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試論《續漢書•五行志》撰作及其體例因革之問題
|
并列篇名
|
A Study on the "Wuxing Zhi" of Xu Hanshu
|
DOI
|
10.30407/BDCL.201106_(15).0009
|
作者
|
黃啟書(Chi-Shu Huang)
|
关键词
|
漢書 ; 續漢書 ; 五行 ; 災異 ; 應劭 ; Hanshu ; Xu hanshu ; wuxing five elements ; zaiyi anomalies ; Ying Shao
|
期刊名称
|
政大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5期(2011 / 06 / 01)
|
页次
|
197
-
230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班固《漢書》首創〈五行志〉既總結西漢災異學,更為史傳開一新例。此志雖屢為學者訾議,但歷代史書多衍其流。其中以司馬彪《續漢書•五行志》最要。蓋其為東漢災異之主要材料,又時代較早,體例或較能保留。本文將聚焦於司馬彪〈續志〉之形成背景,考辨其作者,並分析〈漢志〉、〈續志〉間體例之變革損益。主要意見如下:〈續志〉於撰者雖只提及應劭、董巴、譙周三人,實應多承蔡邕之說。其中應劭長於禮制、風俗掌故,董巴、譙周專門天文、曆議。以劉昭注及《風俗通》佚文考之,應劭對於社會風俗異常現象如服妖、詩妖等之關心,更甚於天地災異。由〈續志〉與應劭《風俗通》文字之舛異,推度司馬彪應是取譙周作為〈續志〉之底本,而以應劭參校。〈漢志〉、〈續志〉之差異,在編纂體例分合上:〈續志〉雖亦取五行為法,卻將〈漢志〉中分開陳述之五行、五事,相混編纂。又將星孛、隕石之類改隸〈天文志〉。此雖肇因於〈漢志〉創制以來既存問題,但〈續志〉之更動,除已破壞洪範五行學說之基本架構,更影響後世如正史〈五行志〉之體例。在文獻徵集詳略上:〈續志〉未如〈漢志〉清晰標明其取材出處,又引述奏疏惟蔡邕、李固二人,至於郎顗、張衡、襄楷等災異大家,具不明引其名。其雖亦注意《漢記》災異記錄似有缺漏,但亦未積極加以補罅。
|
英文摘要
|
The ”Wuxing Zhi” of Xu Hanshu is the most important document about the anomaly (zaiyi) theories of eastern Han dynasty after the ”Wuxing Zhi” of Hanshu.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diters of the ”Wuxing Zhi” of Xu Hanshu and compares their edition style between the two ”Wuxing Zhi”.Sima Biao (the author of the Xu Hanshu) said the main editors of the ”Wuxing Zhi” were only Ying Shao, Dong Ba, Qiao Zhou. But he also accepted the Cai Yong’s ideas. Ying Shao's article was written early, but it wa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opinions in the ”Wuxing Zhi”.There are tw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uxing Zhi”. First, Xu Hanshu also used the wuxing style but mixed the wuxing and the wushi. It also changed the category about comets and meteorites. Second, Xu Hanshu did not quote the document source clearly like Hanshu and did not supplement the lost record about anomalies (zaiyi).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黃啟書(2007)。試論劉向災異學說之轉變。臺大中文學報,26
連結:
-
黃啟書(2007)。試論劉向、劉歆《洪範五行傳論》之異同。臺大中文學報,27
連結:
-
王先謙(1982)。後漢書集解。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王利器(1988)。風俗通義校注。臺北=Taipei:明文書局=Mingwen shuju。
-
王鳴盛(1979)。王鳴盛讀書筆記十七種。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
司馬遷(1974)。史記。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影印=Hongshi chubanshe。
-
伏無忌(1967)。伏侯古今注。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
吳從祥(2010)。論讖緯對《漢書》的影響。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30(5)
-
吳樹平(2008)。東觀漢記校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
宋志英(2005)。司馬彪《續漢書》考辨。史學史研究,2
-
李昉(1968)。《四部叢刊三編》。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
沈約(1975)。宋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chubanshe。
-
周天游(1986)。八家後漢書輯注。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
周天游(1987)。後漢紀校注。天津=Tianjin:天津古籍出版社=Tianjin guji chubanshe。
-
屈萬里(1984)。尚書集釋。臺北=Taipei:聯經出版公司=Lianjing chubangongsi。
-
房玄齡(1992)。晉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
林麗娥(1982)。范瞱後漢書之思想析探。中華學苑,26
-
姚振宗(1959)。《二十五史補編》。臺北=Taipei:臺灣開明書店=Taiwan kaiming shudian。
-
洪邁(1996)。容齋隨筆。上海=Shanghai:上海古籍出版社=Shanghai guji chubanshe。
-
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chubanshe。
-
徐浩(1988)。廿五史述要。臺北=Taipei:世界書局=Shijie shuju。
-
徐復觀(1989)。兩漢思想史(三)。臺北=Taipei:學生書局=Xuesheng shuju。
-
浦起龍(1980)。史通通釋。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
班固(1991)。漢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影印=Dingwen shuju。
-
張溥(1963)。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三)。臺北=Taipei:新興書局影印=Xinxing shuju。
-
陳壽(1984)。三國志。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chubanshe。
-
游自勇(2007)。中古〈五行志〉的徵與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6
-
黃啟書(2003)。臺北=Taipei,臺灣大學中文所=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NTU。
-
廖吉郎(1974)。范曄及其後漢書。國文學報,3
-
趙翼(1990)。廿二史劄記。北京=Beijing:中國書店=Zhongguo shudian。
-
劉德漢(1989)。從漢書五行志看春秋對西漢政教的影響。臺北=Taipei:華正書局=Huazheng shuju。
-
影山輝國(1987)。西漢新災異年表。東京大學教養學部人文科學科紀要,85
-
歐陽修(1980)。新唐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
盧央(1998)。京房評傳。南京=Nanjing:南京大學出版社=Nanjing daxue chubanshe。
-
蕭子顯(1974)。南齊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chubanshe。
-
魏收(1980)。魏書。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
魏徵(1974)。隋書。臺北=Taipei:洪氏出版社=Hongshi chubanshe。
-
羅炳良(2005)。范曄《後漢書》紀傳與司馬彪《續漢書》志分合考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
|
被引用次数
|
-
蘇弘庭(2017)。正史五行志自然災害的系統呈現。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學位論文。2017。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