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能動的現實:李維怡小說的鬼魅書寫

并列篇名

Dynamic Reality: The Ghostly Writing in Lee Wai-yi's Fiction

作者

郭詩詠(Sze Wing Kwok)

关键词

李維怡 ; 鬼魅書寫 ; 現實主義小說 ; 香港七十後作家 ; 後九七香港小說 ; Lee Wai-yi ; Ghostly writing ; Realistic fiction ; Post-70s Hong Kong writers ; Post-97 Hong Kong Fiction

期刊名称

中國現代文學

卷期/出版年月

38期(2020 / 12 / 20)

页次

45 - 7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李維怡(1975-)是少數具明顯左翼立場,並以現實主義小說為基本創作形式的香港七十後小說作者。她一直嘗試以寫作介入現實,在展現香港基層市民、新移民及知識分子的生活面貌和想法之餘,更著重在各種現實限制中思考行動的可能。在2009年出版《行路難》之後,李維怡的小說開始出現變化,它們雖仍保留著批判香港社會現實問題的傾向,但部份卻開始遊走於現實與幽冥,通過各種疑幻似真的靈異元素,勾勒出一個人鬼相雜的世界。她小說中的鬼魅雖已死去,但它們作為「現實」中的一員,卻依然能動地影響著事件的走向和發展。針對李維怡近年的轉向,本文選取李維怡少受關注的鬼魅書寫作為切入點,藉此探究李維怡的小說觀念和倫理世界。本文通過引入裴開瑞(Chris Berry)的「著魔的寫實主義」(Haunted realism)概念,分析李維怡鬼魅書寫的獨特性,同時結合盧卡契(Georg Lukács)的現實主義文論,考察李維怡鬼魅書寫和文學觀念所體現的現實意義和左翼思考,從而了解後九七香港小說介入本土社會的另一種方法。

