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身體、性別與性教育:女性主義的觀點

并列篇名

Body, Gender and Sex Education: Feminist Perspectives

DOI

10.6255/JWGS.2002.14.81

作者

游美惠(Mei-Hui You)

关键词

性教育 ; 性/別教育 ; 論述分析 ; 恐同 ; 多元文化教育 ; sex education ; sexuality education ; discourse analysis ; homophobia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期刊名称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4期(2002 / 11 / 01)

页次

81 - 1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論述分析的研究取向檢視台灣的性教育的論述表現與相關的教育實踐,研究者採納批判性多元文化主義(criticalmulticulturalism)的觀點,依次檢視性取向、男女社會性別等「差異」,在性教育相關論述中是如何的被處理與談論,思索「否定他者」的論述策略如何將相關的性教育實踐和立場導引至特定的發展方向。研究者首先探討異性戀霸權主導的性教育論述如何再現同性戀者的性及身體,而後分析多元文化的觀點(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如何在既有論述之中呈現?而多元文化思潮之「尊重差異」的精神,又該如何融入於性別教育之中?針對衛生教育體系與醫療專家主導所委託編製的中學生性教育教材與相關論述資料以及性解放論女性主義論者的性/別教育論述分別作解析,結果發現:傳統衛生教育體系所生產出來的性教育論述仍是相當貶抑同性戀等異己,而其所宣稱的多元文化關懷也嫌名不符實,身體的自主與經驗更是未曾被納入論述的內容之中加以考量。 而另一方面,性/別教育論述雖不「恐同」(homophobia),卻也失之簡化的將青少年的情感(慾)教育簡化成為多多歷練即可平常心看待情感的分與合;而在多元文化觀點的部分,雖是最早標榜性教育需要是多元文化的論述,卻同樣缺乏「尊重異己」的精神展現,其論述操作策略是將女性二分為情慾保守的好女人和情慾解放的女人,將霸王花學生與情慾保守的老師對立,來申言情慾解放的性/別教育,這其實也是非常違反多元文化精神的。 最後,筆者將探討的焦點集中在探討性教育之實施是否應該男女有別以及性教育論述之中身體的定位兩個議題,希望能提供幾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生產出具有女性主義觀點、能夠揭示性別政治並促進性別平權的新性/別教育論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aiwan’s sex education discourses from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the one hand, to demonstrate the gender ideology and the discursive strategies of the discourses,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sex education discourses developed by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the hygiene education professors. On the other hand, contrasting the hegemonic sex education discourse with the sexuality education discourse developed by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Sexualit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he author also demonstrates both of these two set of discourses lacking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Beginning by pointing out the hornophobia complex in the hegemonic discourses of sex educa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social/cultural structural constraints should be dealt with more rigidity in the works. Then, an examination focused on “multicultural concerns” is present in the paper.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olitics of gender differences and emphasizes the issues of “to divide/combine or not” should be considered more practically and seriously. After analyzing the two oppositional discours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re gender-egalitarian sexuality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discourses as well as education practic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游美惠(2000)。調查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連結:
  2. Andermahr, S.(1997).A concise glossary of feminist theory.
  3. Andersen, M. L.(1993).Thinking about women: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ex and gender.
  4. Buckley, T.(1988).Blood magic.
  5. Centerwall, Erik(1998)。可以真實感受的愛(瑞典性教育教師手冊)
  6. Connell, R. W.(1996).Teaching the boys: New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and gender strategies for schools.Teacher‘s College Record,98(2),206-238.
  7. Douglas, M.(1966).Purity and danger.
  8. Ensler, E.(2000)。陰道獨語
  9. Epstein, D.(1998).Schooling sexualities.
  10. Fine, M.(1993).Beyond silence voices.
  11. Gravelle, K.(1996).The period book.
  12. Kitzinger, Celia(1987).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lesbianism.
  13. Magezis, J.(2000)。女性研究自學讀本
