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風雅傳承:新加坡南洋大學師生的舊體詩詞集

并列篇名

Transmission of Fengya: Classical Poetry Collection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Nanyang University

作者

林立(Lap Lam)

关键词

新加坡 ; 南洋大學 ; 舊體詩 ; 劉太希 ; 雲南園吟唱集 ; 星洲古堡紀遊詩 ; 南風詞集 ; Singapore ; Nanyang University ;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 Liu Taixi ; Yunnanyuan yinchang ji ; Xingzhou gubao jiyoushi ; Nanfeng ciji

期刊名称

中國現代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7 / 06 / 20)

页次

105 - 1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雲南園吟唱集》、《星洲古堡紀遊詩》及《南風詞集》是三部在1960年代初由南洋 大學中文系師生創作的舊體詩詞集。第一部的出版是為慶祝該校1960年第一屆的畢業典禮,當時中文系邀請了本地眾多詩人參與雅集,而後兩部則是詩選課學生的習作。本文首先回顧南洋大學創校初期的政治風波,繼而剖析三部詩詞集在新加坡舊體詩壇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參與創作的學生似乎不受校園政治的影響,陶醉於校園的美麗風光與傳統詩藝之中。而因政治原因離開中國遠赴南洋的中文系教授,則在作品中採用遺民口吻表達其家國之思。其中劉太希在傳授古典詩藝予年輕一代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其指導下,學生不但掌握了舊體詩的創作方法,而且也有機會參與本地詩社的唱和,延續了本地詩壇的血脈。文章最後指出,新加坡舊體詩曾有輝煌的歷史,但隨著華文教育的低落,舊體詩的創作也逐漸式微,其衰敗與南洋大學的關閉同樣令人唏噓。

