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由展示現場出發的博物館教育活動-談新加坡兒童科學館教育課程之實踐

并列篇名

Exhibition-Based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 Case Study of Practices on KidsSTOP,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作者

黃莉婷(Li-Ting Huang)

关键词

博物館教育 ; 博物館教育活動規劃 ; 博物館課程 ; 常態性 ; 展示現場 ; museum education ; planning of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 ; museum curriculum ; regularly ; exhibition-based(on-site)

期刊名称

科技博物

卷期/出版年月

26卷2期(2022 / 06 / 01)

页次

55 - 8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教育活動早已成為博物館中重要的存在,近年來教育活動的主題與形式更因應博物館服務範疇與時代趨勢而日漸多元,亦時常能為博物館創造短暫的人流,然而在國內博物館各式各樣豐富的教育活動裡,如何達到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常態性以建構長期穩定的參與,或許是現今博物館發揮教育功能之際更須存在的提醒。本研究以新加坡科學中心附設兒童科學館(KidsSTOP)的教育實踐出發,探討該館所推動之常態博物館教育課程「玩科學!」(Science Play!),此教育課程藉由參與者回饋逐年進行課程內容修正,至今已發展出12項主題長期提供校園參與選擇。本文將以案例研究方式,透過筆者實際參與經驗,說明該館如何將博物館的展示現場與教育課程進行結合,並探究此教育課程多年來能穩定持續執行之關鍵。此外,本研究也進一步分析該館教育活動規劃要點與教育人員進行模式等,提出對台灣博物館教育活動策劃之反思與建議。期透過本研究引動博物館教育人員與相關從業者,一同重新檢視博物館教育活動之核心精神,共同省思教育活動背後之價值與提升永續思維的多重可能性。

英文摘要

Nowaday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 to museums.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themes and forms of such activit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e, in accordance with museums' scopes of services and the latest societal trends. Such a wide range of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aiwan can attract more visitors for a short while and exert museums' educational functions. Nevertheless, how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l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s perhaps a more vital subject to deal with.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es of KidsSTOP,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the study focuses on "Science Play!" a regular curriculum promoted by the centre. "Science Play!" is modified annually according to participant feedback, and it has so far developed 12 themes for schools to choose from. By looking at a few cases and the author's personal participation at the centre,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ways that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uses to bring exhibitions and curriculums together. It also tries to find out why "Science Play!" can be held so steadily throughout the year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centre's points for plann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the models educators take to hold the activities and lists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planning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Taiwan.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can inspire museum educators and relevant professionals to examine the true spirits of museum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gain, contemplate the values of such activities, and try out all possible practices to enhance sustainable thinking in museum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李靜芳(2007)。回首來時路:20 年來的臺灣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21(2),7-33。
    連結:
  2. 柯佳佑(2020)。「藝術不在家」-美術館入校藝術學習方案。博物館學季刊,34(3),107-123。
    連結:
  3. 馬若喬,陳佳利(2008)。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科技博物,12(2),47-69。
    連結:
  4. 張淑卿(2012)。歷史類教育活動設計初探-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聞眾之聲:霧社事件八十週年特展」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6(3),167-187。
    連結:
  5. 曾瑞蓮,林之丞(2014)。館校合作新模式:博物館與學校教師合作規劃主題式課程與實施之歷程-以「世界地理偵察營」為例。科技博物,18(4),55-85。
    連結:
  6. 廖敦如(2005)。我的教室在博物館:英美「館校合作」推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9(1),79-93。
    連結:
  7. 劉曉樺,林宜蓉(2018)。促進家庭觀眾博物館經驗的學習背包-以英國倫敦和牛津地區博物館學習背包為例。博物館學季刊,32(1),35-57。
    連結:
  8.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1984).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 A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Washington, D.C.: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9. Birch, J.(2018).Museum spaces and experiences for children – Ambiguity and uncertainty in defining the space, the child and the experience.Children's Geographies,16(5),516-528.
  10. Reeve, J.,Woollard, V.(2015).Learning education and public programs in museums and galleries.Museum practice: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museum studies,Hoboken, NJ:
  11.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Group of Attractions(2021).2020-2021 Science centre board’s annual report.Singapore, SG: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Group of Attractions.
  12. Stephen, E. W.,張譽騰(譯)(2015).博物館重要的事.台北:五觀藝術.
  13. 林玟伶(2020)。新科技媒體發展下博物館、觀眾與組織變革。博物館與文化,20,39-55。
  14. 邱健維,林頌恩(2020).練習,一起走一段.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館.
  15. 高于鈞(2020)。數位時代下博物館學習經驗的權力轉移。博物館與文化,20,135-169。
  16. 高慧芬(2001)。以展示為基礎的博物館教育活動規劃及其評量設計。博物館學季刊,15(2),91-105。
  17. 張淵舜(2002).美術館學習單的理念與實務-學習單企劃手冊.高雄:串門.
  18. 張曉鵬(2018)。基於博物館資源課程化下的兒童教育路徑分析─以河北博物館「快樂學堂‧河北傳統文化藝術」課程為例。博物館研究,2018(4),23-28。
  19. 張懷介(2021)。殷鑑不遠,過去及未來-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的優雅轉身。故宮文物月刊,458,22-31。
  20. 郭姿瑩,林宣君,莊鈺如(2012).從傳遞觀念到促進互動:博物館的學習空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21. 陳晞如(2021).互動式導覽應用與實踐-美術館、學校及劇場.台北:紅葉.
  22. 陳梓生(2012)。博物館兒童美術教育新模式-生態式藝術教育的實踐。中國博物館,2012(3),51-54。
  23. 黃心蓉(2021)。博物館的療癒之旅:其脈絡、趨勢與啟示。臺灣美術學刊,119,7-32。
  24. 黃光雄(2004).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25. 楊丹丹(2010)。論博物館教育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以首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為例。中國博物館,2010(1),70-73。
  26. 劉君祺(2021)。從「脈絡學習模式」看疫情中的博物館經驗。故宮文物月刊,458,4-10。
  27.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
  28. 蔡翁美慧(2020)。疫情下博物館的危機與轉機。博物館與文化,20,171-190。
  29. 鄭旭東,李洁(2019)。經驗、教育與博物館:走進杜威的博物館教育思想。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9(1),30-39。
  30. 鄭明憲(編)(2009).美術-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 1.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31. 盧思密(2015)。論藝術教育在考古遺址類博物館教育中的作用-從義大利博物館及瑞吉歐兒童中心的經驗說起。中國博物館,2015(1),61-66。
  32. 閻鈺臻(2015)。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謝謝你-談博物館導覽工作。檔案季刊,14(1),18-29。
  33. 鍾兆晉(2015)。如何設計博物館的學習課程。科學研習,54(11),10-15。
  34. 蘇芳儀(2020)。通用學習成效應用於博物館展示教育規劃設計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DIY 無人機」為例。博物館與文化,19,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