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以時間空間化為論述主軸

并列篇名

A Study on Dumu's History-Praising Poems - Emphasized on the Time-Spacialized Theory

DOI

10.30407/BDCL.200406_(1).0007

作者

鄭文惠(Wen-Huei Cheng)

关键词

杜牧 ; 詠史詩 ; 時空結構 ; 時間空間化 ; 歷史 ; Dumu ; history-praising poems ; the structure of time-space ; time-spacialization ; history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4 / 06 / 01)

页次

149 - 19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文士在重新思考、調整、建構個人主體性生命內涵及其與社會群體性之互動關係與互動方式時,往往逆向回溯歷史,以一種召喚應對、記憶重生的方式,營構出一個可以與歷史情境對話的精神世界,使自我生命得以回歸、主體精神得以超越。 本文嘗試從杜牧詠史詩之時空結構,探究其時間空間化之形式結構及其形式結構背後所蘊涵之情感色彩與理性精神,並釐析其美感特質與文化意義,以深入掌握、體會杜牧之人格生命與心理情感。文中論述重點為:在時間空間化的詠史話語論述中,歷史/記憶/現實如何在杜牧的書寫時空維度下共構成一文化生活網絡?在史傳與詠懷統合的詠史詩審美規範下,杜牧如何透過一系列的修辭策略與轉義結構,串綰、疊置歷史時空與現實時空,組構出一種屬於詩人的新的心理現實,並更新了觀看、演述、評斷歷史的視野與經驗,而達致詠史詩書寫範式的移位。詠史詩中的時間空間化論述作為詩人反思歷史與現實關係的一種新現實文本,又如何展現出本源述體與投射述體高度混融的美感效果,並涵具自我/歷史/現實反思的向度,而傳送出詩人主體深刻的心理情感與巨大的文化心理效應。