英文摘要

Yunnanyuan yinchang ji (Correspondence Poems of the Yunnan Garden), Xingzhou gubao jiyoushi (Poems about the Excursion to the Old Fortress in Singapore) and Nanfeng ciji (Ci Lyrics of the Southern Breeze) are three classical poetry collections written by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at the former Nanyang University in early 1960s. The first collection was produced to celebrate the first commencem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1960, when the Chinese Department invited many local poets for a celebratory feast, while the latter two are compilation of student assignments of poetry classes. This article first review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Nanyang University, which was seen as the champion of Chinese culture at the time when Singapore was troubled by racial politics and social disorder. The second part examines the compilation and content of these collections, offering some viewpoints about their cultural and literary significances in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poetry in Singapore. The author notes that th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writing of these collections seemed to be aloof from the political tumult, fully emerging themselves in learning classical poetry and the beautiful scenery around the school campu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fessors, who left China after the Communist takeover, adopted the yimin (people who remain loyal to the former regime, similar to loyalist) expression to manifest their nostalgia for the homeland. Among them, Liu Taixi played an instrument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art of classical poetry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Under his mentorship, students not only acquainted themselves with poetry, but also had the chance to take part in the literary activities of local poetry society.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classical poetry writing had its heydays in Singapore before the decline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its waning is as sad as the closure of Nanyang Universi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0)。南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第二屆畢業班畢業特刊。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第二屆畢業班(乙組)特刊出版委員會。
  2. 〈南大中文系何以成為熱門?〉,《南洋商報》,1957 年6 月5 日第14 版。
  3. (1999)。南大第一屆(1959)中文系紀念文集。新加坡:南大第一屆中文系。
  4. 〈針對南大評議會報告書,南大師生將發表意見〉,《南洋商報》,1959 年7 月24 日第5 版。
  5.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954742.htm。
  6. 李西浪,《劫灰集》,香港,永發印務有限公司,1946 年。
  7. 〈雲南園吟唱集出版〉,《南洋商報》,1960 年8 月3 日,第13 版。
  8. 〈南大大學週雲南園雅集詩篇正在整理付印〉,《南洋商報》,1960年6 月8 日,第6 版
  9. 〈雲南園雅集訂四月二日晚上在南大校園舉行〉,《南洋商報》,1960 年3 月27 日,第6 版。
  10. 〈針對母校教學媒介問題,南大畢業生協聲明認為,突然改變教學與考試用語經大大地使學生感到侷促不安〉,《南洋商報》,1975 年9 月19 日第8 版。
  11. 日落冬,〈新加坡新聲詩社與全球漢詩總會〉,載日落冬個人博客,《日落冬苑》,網址:http://www.sgwritings.com/2222/viewspace_39616.html
  12. Turnbull, C.M.(2009).A History of Modern Singapore.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13. 王如明編(2015)。南洋大學文獻。新加坡:新加坡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
  14. 王奕清(1979)。詞譜。北京:中國書店。
  15. 王德威(2007)。後遺民寫作。台北:麥田出版社。
  16. 李元瑾編(2007)。南大圖像:歷史河流中的省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17. 李孝定(1996)。逝者如斯。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8. 李業霖編(2004)。南洋大學史論集。八打靈再也: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
  19. 李慶年(1998)。馬來亞華人舊體詩演進史:1881-194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 周兆呈(2012)。語言、政治與國家化:南洋大學與新加坡政府關係(1953-196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21. 林立。亦詩亦史:描述新加坡日佔時期的舊體詩集《血海》。清華學報
  22. 林立(2016)。劫灰與蘭花:新加坡日據時期的兩部舊體詩集。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3,237-265。
  23. 金進(2015)。冷戰、南來文人與現代中國文學─以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任教師資為討論對象。文學評論,2015(2),147-158。
  24. 南洋大學中文系(1960)。南風詞集。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語文系。
  25. 南洋大學中國語文學會編(1968)。南洋大學中國語文學會年刊。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語文學會。
  26. 姚夢桐(2013)。時代的印記:邱菽園《檀榭詩集》的出版及其意義。華人文化研究,創刊號,135-147。
  27. 郁達夫(1994)。郁達夫詩全篇。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28. 徐持慶(2007)。新加坡國寶詩人潘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編(1982)。紀念南洋大學創校25週年特刊。吉隆坡: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
  30. 許雲樵編、蔡史君編修(1984)。新馬華人抗日史料(1937-1945)。新加坡:文史出版私人有限公司。
  31. 陳子善編、王自立編(1986)。回憶郁達夫。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32. 嵇義達編校(2005)。嵇哲文集。新加坡:友聯書局私人有限公司。
  33. 嵇義達編校(2006)。乾乾齋詩稿。Cupertino, CA.:嵇義達。
  34. 鈞凌編(2012)。南洋大學中文系第四屆畢業同學離校五十周年紀念文集。新加坡:南大中文系第四屆校友紀念文集編委。
  35. 新聲詩社(1961)。辛丑端陽新聲詩社雅集丹戎禺特刊。新加坡:新聲詩社。
  36. 趙穎(2015)。新加坡華文舊體詩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37. 劉太希(1960)。雲南園吟唱集。新加坡:南洋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會。
  38. 劉太希(1961)。千夢堂集。吉隆坡:聯邦教育用品社。
  39. 劉太希(1968)。竹林精舍詩。台北:正中書局。
  40. 潘受(2004)。潘受詩集。新加坡:新加坡文化學術協會。
  41. 鄭光漢編(1966)。蘭花集。新加坡:鄭光漢。
  42. 錯公編(1959)。星洲古堡紀遊詩。新加坡:
  43. 繆鉞(1999)。繆鉞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謝松山(1950)。血海。新加坡:南洋報社有限公司。
  45. 譚勇輝(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南京,南京大學中文系。
被引用次数
  1. 李知灝(2017)。戰後星馬地區漢詩人在台發表與社群交流:以《中華詩(藝)苑》(1955-1967)為研究中心。臺灣文學學報,31,63-98。
  2. 李知灝(2019)。離散、混雜與在地性:戰後《中華詩(藝)苑》中東南亞漢詩的在地情境。中國現代文學,36,10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