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稿酬制度與「十七年」文學生產

并列篇名

Remuneration System and Literary Production in the Seventeen Years

作者

黃發有(Huang Fayou)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學 ; 稿酬制度 ; 文學生產 ; Literature in the "Seventeen Years" ; remuneration system ; literary production

期刊名称

中國現代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0期(2016 / 12 / 20)

页次

41 - 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十七年」的文學環境中,稿酬標準的總體趨勢是逐漸下降,而且稿酬標準呈現出不斷加劇的政治化傾向,稿費多的作家和翻譯家被當作反面典型。本文在梳理與反思「十七年」文學稿酬政策的歷史演變的基礎上,考察了稿酬制度對「十七年」文學生產的多方面影響。首先,它抑制了文學的豐富性和多元性,使得文學創作表現出一種平均主義的傾向;其次,職業作家的消失;再次,損傷了創作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片面追求稿酬會產生偏頗,但是貶抑作家的創造性勞動,在根本上就是貶抑作家的主體性。非常有趣的是,隨著稿費標準的下降,文學創作的專業性和藝術性也在下降。「十七年」文學的稿酬問題,其實質是一個被上升到政治層面的經濟權問題。

英文摘要

In the literary environment of "Seventeen Years", the overall trend of remuneration standards gradually declined. Furthermore, the remuneration standards showed an increasing politicized tendency, and the writers and translators receiving high remuneration were regarded as negative examples.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and reflect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literary remuneration policy in the "Seventeen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various effects of remuneration system on the literary production in the "Seventeen Years". First, it inhibit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literature, leading to a tendency of egalitarianism in literary creation. Second, it contribute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professional writers. Third, it harms the enthusiasm and autonomy of writing. Sided pursuit of remuneration will result in bias, but belittles writers' creative work and in essence, belittles their subjectivity. Very interestingly, with the decline of remuneration standards, the professionalism and artistic quality of literary creation also declined. Remuneration of literature in "Seventeen Years" is essentially an issue of economic right that was raised to the political leve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54)。中國作家協會舉辦創作貸款及津貼暫行辦法。文藝報,1954(23-24)
  2. 《人民日報》評論員,〈怎樣看待稿費〉,《人民日報》1958 年10 月5 日。
  3. 高歌今,〈從神童作家到右派分子─記劉紹棠的墮落經過〉,《中國青年報》1957 年8 月27 日。
  4. 陳白塵,〈稿酬•出版•發行─給〈文匯報〉記者的一封信〉,《文匯報》1957 年5 月4 日。
  5. 張天翼、周立波、艾蕪,〈我們建議減低稿費報酬〉,《人民日報》,1958 年9 月29 日。
  6. 周艾文,〈矛盾同志二三事〉,《天津日報》1981 年4 月8 日。
  7. (1990)。趙樹理憶念錄。長春:長春出版社。
  8. (1958)。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為〈收穫〉〈文藝月報〉〈萌芽〉〈躍進文學研究叢刊〉降低稿費標準告讀者、作者書。收穫,1958(6)
  9. 張春橋,〈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人民日報》1958 年10 月13 日。
  10. (1957)。一個青年作者的墮落─批判劉紹棠右派言行大會的報導。文藝報,1957(28)
  11. 「社論」(1957)。從劉紹棠的墮落中吸取教訓。文藝報,1957(28)
  12. 上海人民出版社編(1975)。堅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中共中央編譯局(197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4.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1996)。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5.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6.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7.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8.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9.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編(2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20. 王若望(1955)。胡風黑幫的滅亡及其他。新文藝出版社。
  21. 王嘉陵編(2009)。李劼人晚年書信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2. 田漢、夏衍(1958)。我們熱烈擁護降低稿酬。劇本,1958(11)
  23. 老舍(1958)。讀報筆記一則。人民文學,1958(11)
  24. 沈展雲編(1993)。中國知識份子悲歡錄。廣州:花城出版社。
  25. 周林編、李明山編(1999)。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6. 金曹錯(1957)。把廢除了的版稅制度改回來!─談文學書籍的稿費和稿費制度。文藝報,1957(14)
  27. 柳鳴九、郭風嶺編(2011)。譯書記。北京:金城出版社。
  28. 孫犁(1984)。遠道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29. 孫犁(2004)。孫犁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0. 高彬編、曉渭編(2008)。王汶石紀念文集。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
  31. 張炯編(2001)。丁玲全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32. 張健編(2012)。中國當代文學編年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33. 從維熙(2009)。北國草。北京:作家出版社。
  34. 郭小川(1957)。沉重的教訓─1957 年10 月11 日在批判劉紹棠大會上的講話。文藝報,1957(28)
  35. 傅敏編(2014)。傅雷書信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36. 黃修已編(2010)。趙樹理研究資料。北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37. 新華書店總店史編輯委員會編(1996)。新華書店總店史1951-1992。北京:人民出版社。
  38. 新華書店總管理處編(1950)。德奧米多夫先生對有關蘇聯出版事業問題的解答。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專輯,北京:
  39. 楊纖如(1980)。左翼作家在上海藝大。新文學史料,1980(1)
  40. 維•阿•瑪律庫斯、張造動譯(1957)。書籍出版事業的組織和經營。北京:時代出版社。
  41. 劉紹棠(1996)。我是劉紹棠:劉紹棠自白。北京:團結出版社。
  42.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3. 續之(1951)。介紹蘇聯的稿酬辦法。出版週報,19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