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博物館幼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務之探討

并列篇名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Visiting Museums for Young Children

DOI

10.6432/TMR.200211.0042

作者

曾瑞蓮(Jui-Lieng Tseng)

关键词

幼兒科學教育 ; 兒童教育 ; 科學教育

期刊名称

科技博物

卷期/出版年月

6卷6期(2002 / 11 / 01)

页次

42 - 5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從博物館與兒童的關係論述,了解博物館已經為兒童提供何種形式及內容的學習資源,接著以皮亞傑學派與後皮亞傑學派的認知發展理論探討,建構幼兒科學教育的理論基礎;進一步將幼兒科學教育重點,從科學的認知、科學的過程技能以及情意領域三個向度進行探究,期使達成當前盛行的「全人」、「統整」的兒童科學教育目標。 最後,將兒童科學教育各項理論與原則落實於博物館科學教育的實施上,在內容選擇方面,需從幼兒生活經驗中的素材、兒童天生的組織結構及兒童的問題中去尋找。在教材發展上,需考慮以下七點事項:統整的活動設計、實地體驗的提供、科學概念的呈現、轉換理論的應用、科學經驗安排需有一致性、以及教學環境安排。而在活動實施上,則有以下六點活動帶領者須注意的事項:善用隨機經驗、掌握介紹材料技巧、鼓勵發問及發表、給予足夠的觀察、實驗機會、教師措詞遣句須小心謹愼、尊重兒童興趣與價值選擇。

英文摘要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ldren and the museums explains the type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at museums offer to children. Next, based on the Cognitive-Development Theory of Jean Piaget and Neo-piagtian,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theory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the main points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from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Domains in order to attain the goals of ”wholeperson” and ”integrity” in science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Lastly, all the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are realiz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t museums. The selected topics include life experience, organizational skills, and general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young children.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re are seven thing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y are integrated activity design, field trips, demonstrations of scientific concepts, application of transform theory, consistency of arrangement of scientific experiences,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nvironments. As for activities, there are six things that activity leaders must monitor.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Danilov, V. J.(1982).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Cambridge:MITPress.
  2. Danilov, V. J.(1986).Discovery rooms and kidspace: museum exhibits for children.Science and Children,23(4),6-11.
  3. Efthim, R.(1988).A touchable museum that teach.The Science Teacher,55(1),40-43.
  4. 吳大猷(1992)。我們的科學教育的檢討。科學教育月刊,152,2-4。
  5. 吳璧純(1997)。國小低年級學童如何看待他們所處的世界?。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9,4-17。
  6. 谷瑞勉譯(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思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市:心理。
  7. 阮淑宜(1992)。談幼兒科學與環境教育。國教輔導,31(3),29-32。
  8. 周淑惠(1998)。幼兒自然科學經驗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9. 林妙徽(2001)。申請九十一年度國科會補助計畫申請九十一年度國科會補助計畫,未出版
  10. 張譽騰(1994)。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稻鄉。
  11. 莊麗娟(1990)。從概念的功能類別來佈「網」:一個強化幼兒科學概概念與技能發展的統整學習設計。「K-12語文教育與統整課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2. 陳雅美摘譯(1994)。皮亞傑與後皮亞傑發展觀點之比較:以幼兒科學教育爲例。幼教學刊,2,16-22。
  13. 黃意舒(1996)。由幼兒科學教學中培養科學學習基本素養。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17-28。
  14. 黃意舒(1995)。學前科學教育與認知教學。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112-119。
  15. 黃意舒(1998)。幼兒科學教育的迷思與我見。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3,10-25。
  16. 葉英晉(1998)。從「請勿動手」到「請你動手」-談兒童博物館的功能。歷史文物月,8(4),73-84。
  17. 漢菊德、陳正乾譯(1996)。兒童心智:從認知發展看教與學的困境。台北市:遠流。
  18. 劉德勝(1990)。學齡前兒童探索展示空間營運時務評量。科技博物,4(6),31-45。
  19. 盧素碧(1983)。幼兒期的科學教育。國教輔導月刊,22(1),2-3。
  20. 鍾聖校(1994)。論幼兒的科學教育。研習資訊,11(6),8-14。
  21. 簡楚瑛(1993)。義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對我國學前教育之課程與教學的啓示。教育研究資訊,1(6),111-121。
  22. 蘇育任(1996)。幼稚園自然領域教學策略的研究與建議。幼兒教育年刊,9,307-334。
  23. 蘇懿生、黃台珠(1998)。對科學的態度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科學教育月刊,21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