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布農族社會經濟發展議題之探討

并列篇名

A Probe into the Issue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unun Nationality in Taiwan

作者

謝文明;王德強;高宏華

关键词

原住民 ; 布農族 ; 社會經濟發展 ; 模糊德菲法 ; Aboriginal ; Bunun ;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 Fuzzy Delphi

期刊名称

亞太經濟管理評論

卷期/出版年月

25卷1&2期(2022 / 03 / 01)

页次

67 - 9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原住民為弱勢經濟族群。在缺乏教育以及職業技能之下,使得原住民在就業上不易發展。現行政策下,仍未能有效提高原住民族的經濟發展與就業狀況。因此,本文基於民族經濟學以及社會經濟學視角,首先,利用文獻分析法探討其台灣布農族的社會經濟發展;其次,透過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尋找重要的社會經濟發展議題;最後,根據模糊德菲法篩對重要議題排序,進而協助政府制定輔導政策之參考。

英文摘要

Aboriginal people are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s. Due to the lack of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kill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aboriginal people to develop in employment. Under the current polici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aborigine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refo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economics and social economics,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unun people in Taiwan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secondly, through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find importa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finally, the important issues are sorted according to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and then help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policy formul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經濟學
参考文献
  1. 夏曉鵑(2010)。失神的酒:以酒為鑑初探原住民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7,5-58。
    連結:
  2. 高德義(2008)。「去政治」的發展─原住民族政治發展政策評估。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2),165-200。
    連結:
  3. 郭俊巖,黃明玉(2010)。原住民在都市謀生的艱辛歷程之研究:以三個受助個案為例。弘光學報,59,60-77。
    連結:
  4. 黃國平,林振國,許慶祥(2005)。模糊層級都市路外停車場評選方法研究。運輸學刊,17(3),281-304。
    連結:
  5. 葉晉嘉,翁興利,吳濟華(2007)。德菲法與模糊德菲法之比較研究。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1,31-58。
    連結:
  6.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f,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type=20D6062A0D8CF6AAD0636733C6861689
  7.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d,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type=84B62E287CE43C4FD0636733C6861689
  8.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20,https://www.apc.gov.tw/portal/cateInfo.html?CID=8F19BF08AE220D65
  9.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a,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
  10.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b,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
  11.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c,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type=D0BD0AE75F4158D0D0636733C6861689
  12.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g,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type=3D36979141C74B3AD0636733C6861689
  13. 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2016e,https://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274BE22984C1B432&type=A281488B606D9313D0636733C6861689
  14. Ma, Z.,Shao, C.,Ma, S.,Ye, Z.(2011).Constructing Road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Using Fuzzy Delphi Method and Grey Delphi Method.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38,1509-1514.
  15. 于若蓉,辛炳隆(2010)。原住民的就業狀況與政策分析。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台北市:
  16. 王柏昌(2008)。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17. 江孝文(2004)。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18. 何金鑄(1998).台灣地誌.台北市:龍吟.
  19. 吳天泰(1996)。泰雅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看法。原住民教育季刊,4,22-34。
  20. 巫銘昌,黃燕萍(1998)。企業界主管對於原住民就問題態度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11,1-30。
  21. 李壬癸(1998).臺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氏.
  22. 李亦園(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書.台北市: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23. 李明政,葛應欽,衛民(1998).原住民社會福利體系之規劃.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4. 李美華(譯),蔡美瑛(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時英出版社.
  25. 李筱峰,劉峰松(1999).臺灣歷史閱覽.台北市:自立.
  26. 杜錦芳(2019)。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27. 阮金福(2019)。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
  28. 周水珍(2009)。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29. 周惠民(2010)。台灣社會變遷下的原住民教育: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台北市:
  30. 林乃謙(2013)。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31. 林金泡(1980).北區、高雄市山胞生活種況調查研究.台北市:台灣省政府.
  32. 林建二(1973)。都市山胞概況。互談,33,8。
  33. 洪泉湖(編),吳學燕(編)(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34.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5,104 年第三季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5.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0,98 年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6.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104 年第四季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7.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1,99 年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8. 馬凱(1998)。,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9. 張玉芝(2016)。中華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40. 張有恆(1998).運輸計畫評估與決策─模糊理論之探討與應用.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1. 張有恆,徐村和,陳曉玲(1997)。航空站區位選擇評估程序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26(1),37-68。
  42. 張苙雲,瞿海源(2010).台灣的社會問題.高雄市:巨流.
  43. 教育部(1997).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44.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45. 陳昭帆(2001)。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46. 陳清河(2002)。,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47. 章英華,林季平,劉千嘉(2010)。臺灣原住民的遷徙及社會經濟地位之變遷與現況。臺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台北市:
  48. 傅仰止(1985)。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思與言,23(2),177-193。
  49. 黃俊英(1996).行銷研究.台北市:華泰書局.
  50. 黃源協,莊正中(2008).建立原住民社會安全體系之規劃.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51. 黃樹民(2010)。全球化與台灣原住民基本政策之變遷與現況。台灣原住民政策變遷與社會發展,台北市:
  52. 葉家寧(2002).臺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53. 廖哲嘉(2019)。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
  54. 蔡明哲(編)(2001).都市原住民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55. 衛民(2000)。原住民就業安全體系基本架構之初探。台灣社會學刊,24,281-326。
  56. 謝佳杴(2019)。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57. 謝高橋(1991).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發考核委員會.
  58. 顏國樑(1997)。原住民教育政策的發展、理念基礎及實踐。原住民教育季刊,8,28-53。
  59.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60.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市:師大書苑.
  61. 蘇建勳,江沛潔(2000)。從官方統計資料檢視台灣原住民教育。教育與社會研究,創刊號,1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