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代女教書中的復仇、性別與倫理

并列篇名

Revenge, Gender, and Morality in Ming Didactic Books

DOI

10.6255/JWGS.2010.27.57

作者

陳曉昀(Shiau-Yun Chen)

关键词

女性復仇 ; 倫理 ; 暴力 ; 圖像 ; 文化史 ; 性別史 ; female avenger ; morality ; violence ; illustration ; cultural

期刊名称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10 / 12 / 01)

页次

57 - 11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明代倫理書中的女性復仇者為核心,探析宣揚女子溫柔卑順的女教書中,以女性為「施暴者」的復仇故事裡,「溫柔卑順」、「暴力反抗」兩種矛盾特質在同一敘事空間中的性別意義。女性復仇傳記的內容,往往違反女教訓誡,背離女教書所勾勒的女德形象。然而,由於這些暴力殺人的女性實踐了為「其天」、「其至尊」報仇的倫理,女教書的編纂者仍將這些故事編入女子教材中。士人以男子之行形容女性復仇,或以稱呼男性的用語,加上「女」字(如「女丈夫」)來形容這些女性,以稱讚復仇的女性。此外,女教書的傳記文字附有插圖,以平面視覺再現復仇女性。編輯者的目的原是希望藉由圖像引起閱讀興趣,並幫助讀者理解文本;但圖像除了再現文本,也表現出超越文字的詮釋,留下諸多耐人尋味的訊息。 女性做為施暴者「為親復仇」,反抗他人惡意的傷害,實處於一個非常特殊的道德情境(復仇本已是具爭議性的道德表現,女性復仇亦增加了此種行為的特異性)。正因教育類書籍所收錄的女性復仇故事特殊而難以歸類,使本文得以藉此探索明代獨特的性別意識與倫理概念,增進對明代性別史、文化史的理解。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explores female avengers in the Ming Dinasty's didactic books, discussing how men of letters connected violence to ideal womanhood. The authors of didactic books assumed ideal women to be delicate and passively amenable; however, vengeance involves robustness and violent brutality, which are contrary to female virtues promoted in didactic books. Since the Confucian ritual theory allowed only men to take vengeance, female avengers frequently became masculine. In their paeans to righteous murderers, scholars and officials presented female avengers as men, calling them nü zhangfu (female man) and nüzi zhi xiong (female hero). In contrast, men who failed to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 to take vengeance were regarded as women. However, illustrations in didactic books emphasised on female fragility with more sophisticated ways in contrast to the text beside them. By studying female avengers situated in complicated social situations and conflicting moral contexts, this paper intends to illuminate the tactics used by men of letters as they presented a world in which femininity, violence, and morality intersected. I hope that the results will contribute to a more sophisticated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and cultural histor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李隆獻(2008)。兩漢魏晉南北朝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臺大文史哲學報,68,39-78。
    連結:
  2. 李隆獻(2008)。隋唐時期復仇與法律互涉的省察與詮釋。成大中文學報,20,79-109。
    連結:
  3. 林麗月(1998)。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6,1-29。
    連結:
  4. (1985)。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
  5. (1985)。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
  6. (1985)。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
  7.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9. 明.夏樹芳(1573 -1620)《女鏡》(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明萬曆間楊同春刻本)。
  10.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廣東:齊魯書社。
  11.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2.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1996)。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 (1994)。中國古代版畫叢刊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明汪氏輯(1979)。繪圖烈女傳。臺北:正中書局。
  16. 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1959)。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17. 清金古良(1996)。無雙譜。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18. 清陳夢雷纂輯(1976)。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
  19. 清魏息園編(1998)。繡像古今賢女傳。北京:中國書店。
  20. 漢范曄(1966)。後漢書。臺北:中華書局。
  21. 漢鄭玄注、清阮元校刊(1965)。儀禮。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Carlitz, K.(1997).Writing for women and writing oneself: Lu kun's Gui Fan Shuo and Shen Yin Yu.「性別的文化建構:性別、文本、身體政治」國際學術研討會
  23. Carlitz, K.(1991).The social uses of female virtue in late Ming. Editions of Lienü Zhuan.Late Imperial China,12(2),117-152.
  24. 王光宜(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25. 余輝(1995)。世俗與雅趣交相輝映─談明末清初以來的仕女畫。紫禁城,3,18-23。
  26. 李貞德編(2009)。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聯經。
  27. 李隆獻(2005)。兩漢復仇風氣與《公羊》復仇理論關係重探。臺大中文學報,27,71-121。
  28. 李隆獻(2005)。復仇觀的省察與詮釋─以《春秋》三傳為中心。臺大中文學報,22,99-150。
  29. 杜正勝編(1982)。中國文化新論‧社會篇。臺北:聯經。
  30. 邢義田(2002)。格套、榜題、文獻與畫象解釋─以失傳的「七女為父報仇」漢畫故事為例。中世紀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與藝術─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組,臺北:
  31. 周心慧(1998)。中國古代版刻畫史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32. 周芜編(1988)。中國版畫史圖錄。上海:上海美術出版社。
  33. 林慶彰(1991)。《五經大全》之修纂及其相關問題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創刊號,361-383。
  34. 胡文楷(1973)。歷代婦女著作考。臺北:鼎文書局。
  35. 胡懿勳(2006)。從仕女圖看古代女性體現的造化內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4,6-13。
  36. 祝重壽(2005)。中國插圖藝術史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7. 野村鮎子、涂翠花譯(2005)。士大夫如何書寫家中女性─試從性別觀點研究古典文學。當代,214,70-87。
  38. 陳曉昀(2009)。閨範.謝娥殺盜與相關史料之分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6,251-271。
  39. 單國強(1995)。古代仕女畫概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31-45。
  40. 黃彰建編(1979)。明代律例彙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1. 楊聯陞(1983)。中國文化中報、保、包之意義。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42. 劉芳如(2000)。明中葉人物畫四家(三)唐寅。故宮文物月刊,211,56-79。
  43. 劉芳如(2000)。明中葉人物畫四家(一)杜菫。故宮文物月刊,209,32-57。
  44. 劉芳如(2000)。明中葉人物畫四家(四)仇英。故宮文物月刊,209,98-131。
  45. 劉芳如(2000)。明中葉人物畫四家(二)周臣。故宮文物月刊,210,98-109。
  46. 劉芳如編、張華芝編(2003)。群芳譜─女性形象與才藝。臺北:故宮博物院。
  47. 鄭冠榮(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48. 薛冰(2002)。中國版本文化叢書.插圖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連文萍(2015)。婦學與詩才:明代女教書中的詩歌著錄及評述。中正漢學研究,26,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