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導入引進情景:宋元話本小說“入話”之“大眾化”敘事藝術

并列篇名

The Art of Popularizing Narratives in Sung and Yuan Literary Novel Scripts "Ru-hua": A Guide and Introductory Scene

DOI

10.30407/BDCL.200612_(6).0001

作者

金明求(Myung-Goo Kim)

关键词

話本小說 ; 入話 ; 敘事 ; 大眾化 ; Literary novel scripts ; Ru-hua ; Narration ; Popularization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06 / 12 / 01)

页次

3 - 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中國古典小說中的話本小說,逼真描繪人們生活與文化,通俗而樸實,接近當時社會文化的實況;其中「入話」扮演引導大眾進入正話的關鍵角色,充分顯現大眾藝術的特徵。「入話」裡可能包含著大眾的心理、作者的修辭、社會的傾向,以及市場經濟的多元現象、雅俗共賞的審美情趣等。宋元話本小說中的「入話」,具體呈現大眾藝術的多樣層面。 寫作者特別留心入話之運用,藉以收到引導讀者的效果;因此除了內容以外,也注意入話在形式、結構、敘事等方面上所使用的藝術技巧。這些過程都與「大眾化」密切關連。換言之,入話比起正話,更能具體顯示多元的大眾藝術。從此可知,寫作者藉由入話形式之運用,不但具體表現其中蘊含的審美情趣與藝術內涵,同時也引領讀者,使他們易於進入閱讀過程。經由對宋元話本小說中之多樣入話形式加以詳細分析,可探知當時代讀者(聽眾)對小說表演上的不同要求。這種需求直接反映在作者的敘事技巧上,因此呈現出不同層次的「大眾化」藝術。

英文摘要

Literary novel scripts of ancient China, depicting vividly its life and culture, capturing the real conditions of its society, were widely read by the general and simple folks of its time. The ”ru-hua” and common languag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guiding the general public into the very heart of the novels, showing its artistic features to the readers. The ”ru-hua” included the popular mentality of its time, the author's rhetoric, the society's trend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iversity of its market, appealing to the interest and temperament of both the learned and the uncultured. ”Ru-hua” in the Sung and Yuan literary novel scripts offer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to the public. The author specially highlights how ru-hua is used in leading the readers to its desired effect. Therefore, besides examining the contents, the author pays attention to the form, structure, and the art of narration. This process is intimately corelated to its popularization. ”Ru-hua”, compared to the common language, shows more concretely the variety of popular art. From this realization, the author makes use of ”ru-hua” form not only to exhibit concretely the artistic appreci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its beauty, but also to guide the readers to enter easily the process. Through deatiled analysis of the ”ru-hua” in Sung and Yuan literary novel scripts, we can detect and know the demands of the readers as well as the audience at that time as regards the novel script. This demand directly reflects the narrative skill of its author; thus, offering different levels of art populariz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R.C.赫魯伯著·董之林譯(1994)。接受美學理論。台北:駱駝出版社。
  2. 王定璋(1999)。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 王忠武(2001)。大眾文化與社會發展。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4. 王洪岳(2004)。西方讀者理論述評-以現代派小說讀者接受理論為例。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
  5. 石昌渝(1994)。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
  6. 伊麗莎白·弗洛恩德著、陳燕谷譯(1994)。讀者反應理論批評。台北:駱駝出版社。
  7. 吳剛(1998)。中國古代城市生活。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8. 吳組緗、沈天佑(1989)。宋元文學史稿。北京大學出版社。
  9. 吳禮權(2005)。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0. 李本燿(1974)。宋元明話本小說研究。國文研究所集刊,18
  11. 李亞峰(2004)。話本小說中入話的發展及其原因。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1
  12. 李運摶(2004)。文學「大眾化」的虛假性。理論文藝評論,2
  13. 周兆新(1994)。國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 周克平(2000)。文藝大眾化與大眾審美文化比較。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3
  15. 孟昭連(1998)。作者.敘述者.說書人-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主題之演進。明清小說研究(南京),4
  16. 洪楩編輯、石昌渝校點(1994)。清平山堂話本。江蘇古籍出版社。
  17. 胡士瑩(1982)。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18. 胡萬川(1994)。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
  19. 范宜如(1996)。話本小說中詩詞之運用及其意蘊-以「西湖小說」為例。國文學報,25
  20. 孫福軒(2006)。主體的凸顯-李漁擬話本小說「敘事干預」略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1. 徐朔方(1997)。小說考信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張敬(1975)。詩詞在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應用。中外文學,3(11)
  23. 莊因(1986)。話本楔子彙說。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4. 許麗芳(1995)。宋明短篇話本小說中韻文的運用-以「六十家小說」、「熊龍峰小說四種」為例。中山中文學刊,1
  25. 郭杰(1995)。中國古典小說中詩文融合傳統的淵源與發展。中國文學研究,2
  26. 傅承洲(2001)。文人創作與明代話本的文人化。求是學刊
  27. 程毅中輯注(2000)。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
  28. 舒國瀅(1998)。大眾化與法治化:一個文化-哲學的解釋。政法論壇,3
  29.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1998)。喻世明言。台北:三民書局。
  30.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1992)。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
  31. 馮夢龍編、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1995)。醒世桓言。台北:三民書局。
  32. 黃慶萱(2002)。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33. 熊龍峰刊行、石昌渝校點(1994)。熊龍峰刊行小說四種。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34. 趙伯陶(1996)。市井文化與市民心態。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35. 歐陽代發(1997)。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36. 潘壽康(1973)。話本與小說。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7. 蔡英俊、劉岱聰主編(1982)。意象的流變(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38. 鄭振鐸(1971)。中國文學研究新編。台北:明倫出版社。
  39. 謝桃坊(1997)。中國市民文學史。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梁雅晴(2017)。《三言》詐騙術類型及其敘事研究。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所學位論文。20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