995)。台灣的媽祖信仰-研究回顧。新史學,6(4),89-126。
-
張珣(2013)。媽祖造像與「標準化」問題討論。宗教人類學,4,149-167。
-
張園靜(2018)。香港,香港理工大學。
-
張曉藝,李向平(2016)。民間信仰的當代建構與信仰實踐-基於津、閩、粵三地媽祖信仰的比較研究。河北學刊,36(3),172-178。
-
張澤洪(2016)。道教神仙學說與西王母形象的建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6(6),129-135。
-
張懷群(2013).西王母民俗錄.北京:九州出版社.
-
許獻平(2000).後港庄信仰記實.臺南縣:鹽鄉文史工作室.
-
陳玉女(2017).觀音與海洋-明代東南沿海的觀音信仰.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陳進國(2020)。信俗主義:民間信仰與遺產性記憶的塑造。世界宗教研究,2020(5),56-68。
-
陳穎(2018)。問題與出路-媽祖文化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18(5),35-43。
-
彭睿(2020)。媽祖信仰的宗教社會學研究-兼與關帝信仰比較。世界宗教研究,2020(6),46-59。
-
黃建興,林國平(2015)。媽祖信仰與臨水夫人信仰的比較研究。閩臺文化研究,43,28-37。
-
黃建興,海翔(2019)。道教影響下的媽祖信仰經文及儀式。道學研究,2019(1),25-39。
-
黃美英。不婚與孝道︰媽祖、妙善與碧霞元君的比較。樂成宮媽祖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宗教與性別︰傳統宗教中女性的形象、組織與禁忌,台中市:
-
黃美英(1995)。香火與女人-媽祖信仰與儀式的性別意涵。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
黃萍瑛(2000).臺灣民間信仰「孤娘」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
黃耀明(2013)。閩南女神民間信仰與社會性別文化建構-以媽祖文化崇拜為中心。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0(1),107-111。
-
葉舒憲(選編)(1987).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大學出版社.
-
蒲慕州(2007).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劉宗迪(2006).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上海:商務印書館.
-
劉明菊(2021)。從媽祖崇拜看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女神崇拜。世界宗教文化,2021(1),131-138。
-
蔣竹山(1997)。宋至清代的國家與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顧與討論。新史學,8(2),187-220。
-
鄭麗航(2010)。宋至清代國家祭祀體系中的媽祖綜考。世界宗教研究,2010(2),120-131。
-
賴雅瓊,吳光輝(2017)。日本學界的台灣媽祖信仰研究。台灣研究集刊,149,96-102。
-
閻化川(2017)。民間信仰的「正名傳播」及其路徑考察。世界宗教研究,2017(6),107-118。
-
顧頡剛(1979)。《莊子》和《楚辭》中昆侖和蓬萊兩個神話系統的融合。中華文史論叢,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