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先秦儒學思想中的「君」、「臣」與「民」

并列篇名

"Jun" (君), "Chen" (臣) and "Min" (民) in Pre-Qin Confucianist Thought

DOI

10.30407/BDCL.201106_(15).0007

作者

林啟屏(Chi-Ping Lin)

关键词

儒學 ; 君 ; 臣 ; 民 ; Confucianism ; monarch ; subject ; people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5期(2011 / 06 / 01)

页次

143 - 16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家學說構成中國文化的核心,其價值取向主導了許多人的行為規範與信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儒學所建構的價值取向既然滲透到「生活世界」的諸般面向,那麼與人們息息相關的「政治領域」,自亦有儒家的特殊信念之灌注。因此,探討先秦儒學思想的「政治」主張,即為研究中國文化之一重大課題。當然,政治的實踐是一充滿「權力」意味的現實事務。先秦儒者既不是一甘於權力旗幟之下的順臣,亦非昧於事理的保守主義者。是以,其學說中自充滿著以「人民」或「天下」為出發點的理想性立場。此種立場經常衝撞了現實權力中的支配者,惹來嘲諷。然而,正是此種與現實的「生活世界」,保持著某種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方可為人世間的現實,指引一條理想的方向。底下,從兩個部份進行探討。首先,本文將針對政治活動中的「權力」本質,進行分析。說明中國古典政治結構的基本特質,及其於「權力」的行使上的幾個問題,釐清儒者所處的時代氛圍。其次,我將檢討孔孟傳世文獻中的政治實踐觀點,並與出土文獻的內容,進行討論。說明儒家政治思想中,「君」、「臣」、「民」三者的關係,從而點出所謂「二重主體性」的衝突斷裂中,儒者的因應之道。

英文摘要

The theory and teachings of Confucianism comprise the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roughout the ages, the value system embodied by Confucianism has guided the moral codes of behavior and beliefs of people. Confucianism has permeated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in most fundamental ways, including the realm of politics. Thus, the concept of politics in pre-Qin Confucianism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study in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e. This article first explores the nature of power in politics and then delineat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n ancient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atmosphere during the era of pre-Qin Confucianism. Secondly, I also examine ideas on how to practice politics found in the works of Mengtzu and Confucius, comparing them to excavated documents. The article then delv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arch (”jun”), subject (”chen”) and people (”min”) in Confucian political though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丁四新(2000)。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Beijing:東方出版社=Dongfang chubanshe。
  2. 王安石(1971)。臨川先生文集。香港=Hong Ko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3. 史華慈(2009)。思想的跨度與張力─中國思想史論集。鄭州=Zhengzhou:中州古籍出版社=Zhongzhou guji chubanshe。
  4. 朱熹(2002)。朱子全書。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5. 朱熹(200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6. 牟宗三(1991)。政道與治道。臺北=Taipei:台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7. 李明輝(1991)。儒學與現代意識。臺北=Taipei:文津出版社=Wenjin chubanshe。
  8. 李零(2002)。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Taipei:萬卷樓圖書公司=Wanjuanlou tushu gongsi。
  9. 岡田武彥(1987)。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臺北=Taipei:駱駝出版社=Luotuo chubanshe。
  10. 林啟屏(2008)。儒學思想中的歷史觀:以出土文獻為討論起點。宣讀於2008 年2 月日本長崎大學主辦「第四屆環中國海國際漢學研討會」
  11. 林啟屏(2007)。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12. 林啟屏(2010)。建構與真實:從「語言」的角度論先秦儒家的人觀。國學學刊,4
  13. 金春峰(2001)。論郭店簡《六德》、《忠信之道》、《成之聞之》之思想特徵與成書時代。宣讀於2001 年4 月21 日由台灣大學哲學系主辦之「先秦儒家思想學術研討會」
  14. 金耀基(1993)。中國民本思想史。臺北=Taipei:台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5. 金鶚(1992)。求古錄•禮說。濟南=Jinan:山東友誼書社=Shandong youyi shushe。
  16. 徐復觀(1985)。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臺北=Taipei: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Shibao wenhua chuban shiye gongsi。
  17. 荊門市博物館編(1998)。郭店楚墓竹簡。北京=Beijing:文物出版社=Cultural Relics Pub. House。
  18. 陳劍(2007)。簡帛。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Wuhan daxiao jianbo yanjiu zhongxin。
  19. 楊伯峻(1982)。春秋左傳注。臺北=Taipei:源流出版社=Yuanliu chubanshe。
  20. 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Taipei: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Zhongguo wenhua daxiao chubanbu。
被引用次数
  1. 許從聖(2016)。孟子君臣觀再探─從古聖王賢相到「理分」。中國文學研究,41,67-112。
  2. 林啟屏(2012)。「內在超越」的一個發生學解釋:以堯舜形象為討論中心。哲學與文化,39(4),117-140。
  3. 宋惠如(2019)。董仲舒《春秋繁露》「弒君」說析論。臺大中文學報,67,1-44。
  4. (2023)。伊尹良臣形象的建構及其意義──以清華簡的討論為核心。漢學研究,41(4),19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