英文摘要

Among the Hong Kong post-70s fiction writers, Lee Wai-yi (1975-) is one of the few who has a clear and distinct left-wing political position and engages mainly in the creation of realistic fiction. She often responds to the reality through writing and depicts the life and thoughts of Hong Kong's grassroots, new immigrants, and intellectuals in her works. In the meantime,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reality has always been her focal point. Lee's fiction began to change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Hard is the Road in 2009. Although her later stories still tend to criticize the Hong Kong social reality, some of them begin to wander between the reality and the underworld. By using various mysterious elements, she creates an outline of an exclusive ghostly world. The ghost characters in her stories are dead, however, they can still exist as members of the "real world" and active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In view of Lee's writing tur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explores her concept of fiction and the ethical world through studying her neglected ghost stories. To begin with, the uniqueness of Lee's ghostly writing will be analyzed by associating her works with Chris Berry's concept of "haunted realism". With reference to Georg Lukács' literary theory of realism, the implication and left-wing thinking embodied in Lee's ghostly writing and literary ideas will then be examined. All of these will lea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lternative way for the post-97 Hong Kong fiction to involve in the local societ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黃國華(2016)。拒絕收編─論李碧華「後零三」電影小說的鬼魅敘事。中國文學研究,42,119-160。
    連結:
  2. Abrams, M.H.,Harpham, Geoffrey Galt,吳松江(譯)(2012).文學術語手冊.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3. Berry, Chris(2007).Haunted Realism:Postcoloniality and the Cinema of Chang Tso-chi.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London:
  4. 丸尾常喜,秦弓(譯)(1995).人與鬼的糾葛:魯迅小說析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 王鈺純(2019)。廈門,華僑大學。
  6. 王德威(2011)。文學的香港史─十個關鍵時刻。明報月刊,46(2),22-28。
  7. 王德威(2003).現代中國小說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8. 王德威(2010)。世事(並不)如煙─「後歷史」以後的文學敘事。文藝爭鳴,2010(19),41-43。
  9. 加洛蒂, Roger,吳岳添(譯)(1998).論無邊的現實主義.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0. 危令敦(2004)。客途秋恨憑誰說?─論〈永盛街興衰史〉的香港歷史、記憶與身份書寫。天南海外讀小說─當代華文作品評論集,香港:
  11. 安敏成, Marston,姜濤(譯)(2001).現實主義的限制:革命時代的中國小說.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2. 何玥臻(2014)。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13. 李維怡(2002)。蹲在牆角的鬼。文學世紀,11,4-10。
  14. 李維怡(2010)。沉香。字花,26,64-73。
  15. 李維怡,〈《幽會百科》(Comizi d’amore)與真實電影(Cinéma vérité)〉。「尋找在世間的影像─討論、筆記」網站,https://leftfilm.wordpress.com/2008/08/02/《幽會百科》與真實電影 cinema-verite/,檢索日期 2020/09/27。
  16. 李維怡(2006)。一個佬的玫瑰。字花,2,37。
  17. 李維怡(2012)。封印(二)。字花,40,74-77。
  18. 李維怡(2012)。鬼母雙身記(一)。字花,37,78-81。
  19. 李維怡(2012)。鬼母雙身記(二)。字花,38,67-72。
  20. 李維怡(2013)。封印(三)。字花,41,80-83。
  21. 李維怡,〈答讀者問:《現實即是美?》〉,沒漠花鬼(李維怡的個人網誌),https://indivisiblebeing.wordpress.com/2010/02/19/realism/,檢索日期 2020/09/27。
  22. 李維怡,〈自由的滋味〉,演唱版,https://youtu.be/Rs31KLwLFUU,檢索日期 2020/10/05。
  23. 李維怡(2011).沉香.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4. 李維怡(2013).短衣夜行紀.香港:Kubrick.
  25. 李維怡(2013)。這,不是一個鬼故事。香港文學,337,69-75。
  26. 李維怡(2012)。封印(一)。字花,39,72-75。
  27. 李維怡(2009).行路難.香港:Kubrick.
  28. 李維怡(2013)。封印(四)。字花,42,74-77。
  29. 李維怡(2018)。離。字花,74,20-31。
  30. 李慧珠(2017)。杭州,杭州師範大學。
  31. 林紫晴(2018)。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32. 浪人劇場,《十年.寒.笑─韓麗珠、謝曉虹、李維怡短篇小說初回劇場化》演前分享會文宣,商務印書館網站,https://www.cp1897.com.hk/activity.php?id=680,檢索日期2020/12/05。
  33. 高建為,錢翰(2012).20 世紀法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4. 張灼祥(2000)。流水賬中的情與愛─初看《拾香記》。文學世紀,2,55-56。
  35. 張潮(輯),王根林(點校)(2012).虞初新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6. 張歷君(編)(2009)。現實作為方法─李維怡專輯。字花,20,85-105。
  37. 梁文道,〈梁文道讀《行路難》:關於香港的社會運動〉,鳳凰網讀書頻道,http://book.ifeng.com/psl/kjbfz/201001/0131_3554_1531467.shtml,檢索日期 2020/12/05。
  38. 陳姿含(2016)。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39. 陳筱筠(201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的瘋狂想像與鬼魅傳說。台灣文學論叢,新竹:
  40. 陳慶妃(2020)。香港折疊─論韓麗珠兼及香港新生代作家的書寫局限。文學評論,2020(3),206-213。
  41. 陸姵而(2005)。鬼魅敘述─對讀張愛玲《金鎖記》與黃碧雲《雙城月》。香江文壇,40,18-21。
  42. 章妮(2006)。濟南,山東大學。
  43. 曾卓然,〈被壓迫者的香港文學─香港作家的三種「抗退」方式(二)〉,101 藝術新聞網,http://www.101arts.net/viewArticle.php?type=hkarticle&id=1810,檢索日期 2020/12/05。
  44. 曾卓然,〈被壓迫者的香港文學─香港作家的三種「抗退」方式(一)〉,101 藝術新聞網,http://www.101arts.net/viewArticle.php?type=hkarticle&id=1805&gid=74&auid=65,檢索日期 2020/12/05。
  45. 黃美瑟(2015)。嘉義,南華大學。
  46. 楊秋紅(2009).中國古代鬼戲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47. 董牧孜,〈香港被「隱喻」掉了嗎?─李歐梵談香港寓言〉,香港 01 哲學,https://www.hk01.com/哲學/102444/香港被-隱喻-掉了嗎-李歐梵談香港寓言,檢索日期 2020/12/05。
  48. 鄒文律(2017)。《i-城志.我城 05》的城市及身體空間書寫─兼論「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情感結構。人文中國學報,25,193-229。
  49. 裴開瑞, Chris,王君琦(譯)(2004)。著魔的寫實主義─對於張作驥電影的觀察與寫實主義的再思考。電影欣賞,120,91-95。
  50. 蔡益懷(2000)。家族私語﹕《烈女圖》與《拾香紀》。香港文學,189,61-63。
  51. 鄭政恒(2011)。個體信念與故事載體:李維怡《沉香》。字花,33,39。
  52.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3. 盧卡契, Georg(1980)。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
  54. 盧卡契, Georg(1980)。盧卡契文學論文集,北京:
  55. 盧勁馳(2010)。李維怡作品的歷史觀照與她的自由倫理。字花,24,90-91。
  56. 謝傲霜,〈李維怡:紀錄片式.書寫〉,獨立媒體,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9364,檢索日期 2020/10/05。
  57. 韓宇瑄(2019)。論李碧華小說的鬼魅書寫及其文化源流。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41-49。
  58. 譚以諾,〈溫情的悲觀:《行路難》的善良與困局〉,《文匯報》B08 版,2010 年 10 月 4 日。
  59. 譚以諾(2013)。本土意識高漲之時─試論香港近年小說創作。香港文學,347,64-69。
被引用次数
  1. 梁廷毓(2023)。巫者的敘事術:從「散文」到「咒文-影像」的思辨。藝術評論,44,175-205。
  2. 鄒文律(2021)。情感何所依-李維怡、可洛、張婉雯小說中的市區重建與無地方性。中國現代文學,40,13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