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愛羅先珂與魯迅1922年的思想轉變-兼論〈端午節〉及其他作品

并列篇名

V. Eroshenko and Lu Xun's Intellectual Transformation in 1922

DOI

10.30407/BDCL.200706_(7).0006

作者

彭明偉(Ming-Wei Peng)

关键词

魯迅 ; 愛羅先珂Vasil Eroshenko ; 知識份子 ; 平民 ; 端午節 ; Lu Xun ; Vasil Eroshenko ; the Intellectual ; the Subaltern ; Dragon Boat Festival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7期(2007 / 06 / 01)

页次

153 - 1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魯迅1922年的作品思想產生明顯的變化,對於知識份子處境有更深刻的反省,這與他和愛羅先珂密切交往有關。魯迅在這一年創作〈端午節〉這篇小說,突顯知識份子在社會改革運動中進退兩難的困境。我將討論以下重點:首先,愛羅先珂帶給魯迅不小的刺激,魯迅彷彿再度受到思想啟蒙,這在他1922年的幾篇雜文都有所反映。其次,這種思想變化也反映在小說〈端午節〉,這篇小說無論在題材內容或在創作時機上都有別於以往,是魯迅首次創造出小說主人公方玄綽這樣自省而懷疑的新知識份子形象來,並細膩刻畫他在社會改革運動中感到徬徨猶疑。我們可將方玄綽視為魯迅描寫頹敗的知識份子小說系列的開端。最後,我想探討魯迅在此時對於知識階級與無知階級(平民)關係的反省,他開始扭轉兩者的價值位階,向來是負面形象的「群眾」、「看客」逐漸轉變為正面形象的「平民」。

英文摘要

In January 1922, Vasil Eroshenko (1889-1952), Russian blind poet and Esperantist, came to Beijing and stayed at Lu Xun and Zhou Zuo Ren's home until April 1923. During the late 1921 to 1923, Lu Xun translated Eroshenko's thirteen fables and a fairy drama, and Lu Xun's works were apparently affected by Eroshenko's works and thought. In this paper,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ree main points: first, Eroshenko's effect and Lu Xun's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 tasks of the intellectual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secondly, the 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 character, Fang Xuan Chuo, in Lu Xun's short story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Fang as the first one of Lu Xun's intellectual character series: last, Lu Xun's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llectual and the subaltern and the positive images of the subaltern characters in Lu Xun's other stories in 1922.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魯迅研究室編(1985)。魯迅研究學術論著資料匯編(1913-1983)。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2. 王魯彥、高遠東編選(1997)。魯彥。北京:華夏出版社。
  3. 朱德發(1986)。中國五四文學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4. 吳中杰編著(2003)。吳中杰評點魯迅小說。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5. 李希凡(1988)。李希凡文藝論著選編(一)-論魯迅的五種創作。北京:春秋出版社。
  6. 李長之、郜元寶、李書編(1998)。李長之批評文集,珠海:
  7. 李歐梵(1995)。鐵屋中的吶喊。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8. 周作人(2003)。自己的園地。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9. 周作人(1996)。周作人日記(影印本)。鄭州:大象出版社。
  10. 周作人(2003)。魯迅小說裡的人物。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11. 周作人、叔河編(1998)。周作人文類編。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12. 唐弢主編(1979)。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3. 夏志清(1991)。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4. 郜元寶(2000)。魯迅六講。上海:三聯書店。
  15. 馮光廉、劉增人主編(1991)。中國新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6. 愛羅先珂、李小峰、朱枕薪編(1923)。過去的幽靈及其他。上海:民智書局。
  17. 劉中樹(1999)。《吶喊》《徬徨》藝術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8. 魯迅(1981)。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 魯迅研究室、魯迅博物館合編(2000)。魯迅年譜(增訂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 賴和(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21. 錢理群(1998)。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 錢理群(1999)。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錢理群(1995)。凡人的悲哀-周作人傳。台北:業強出版社。
  24. 藤井省三、陳福康編譯(1997)。魯迅比較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5. 嚴家炎(2002)。嚴家炎論小說。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6. 嚴家炎(2002)。論魯迅的複調小說。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呂美親(2018)。論析台灣世界語雜誌《La Verda Ombro》中的愛羅先珂作品。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6,137-156。
  2. (2008)。民族的幽靈.現代化的追尋─論張我軍《臺灣民報》的魯迅思潮引介。臺灣學研究,7,1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