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2006年杜哈亞運7人制橄欖球錦標賽各隊攻防勝負差異比較分析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in offense-defense and Winning Games of the Sevens Rugby at Doha Asian Games 2007

DOI

10.29697/JPE.200805.0014

作者

陳寶億(Pao-Yi Chen);曹校章(Shiao-Chang Tsao);詹宏文(Hung-Wen Chan)

关键词

7人制橄欖球錦標賽 ; 攻防勝負 ; 共同因素分析 ; 差異比較 ; Rugby Sevens Chanpionship ; Offense-Defense ; Common Factor Analysis ; ANOVA

期刊名称

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8 / 05 / 31)

页次

166 - 1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2006年杜哈亞運7人制橄欖球錦標賽各對攻防勝負差異分析,以大會統計的11項攻防技術項目做為研究資料,運用共同因素分析、成對資料的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來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10項攻防技術可聚成「團隊攻防行為」、「團隊二次進攻行為」、「團隊自由意識行為」等三項因素;透過成對資料t檢定,因素一「團隊攻防行為」達顯著;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進行差異比較在「團隊自由意識行為」因素達顯著差異,事後比較發現,韓國顯著高於印度、卡達;斯里蘭卡、泰國顯著高於印度,進一步分析瞭解在戰術上的成功擒抱次數較多其防守的積極性愈強,而在踢球次數愈少則能有效控制球權,方能把握突襲得分。 研究顯示,比賽的各項攻防記錄有其參考價值,未來可將橄欖球競賽中所呈現之戰力技術列入攻防記錄之項目;在採用「相對」概念的因素層面分數,能瞭解勝負隊之間最大差異點在達陣次數的多寡、達陣後的射門成功率、不成功擒抱的降低及嚴密有效的勒克來轉換球權並有效的掌控球權技術做深入的探討;在戰術上之運用應朝提升成功擒抱的次數與降低踢球之次數來進行訓練。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variance in offense-defense on winning at the Asian Games in Doha, 2007, based on the data provided by the Games organizers, with statistic tools including common factor analysis, paired t-test, and ANOV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10 offense-defense techniques can be clustered into therr factors ”group offense-defense actions”, ”group second offensive actions”, and ”group free-will actions”. Paired t-test shows that the first factor ”offense-defense actions” reaches level of significance. One variabl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s that ”group free-will actions” reaches level of significance. Ad hoc comparison shows that Korea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dia and Qatar, while Sri Lanka and Thail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dia. Further analysis discovers that activeness as shown in the higher ration of successful tackle to defense, together with the fewer occasions of kicking, then is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ball higher, which in turn leads to raiding for scor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records on all items of defemse and offense are valuable material of reference, and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in the future to include game skill and tactics in such records. The points asigned to facors that are ”relative” in nature will help us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most decisiv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lie in the number of touch downs, rate of success in gate kicks, the lowering of unsuccessful tackles, and effective locks for the transfer of ball control,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application in tactic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raining in raising the number of successful tackles and lowering the number of kick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陳寶億、曹校章(2006)。從世界杯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論我國發展之契機。大專體育雙月刊,82,162-168。
    連結:
  2. Rugby Competition Schedule
  3. Gorsuch, R. L.(1983).Factor Analysis.Hilsdale, NJ:Erlbaum.
  4. I.R.B(2003).World of Rugby.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rugby board.
  5. 世界各地七人制橄欖球賽主要賽會
  6. Kaiser, F.,Rice, J.(1974).Littleiffy, MarkIV.Educational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34,111-117.
  7. 王泠、鄭元龍(1995)。國泰女子籃球隊攻防技術狀態診斷與球員成績表現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學報,2,229-271。
  8. 王俊明(1995)。從統計觀點分析男子社會甲組籃球聯賽的攻防技術。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四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9. 王景南(2000)。模糊迴歸分析在籃球比賽攻防技術之應用。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10(3),287-298。
  10. 王景南(2004)。第一屆超級籃球聯賽攻防技術之因素分析與羅吉斯迴歸預測勝負。台北縣:前程出版社。
  11. 王朝仁(1993)。橄欖球比賽進行間運用Mau l、Ruck集團型態對展開攻擊及得分之分析研究。台北:廣興。
  12. 呂銀益、邱裕新(1997)。國際橄欖球運動比賽之探討。臺灣體育,89,44-47。
  13. 李炯煌(1996)。85學年度全國高中手球聯賽攻守計數之迴歸分析。體育學報,26,209-216。
  14. 李鏡興(2002)。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15. 林清忠、朱陳純益(1988)。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國家七十八年度國家級教練赴紐西蘭進修報告書。
  16. 柯世賢(1981)。橄欖球防線突破的研究。台北:健行。
  17. 曹健仲、張延飛(1994)。籃球比賽成績的攻防技術代表性項目之編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18,113-123。
  18. 許樹淵(1992)。1992奧運會網球單打技術成績分析。中華體育,9(2),56-66。
  19. 陳良乾(2001)。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20. 陳寶億(2005)。橄欖球各項攻防技術之構面分析與勝負預測之探討。台北縣:前程出版社。
  21. 陳寶億、王世椿、徐台閣(1997)。七人制橄欖球戰術行爲與得分方式之研究。體育學報,24,85-96。
  22. 陳寶億、王景南(2004)。七人制橄欖球攻防技術與達陣和失分之典型相關分析。醒吾學報,28,349-363。
  23. 曾銘德(1973)。論司克欄、爭邊球與冒爾和勒克亂集團之相異及其裁判。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特刊,114。
  24. 黃少文(2004)。台中市,台灣體育學院。
  25. 董益吾(1998)。八十七年台灣區運動會七人制橄欖球比賽技術項目編製與分析探討。台北市:文山報導出版社。
  26. 劉俊業(1996)。籃球比賽之攻守技術分析-以第十八屆威廉瓊斯杯國際籃球邀請賽男子組參賽各隊爲例。第二十七屆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
  27. 蔡仁川(1978)。中日橄欖球攻擊型態之比較分析。國民體育季刊,46,51-56。
  28. 鄭炎坤(1994)。第一屆世界杯七人制橄欖球錦標賽冠軍隊得分型態之分析。先鋒打字印刷公司。
  29. 顏明義、王泠、沈啟賓(1993)。國泰女子籃球隊攻防技術灰色關聯分析與階段訓練目標設定之探討。體育與運動雙月刊,88,38-45。
  30. 魏啟弘、董益吾(2002)。十七屆亞洲杯男子十五人制橄欖球比賽技術項目編製與分析探討。東南學報,24,227-234。
  31. 蘇福仁、蘇福新(1995)。橄欖球比賽時間過程之分析研究。北體學報,4,93-111。
被引用次数
  1. 陳寶億、曹校章(2011)。橄欖球致勝戰力模式建構─以大專校院橄欖球選手為例。體育學報,44(2),291-313。
  2. 謝鎮偉,葉丁鵬,陳啟中,李柏甫,李昱叡(2020)。漸進式中等強度間歇訓練對心肺耐力、衝刺能力及爆發力之應用:以大專院校公開組男子橄欖球選手為例。運動研究,29(2),27-38。
  3. (2020)。安南國中橄欖球隊比賽技術分析。亞東學報,4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