英文摘要

Wh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cholars reflected, modified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subjectivity and the social group, they used to trace back to the history with a way of recalling or reproducing the memory, and constructed the spiritual world which they could make the values of their lives return and the spirit of their self-subjectivity transcend the history. The attempt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ime-spacialization in Dumu’s history-praising poems and its implication on colorful emotions and rational spirits. The study also clarifies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meanings to recognize and comprehend Dumu’s characters and emotion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history /memory /reality can be combined into a cultural network through the time-spacialized theory in Dumu’s wri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esthetic convention, composed of biographic and lyric paradigm, in history-praising poems, this paper presents how Dumu constructed 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the poet through a series of rhetorical strategies and figurative structures to connect the history and the reality, and how he renewed the view and the experience used to observe, recite and comment the history. This causes the changes in the writing model of the history-praising poems. Therefore, the time-spacialized theory in Dumu’s poems becomes a new model t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the realit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e esthetic effect from the highly integrated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narrators, and contained the reflection on the dimension of self/history/reality, as well as conveyed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poet’s profound emotions and enormous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 王立(1994)。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懷古主題的文學風標,昭示了現實給人的一種歷史反思。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3. 王先霈(1994)。圓型批評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4. 王叔岷校箋(1995)。列仙傳校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5.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6.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7. 王溥(1990)。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
  8. 王嘉(2000)。拾遺記。北京:北京出版社。
  9. 王德勝(1998)。文化的嬉戲與承諾。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0. 王應麟纂(1986)。玉海。京都:中文出版社。
  11. 王鐘陵(1991)。中國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四川:重慶出版社。
  12. 王觀國(1984)。學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13.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1972)。資治通鑑。臺北:明倫出版社。
  14.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1972)。資治通鑑。臺北:明倫出版社。
  15. 司馬光著、胡三省注(1972)。資治通鑑。臺北:明倫出版社。
  16.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7.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8.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19.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0.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1.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2.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3.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4.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5.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6.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7. 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28. 司馬遷、蕭統編、李善注(1998)。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
  29. 左丘明著、杜預集解、竹添光鴻會箋(1961)。左傳會箋。臺北:廣文書局。
  30. 左圭輯(1965)。百川學海。臺北:藝文印書館。
  31. 白居易(1991)。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32. 宋玉著、吳廣平編注(2001)。宋玉集。長沙:岳麓書社。
  33. 宋敏求(1969)。長安志。臺北:藝文印書館。
  34. 李吉甫(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元和郡縣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5. 李亮(1986)。時空中展開的活動畫片-「詩中有畫」成因臆探。美術史論,1,6。
  36. 李格非(1936)。四部叢刊·初編:洛陽名園記‧呂文穆園。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37. 李泰著、賀次君輯校(1980)。括地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38. 李泰著、賀次君輯校(1980)。括地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39. 李肇、張海鵬輯(1965)。學津討原:唐國史補。臺北:藝文印書館。
  40. 李鍈(1969)。詩法易簡錄。臺北:蘭臺書局。
  41. 杜佑(1965)。通典·禮。臺北:新興書局。
  42. 杜牧著、馮集梧注(1962)。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3. 杜牧著、馮集梧注(1962)。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4. 杜牧著、馮集梧注(1962)。樊川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5. 沈德潛(1939)。叢書集成·初編:說詩晬語。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46.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47.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48.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49.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50.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51. 房玄齡(1982)。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52. 東方朔、吳琯校(1966)。古今逸史:海內十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53. 俞陛雲(2003)。詩境淺說·續編二。北京:北京出版社。
  54. 俞陛雲(2003)。詩境淺說·續編二。北京:北京出版社。
  55. 胡仔(1937)。叢書集成·初編:苕溪漁隱叢話。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56. 胡應麟(1979)。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7. 范曄(1982)。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58. 范曄(1982)。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59. 范曄(1982)。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0. 韋昭注(1978)。國語·越語。臺北:九思出版社。
  61. 桑欽著、酈道元注(1936)。四部叢刊·初編:水經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62. 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3. 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4. 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5. 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6. 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67. 郝天挺註、廖文炳解(1979)。唐詩鼓吹箋註。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68. 馬永卿、俞鼎孫、俞經纂輯(1967)。儒學警悟:懶真子。香港:龍門書店。
  69. 高士奇(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三體唐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0. 高概講演、王東亮編譯(1997)。話語符號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71. 庾信著、倪璠集注(1965)。庾子山集注。臺灣:中華書局。
  72. 庾信著、倪璠集注(1965)。庾子山集注。臺灣:中華書局。
  73. 許顗(1983)。文淵閣四庫全書:彥周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4. 陳壽(1982)。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75. 陳壽(1982)。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76. 陳耀文編(1964)。天中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77. 陶弘景、張海鵬輯(1965)。學津討原:真誥。臺北:藝文印書館。
  78. 陶宗儀編(1988)。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9. 陶宗儀編(1988)。說郛三種:太真外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0. 陶宗儀編纂(1988)。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1. 楊侃編(1937)。兩漢博聞。上海:商務印書館。
  82. 葛立方、曹溶輯、陶越增訂(1967)。學海類編:韻語陽秋。臺北:藝文印書館。
  83. 葛立方、曹溶輯、陶越增訂(1967)。學海類編:韻語陽秋。臺北:藝文印書館。
  84. 葛洪(1989)。神仙傳。臺北:廣文書局。
  85. 趙翼(1971)。甌北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86. 趙翼(1971)。甌北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87. 劉禹錫(1991)。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88. 劉昫(1982)。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89. 劉昫(1982)。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0. 劉昫(1982)。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1. 劉曾遂(1996)。略論杜牧詠史詩七言絕句。唐代文學研究,6,482。
  92. 樂史(1963)。太平寰宇記。臺北:文海出版社。
  93. 歐陽修、宋祁(1982)。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4. 歐陽修、宋祁(1982)。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5. 歐陽修、宋祁(1982)。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6. 歐陽修、宋祁(1982)。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
  97. 鄭文惠(199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98. 鄭文惠(1998)。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版
  99. 鄭文惠(1995)。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00. 鄭文惠編著(2000)。杜牧詩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1.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2.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3. 蕭馳(1986)。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04. 繆文遠校注(1992)。戰國策新校注·楚考烈王無子章。四川:巴蜀書社。
  105. 謝枋得註、趙蕃昌、韓淲仲同選(1970)。唐詩絕句選。臺北:廣文書局。
  106. 韓非著、王先慎編注(1991)。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
  107. 魏徵(1982)。隋書。北京:中華書局。
  108. 魏徵(1982)。隋書。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