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世道與末技:《型世言》的演述語境與大眾化文化選擇

并列篇名

Heterodox Doctrine & Techniques: The Performance? Contexts and the Alternatives of the Popularized Culture in Xingshiyan

DOI

10.30407/BDCL.200612_(6).0003

作者

高桂惠(Kuei-Hui Kao)

关键词

型世言 ; 世道 ; 末技 ; 大眾化 ; 俗趣 ; 理趣 ; Heterodox Doctrine ; Techniques ; Popularization ; Current events ; Xingshiyan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6期(2006 / 12 / 01)

页次

49 - 7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針對《型世言》「如何型世」與「為何型世」這兩問題進行探究。由注重義法的語流之考察、擬書場的時空語境以及在「時事」、「造史」、「造經」之間的文化選擇三方面,分別敘述《型世言》「立言」的縱深度和特殊聚焦,審視陸人龍與陸雲龍兄弟編織故事、評論與宣傳思想之間,文本及評點、議論、篆刻用印等各方面文化生產所透露的演述技巧與大眾化傾向。 文中指出:《型世言》在演述的實際語境裡,結合立論與審美,強化勸懲的文體意識,融合時事、造經、造史的文學藝術創化,藉由「葫蘆格」的話本形式,細膩的編織語流、融合「圖-文」傳統時空思維,兼顧「俗趣」與「理趣」等小說修辭,其創作意圖不僅是時事與歷史結合的縱深向度,「言」的強調,即其論世的基本命題,乃是對「立言」傳統的典範回顧,陸氏兄弟力圖藉小說文類表明對歷史流向的主觀把握與詮釋權力。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is mainly focus on investigating ”how” and ”why” ”Xingshiyan” (model) modeling the generation. The article one by one talks about the depth-of-field and particular centre points of Xingshiyan's arguments through three aspects-inspecting the change flow of language emphasizing meaning and grammar, the context of time and space in fictitious story-telling-field, and the cultural alternatives between ”current events”, ”history creation” and ”scripture creation”. It also examines how the stories, comments and thought-transmissions which made by Liu Ren-Long and Liu Yun-Ling reveal their demonstrative skill and the declination of popularizati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in real demonstrative context, ”Xingshiyan” combines both argument and aesthetics, underlining the preaching literary form, mixture the recreation of literature art in ”current events”, ”history creation” and ”scripture creation”. It recreates the story-script form as ”bottle gourd style” style, carefully composing new change flow of language, being mixture the traditional time-and-space thoughts of ”picture and text”, and looking after both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vulgar delight” and ”logic deligh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ntion of creating it is no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pth-of-field of the ”current event” and histo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明陸人龍(1993)。型世言。北京:中華書局。
  2. 明陸人龍(1992)。型世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 于德山(2003)。中國古代小說「語-圖」互文現象及其敘事功能。明清小說研究,3
  4. 王明煊(2002)。《型世言》的空間結構和世態萬象。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7
  5. 宋若雲(2006)。逡巡于雅俗之間-明末清初擬話本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6. 宋若雲(1996)。宿命的諷刺-試論《型世言》。明清小說研究,3
  7. 李忠明(2003)。晚明通俗小說刊工考略。明清小說研究,4
  8. 侯忠義主編、明陸雲龍(1993)。明代小說輯刊•第一輯之二。成都:巴蜀書社。
  9. 胡蓮玉(2001)。陸雲龍生平考述。明清小說研究,3
  10. 孫秀君(1994)。陸人龍《型世言》思想探究。中華文化學報
  11. 徐志平(1998)。清初前期話本小說之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2. 康國章(2003)。小說勸懲論與陸人龍的《型世言》。中州大學學報,20(2)
  13. 康韻梅(2004)。由「入於文心」至「諧於里耳」-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述面貌論析。臺大中文學報,21
  14. 張明高、陳曦鐘(2000)。《型世言評注》的啟示。明清小說研究
  15. 劉書成(2002)。明清豔情小說創作動機論。社科縱橫,17(5)
  16. 劉慧英(1996)。走出男權傳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北京:三聯書店。
  17. 歐陽代發(1995)。《型世言》與明末擬話本的走向。社會科學研究
  18. 錢中文主編、米哈依爾‧巴赫金(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 魏文哲(1999)。《型世言》:封建禮教的又一面鏡子。明清小說研究,3
  20. 關尚智(1997)。《型世言》對原始素材之改寫加工-以第三回為例。臺北技術學院學報,30-2
  21. 蘇涵(2000)。「淡漠」的文化使命感與充盈的文化蘊涵量-對《紅樓夢》與中國小說文化的思考。明清小說研究,1
被引用次数
  1. 李佩蓉(2017)。妙解連環-李漁《十二樓》的情/禮衝突新解。興大人文學報,59,65-94。
  2. 李昭鴻(2010)。創作考量的多重面向─《型世官》對寡婦守節和改嫁的支持與理解。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1,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