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展場的開發:巡迴展的新策略

并列篇名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Traveling Exhibition

DOI

10.6432/TMR.200612.0061

作者

陳玫岑(Mei-Tsen Chen);張美珍(Mei-Chen Chang);王裕宏(Yu-Hung Wang)

关键词

巡迴展 ; 航站 ; airport ; traveling exhibition

期刊名称

科技博物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4期(2006 / 12 / 01)

页次

61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因受後現代主義思潮影響,博物館不再被視為殿堂般的崇高;再加上台閩地區的公私立博物館已超過兩百所,彼此相互競爭,因此博物館有必要找尋對策,讓觀衆不僅限於到博物館才能參觀。展品巡迴能將展示教育的機會與資源讓更多人分享,一方面可為博物館服務更多群衆,另一方面也可藉由巡迴展的出走,促進館際交流達到宣傳博物館的目的,但是巡迴地點除了常見的博物館所、文化機構、體育館、遊樂區之外,有什麼地點是可以再開發的呢? 本文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探索90%的未知:丁肇中與基本粒子」特展移展桃園中正國際航空站的經驗為例,從博物館行銷的觀點切入,探討博物館對於移展地點的選擇與開發的歷程。文未並以此次巡迴展的經驗,提出開發新展場時的考量與建議。

英文摘要

Since 1980s, museums are not regarded as a superb palace. Furthermore,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hundreds museums which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in Taiwan. It urges the museums to outreach for more audience and look for new strategies to provide more services. The main purpose of traveling exhibition can not only help lots of people realize the meaning of exhibi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inter-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by sharing the resources. However, where is the best location for a traveling exhibition, besides the museum gallery, gym, cultural institutions, recreation center?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Explore the 90% Unknown: Samuel C. C. Ting and the Particle” traveling exhibitio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new location for this fundamental science exhibition was discussed based on museum marketing.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is traveling exhibition, we propose the suggestion and consideration while developing the new exhibition fiel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林公孚(2005)。藍海策略異軍突起。品質月刊,41(12),13-16。
    連結:
  2. 洪楚源(2006)。從特展到巡迴展的轉化與實踐:以運動科學巡迴展為例探討。科技博物,10(2),31-40。
    連結:
  3. 浦青青(2003)。博物館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戀戀煙塵特展」為例。科技博物,7(4),69-85。
    連結:
  4. 翁駿德(2005)。博物館展示之策展團隊。科技博物,9(1),53-64。
    連結:
  5. 陳玫岑(2005)。談策展實務的「未知」-以「丁肇中特展」為例。科技博物,9(3),95-107。
    連結:
  6. Falk. H.(1998).Visitors: Who does, who doesn`t and why.Museum News,77(2),38-43.
  7. 93年文化統計資料
  8. 王駿發(2005)。無所不在的工博館Ubiquitous Museum。工博館簡訊,3/4
  9. 呂憶皖(1998)。博物館非觀眾開發。邁向二十一世紀科學博物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10. 辛治寧(2005)。成功的博物館的定義-讀「博物館的成敗組合」有感。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40,78-86。
  11. 林慧芬(2006)。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頑士論文(未出版)。
  12. 林潔盈例譯(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推廣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覧的概念與方法。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13. 浦青青(2001)。博物館行銷公關-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達文西特展為例。科技博物,5(1),5-18。
  14.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
  15.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5)。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年報。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16.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市:正中書局。
  17. 黃光男(1997)。博物行銷策略。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18. 蔣玉嬋(2005)。博物館經營的創新思維。社教雙月刊,127,40-45。
被引用次数
  1. 陳玫岑(2015)。科工館大銀幕電影作為輔助中小學教育的角色解析。科技博物,19(1),33-50。
  2. 蘇芳儀(2010)。巡迴展態樣的轉化與實踐: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青春氧樂園~無菸,少年行」特展策展紀實。科技博物,14(2),5-24。
  3. (2023)。巡迴展教育活動設計初探-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巡迴展為例。科技博物,27(4),8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