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方色彩與國族敘述-以老舍四十年代的小說創作為例

并列篇名

Local Color and the National Narrative: A View from the Novels of Lao She in 1940s

作者

李松睿(Song-Rui Li)

关键词

老舍 ; 四十年代 ; 地方色彩 ; 國族敘述 ; Lao She ; 1940s ; Local Color ; National Narrative

期刊名称

中國現代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3 / 12 / 20)

页次

59 - 8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一般說來,老舍是一個慣於將濃重的地方色彩納入其作品的作家。然而一個重要的文學史現象是,老舍在抗戰初期曾有意識的在作品中放逐對北京地方色彩的描繪和書寫,並不再使用其最擅長的北京方言進行創作。直到1943年前後,老舍才重新將對北京地方風物的刻畫與表現,納入到自己的小說創作中來。本文即希望對這一文學史現象進行解讀,分析地方色彩在老舍四十年代小說創作中所經歷的「失而復得」的原因。文章最後認為,老舍之所以在抗戰初期放棄書寫北京的地方色彩,是因為他擔心對某一地域的書寫會使作品無法寫出中華民族在抗戰中的嶄新形象,不能起到對民眾的宣傳鼓動作用;然而在1941年前後,隨著老舍開始把地方色彩看作是進行國族敘述的載體和手段,對北京地方色彩的渲染和書寫,重新成為其作品最重要的特徵。

英文摘要

In general, Lao She is a writer accustomed to depict local color in his novels. However, when the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 this novelist suddenly refused to portray story of Beijing and stop using the vernacular of Beijing in his works. Until around 1943, Lao She re-characterized the local scenery of Beijing in his novel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attempts to reveal the reason of the lost and found of the local color in Lao She's work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Lao She stopped depicting the local scene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because he was worried about depict a specific area affect his readers who come from the southern China to understand his works. Around 1941, however, when Lao She began to take the local color as the means to carry the national narrative, the representations of Beijing reappeared in his novel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老舍,〈八方風雨〉,《新民報》,1946 年4 月4 日
  2. 老舍,〈一九四一年文學趨向的展望〉,《抗戰文藝》第7 卷第1 期,1941 年1 月1 日
  3. 舒舍予(老舍),〈保衛武漢與文藝工作〉,《抗戰文藝》第12 期,1938 年7 月9 日
  4. 老舍,〈三年寫作自述〉,《抗戰文藝》第7 卷第1 期,1941 年
  5. 老舍,〈自述〉,《大公報》,1941 年7 月7 日
  6. 老舍,〈我的「話」〉,《文藝月刊》六月號,1941 年6 月16 日
  7. 老舍,〈神曲〉,《新民報》,1942 年4 月27 日
  8. C•賴特•米爾斯、陳強譯、張永強譯(2005)。社會學的想像力。北京:三聯書店。
  9. 王鳴劍(2008)。「這回還得求救於北平」─老舍創作〈四世同堂〉的心態即動因探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10. 王德威(2011)。寫實主義小說的虛構─茅盾、老舍、沈從文。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1.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1986)。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2. 老舍(1986)。老舍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3. 老舍(1983)。老舍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4. 老舍(1990)。老舍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5. 老舍(2012)。老舍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6. 老舍(1982)。老舍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7. 汪暉(1997)。汪暉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8. 胡絜青、舒乙(1982)。破鏡重圓─記〈四世同堂〉結尾的丟失和英文縮寫本的複譯。十月,1982(4)
  19. 范智紅(2001)。世變緣常─四十年代小說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 孫潔(2003)。世紀彷徨:老舍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1. 崔恩卿編、高玉琨編(2002)。走近老舍。北京:京華出版社。
  22. 曾廣燦編、吳懷斌編(2010)。老舍研究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3. 舒濟編(1991)。老舍和朋友們。北京:三聯書店。
  24. 賀桂梅(2003)。轉折的時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5. 趙園(2002)。北京:城與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樊駿(1996)。認識老舍(上)。文學評論,1996(5)
  27. 蔡翔(2010)。革命/敘述─中國社會主義文學─文化想像(1949-196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