  14. Mies, M.(1986).Patriarchy and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scale.
  15. Miles, R.(1998)。女人的世界史
  16. Morley, David(1995)。電視、觀眾與文化研究
  17. Spadola, M.(2000)。胸部
  18. Stromquist, N. P.(1997).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 Trudell, B. N.(1993).Doing sex education.
  20. Van Dijk、 Teun A.(1993).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 Society,4(2),249-283.
  21. Wolf, N.(1992)。美貌的神話
  22. Yalom, M.(2000)。乳房的歷史
  23. Zimmerman、 D. H.,West, C.(1991).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24. 王秀雲、謝小芩(1994)。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
  25. 何春蕤(2000)。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
  26. 何春蕤(1998)。性/別校園
  27.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
  28. 吳嘉苓(2000)。從月經談起。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04-107。
  29. 林芳玫(1999)。色情研究
  30. 林燕卿(1989)。高中性教育教材
  31. 林燕卿(1998)。校園兩性關係
  32. 林燕卿(2000)。國民中學「兩性平等教育」專刊
  33. 林燕卿(2000)。高中職性教育手冊─金色年華(試刊版)
  34. 晏涵文(1991)。國中性教育教材(學生手冊)
  35. 晏涵文(2000)。魔法青春變變變
  36. 張?(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37. 畢恆達(2000)。走入歧途的男性氣概養成過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44-47。
  38. 陳俊志(2001)。靜謐的午餐與遙遠的命案。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85-88。
  39. 陳皎眉(1996)。兩性關係
  40. 陳綠蓉(1997)。青少年的sex疑惑 Q and A
  41. 游美惠(1999)。性/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32-51。
  42. 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
  43. 游美惠(2000)。性別意識的啟發與反性騷擾教育:小學性別平權教育的行動研究(II)
  44. 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
  45. 甯應斌(1997)。獨特性癖與社會建構:邁向一個性解放的新理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6,67-127。
  46. 甯應斌、何春蕤(2000)。從酷兒空間到教育空間
  47. 甯應斌、何春蕤(1997)。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
  48. 甯應斌(1990)。為什麼他們不告訴你
  49. 楊佳羚(2002)。國中性教育的人類學初探
  50. 劉仲冬(1998)。女性醫療社會學
  51. 蕭敬明(2000)。憶「玫瑰少年」─葉永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91-94。
  52. 蘇芊玲(1998)。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
  53. 蘇芊玲(2001)。性別、心理與文化─本土女性主義的開展科技學術研討會
  54. 顧燕翎(1999)。女性主義經典
被引用次数
  1. 陳莉玲(2017)。從職場性別倫理談性別教學。育達科大學報,44,137-150。
  2. 蔣琬斯、游美惠(2011)。年輕女同志的親密關係、情慾探索與性實踐。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1,159-182。
  3. 李貞儀(2009)。從女性主義觀點探析女校長領導研究。教育科學期刊,8(2),117-138。
  4. 劉杏元、黃玉(2008)。服務學習課程方案對同志族群刻板印象改變之個案研究。臺灣性學學刊,14(1),69-87。
  5. 王秀雲(2016)。從意外到等待:台灣女性的初經經驗,1950s-2000s。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9,111-163。
  6. 吳慧卿(2017)。性別教育課程選課行為與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探討:以中部某醫學大學為例。教育科學期刊,16(1),19-55。
  7. 謝宛蓉,黃炤愷,Ciwang Teyra(2021)。只想好好地生活:原住民同志之交織處境與因應策略。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3,1-53。
  8. 顏筠展,呂嘉穎(2022)。從近來情色平台的出現:論臺灣社會對「性」的開放程度。發展與前瞻學報,36,101-117。
  9. 楊佳羚、張明敏、林昱貞(2004)。性取向污名之建構、抗拒與轉化:一個同性戀議題的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50(3),91-121。
  10. 楊幸真(2007)。校園生活中的身體經驗與性別實作:一個民族誌的探究。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4,103-133。
  11. 翟宗悌、鄔佩麗(2007)。在團體中探索青少年的親密世界。中華輔導學報,22,119-155。
  12. 鍾道詮,蔡承宏,王舒芸(2022)。性別圖像失衡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42,1-54。
  13. (2004)。羅素兩性關係論與其性別教育之啓示。教育研究,12,225-234。
  14. (2005)。從多元文化觀點探討智能障礙學生性別教育。特教園丁,20(4),39-45。
  15. (2006)。再見童年:國小單親女童親職化經驗的看見與省思。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1-28。
  16. (2009)。差異、認同與性/別教育:從多元文化觀點思索學校性教育的開創空間。教育研究月刊,185,18-28。
  17. (2012)。性教育外一章:國小高年級教師的性教育焦慮與教學實作。教育學刊,38,29-64。
  18. (2016)。檢視教科書圖片人物的性別與身體體型: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育研究學報,50(1),23-42。
  19. (2018)。入學管道、個人背景特質、課程設計對性別教育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以某醫學大學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9(2),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