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經典探討《黃帝內經》中「飧泄」名詞意義及溯源初探

并列篇名

Preliminary Study of '"Swill Diarrhea"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Orthopedic Treatment: A Case Report

作者

林麗如(Li-ju Lin);林昭庚(Jaung-Geng Lin)

关键词

八風 ; 飧泄 ; 虛邪賊風 ; Eight winds ; Swill diarrhea ; Vacuity evil and bandit wind

期刊名称

臺灣中醫醫學雜誌

卷期/出版年月

16卷2期(2018 / 09 / 30)

页次

35 - 4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黃帝內經.九宮八風篇》提及「八風」自八方而來,分別舍於心、脾、肺、腎、肝、大腸、小腸、胃。其中唯有舍於小腸一段提及症狀:「脈絕則溢 脈閉則結不通 善暴死」。於其他傳世醫學古籍文獻中,針對這篇內容多數醫家直接引用,卻無進一步闡述。《素問.太陰陽明論》:「故犯賊風虛邪者 陽受之 食飲不節 起居不時者 陰受之 陽受之則入六腑 陰受之則入五臟 入六腑則身熱 不時臥 上為喘呼 入五臟則煱滿 閉塞 下為飧泄」。又《靈樞.九宮八風論》:「從其衝後來為虛風」。因此,欲藉由探討「飧泄」,以期進一步了解《黃帝內經》中「八風」與藏府之間的關係。經由對文獻進行歸納、比較、綜合、分析後,得知「飧」字義為「水和飯」;「泄」字義為「出」。外邪、脾之病、肝之病、肺之病、腎之病、腸之病、及情志問題皆可引起「飧泄」。八風發邪,當人體虛弱的時候,其經由皮膚、絡、經,進而傷及藏府,進而導致水穀不化的飧泄症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唯有如此,才能保身長全。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health and "Eight winds" in (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 we study the meaning, cause, mechanism, symptom of the disease "swill diarrhea". Moodiness, deficiency of spleen, deficiency of liver, deficiency of lung, deficiency of kidney, deficiency of intestines all can cause "swill diarrhea". When healthy qi is deficient, "Eight winds" enter our body via the skin. Then, it pass through the collaterals、the meridians. Finally, it stops and injurys our Viscera and Bowels. Therefore, diarrhea with water and food appears.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中醫藥學
参考文献
  1. (東漢)許慎(2012).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
  2. 〔東漢〕劉熙:《釋名》(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頁62
  3. (南朝梁)顧野王(1983).宋本玉篇.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
  4. (清)孫希旦(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5. (清)郭慶藩(1985).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6. 丁光迪(編)(2013).諸病源候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7. 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安徽阜陽地區博物館阜陽漢簡整理組(1988)。阜陽漢簡(萬物)。文物,4,36-40。
  8. 方懿林,周祖亮(2012)。《里耶秦簡〔壹〕》醫藥資料初探。中醫文獻雜誌,6,10-13。
  9. 王鍈,王天海(1992).說苑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10. 甘肅省博物館(編),武威縣文化館(編)(1975).武威漢代醫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11. 朱鵬舉(2011)。《內經》「洞泄」病鈎玄。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34,369-371。
  12. 吳毓江(1993).墨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3. 周祖亮,方懿林(2011)。居延新簡所記醫藥訊息述略。中醫文獻雜誌,2,1-4。
  14. 林尹(2005).周禮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5. 凌耀星(編)(2013).難經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6. 孫占宇(2008)。甘肅,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
  17. 徐元誥(2013).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8. 浦衛忠(2000).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 馬繼興(1998).敦煌醫藥文獻輯校.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20. 馬繼興(1992).馬王堆古醫書考釋.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1. 高大倫(1992).張家山漢簡《脈書》校釋.四川:成都出版社.
  22. 張燦玾,徐國仟(1996).鍼灸甲乙經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3. 張雙棣(1997).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華學誠(2006).楊雄方言校釋匯證.北京:中華書局.
  25. 黃暉(1990).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26. 萬麗華,藍旭(2007).孟子.北京:中華書局.
  27. 劉金華(2007)。周家台秦簡醫方試析。甘肅中醫,20(6),24-26。
  28. 劉渡舟(編)(2013).傷寒論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9. 繆文遠(1987).戰國策新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30. 龔抗雲,李傳書,胡漸逵,肖永明,夏先培(2000).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1. 龔抗雲,浦衛忠,胡遂,于振波,陳咏明(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廖厚勳,陳曉瑱(2021)。從經典《黃帝內經》《難經》之文獻回顧探討泌尿生理。中醫藥研究論叢,24(1),1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