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秦觀〈湯泉賦〉與〈遊湯泉記〉虛詞運用比較-論“賦體”句法與“文體”句法之異同

并列篇名

Comparison of the Use of Function Words in Qin Guan's "Tang-Quan Fu" and "You Tang-Quan Ji"-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ces of Syntax between "Fu" and "Prose"

DOI

10.30407/BDCL.200512_(4).0005

作者

陳韻竹(Yun-Tsu Chen)

关键词

秦觀 ; 賦 ; 文 ; 虛詞 ; 句法 ; Qin Guan ; Fu ; prose ; Function word ; Syntax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期(2005 / 12 / 01)

页次

79 - 1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秦觀是一位文類意識極清晰,又謹守格法的文人,〈湯泉賦〉與〈遊湯泉記〉乃秦觀在同一時間地點,本於同一事件背景,分別以「賦」與「文」兩種文類創作的兩篇文章,文類區辨的意義特別突顯,是兩種文類對比的極佳素材。此外,依循學術傳統〈湯泉賦〉應歸類於「文體賦」,「文體賦」與真正「文體」之間的句法比較,是同質的比較,由同見異,方具意義。「賦」遠紹《詩經》、《楚辭》,所以自附庸成大國,與「詩「劃境,「散文化」是重要關鍵。「賦」與「文」的糾葛極深,而宋人以「破體」為創新,「賦」與「文」兩種文類在內容、功能、修辭及結構的互相滲透浸染,更加深了「賦」與「文」的纏結,以至「用韻與否」似乎成了區辨兩種文類僅存的象徵標誌。本文嘗試換一個視角,由語言模式上句法結構的觀點,剖析比較〈湯泉賦〉與〈遊湯泉記〉兩篇文章,探討秦觀「賦」與「文」句法表現的異同。漢語文法中所謂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及助詞等「虛詞」承負了組合限定意義的重要責任,「虛詞」本身並不具實質意義,卻是決定句法的樞紐,檢視虛詞的運用,是觀察句法行為的重要窗口。本文首先藉由統計資料,計算這兩篇文章之字數、句數與句長等數量及使用頻率,以掌握兩篇文章整體輪廓,然後再進入虛詞「量」與「質」上的整理參照,經由虛詞延伸至句法,透過科學的描述、系統的比較,揭露現象,呈現二者句法表現之分歧,並對現象背後的成因,提出周延合理的詮釋,是本研究課題的核心。逆向反推,尋出除了內容、功能、修辭、結構及聲韻之外,秦觀實際作品中,「賦」和「文」文類區辨的句法特徵,作為重新思考賦體分類的基礎,是本文的目的。

英文摘要

The to very different compositions. Qin Guan's ”Tang-Quan Fu” and You Tang-Quan Ji”, were composed by Qin Guan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same place for the same event. They provide excellent material for studing the syntax differences of ”Fu” and ”Prose”. This essey compares the use of function words in Qin Guan's Tang-Quan Fu” and ”You Tang-Quan Ji” to find out the dfferences of syntax between ”Fu” and Prose Statistical method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enable the comparison from the ”quantity” point of view.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室編(2004)。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2. 白玉林、遲鐸(2004)。古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3. 吳文治(1998)。宋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
  4. 李科第(2001)。漢語虛詞詞典。雲南人民出版社。
  5. 周義敢、周雷編(2001)。秦觀資料彙編。中華書局。
  6. 徐師曾(1977)。點校文章辨體序說‧文體明辨序說文。長安出版社。
  7. 徐培均(2000)。淮海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8. 祝堯(1995)。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9. 許仰民(2001)。古漢語語法新編。河南大學出版社。
  10. 許結、郭維森(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11. 陳韻竹(1997)。宋代文賦性質辨析-文賦幾乎等同於說理賦。宋代文學研究叢刊,3
  12. 楊如雪(1998)。文法ABC。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3. 楊伯峻、何樂士(2001)。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語文出版社。
  14. 詹杭倫(2003)。宋代辭賦辨體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7
  15. 鈴木虎雄、殷石臞譯(1976)。賦史大要。正中書局。
  16. 廖序東(1996)。楚辭語法研究。語文出版社。
  17. 廖國棟(2002)。秦觀賦論與賦作初探。成大中文學報,10
  18. 褚斌杰(1991)。中國古代文體學。台灣學生書局。
  19. 劉月華(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師大書苑。
  20. 劉祁(1995)。文淵閣四庫全書原文電子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21. 劉景農(1998)。漢語文言語法。中華書局。
  22. 簡宗梧(1993)。賦與駢文。台灣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