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山水詩也是工夫論

并列篇名

Landscape Poetry as Self-Cultivation

DOI

10.30407/BDCL.201412_(22).0001

作者

楊儒賓(Rur-Bin Yang)

关键词

工夫論 ; 山水詩 ; 貞觀 ; 賞心 ; 形媚 ; 理感 ; theory of self cultivation ; Shan-Shui poetry ; Zhen-Guan ; Shang-Xin ; Xing-Mei ; Li-Gan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2期(2014 / 12 / 01)

页次

3 - 4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將謝靈運山水詩當作此一詩歌題材的典範,山水詩和玄言詩同是玄學的產物,山水詩強調主體的玄心與山水的質有而趣靈。山水詩因含有轉化主客體現實狀態的作用,因此,山水詩可以說有工夫論的義涵。本文藉著脫情、貞觀、賞心這些主體轉換的語詞,以及形媚、理感這些客體轉換的語詞,指出中國山水詩在實踐哲學上的作用,亦即山水詩有工夫論的內涵。如果山水詩的創作可以視作主體轉換工夫的一環,那麼,美學的工夫論一詞當可成立,工夫論不只是宗教型的修行者才能使用的詞彙。

英文摘要

"Shan-Shui" (landscape) poetry and "Xuan-Yen" (metaphysical) poetry are both derived from "Xuan-Xue" (Wei-Jin metaphysics). Landscape poetry celebrates the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landscape. This paper aims to examine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oetry in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metaphysical terms like "Tuo-Qing," "Zhen-Guan," "Xing-Mei" and "Li-Gan." Landscape poems written by Xie Ling-yun can be seen as the epitome and model of this genre, and will be used as examples in this paper. I will argue that landscape poetry involves an aesthetic self-cultivation. Since the writing of landscape poetry works as a par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bject, this adds an aesthetic sense to the originally religious term "self-cultiv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李豐楙(2009)。洞天與內景:西元二至四世紀江南道教的內向游觀。東華漢學,9,157-197。
    連結:
  2. 莊錦章(2010)。莊子與惠施論情。清華學報,新40(1),21-45。
    連結:
  3. 劉苑如(2009)。從外遊、內觀到遊觀─《遊觀─做為身體技藝的中古文學與宗教》導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4),19-32。
    連結:
  4. (1966)。物理論。臺北=Taipei:藝文印書館=Yiwen yinshuguan。
  5.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6. (1985)。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Taipei:新文豐=Xinwenfeng。
  7. (1985)。大正新修大藏經。臺北=Taipei:新文豐=Xinwenfeng。
  8.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9.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0.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1.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2. (1979)。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3.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4. (198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15. 清王夫之(1988)。船山全書。長沙=Changsha:嶽麓書社=Yuelu shushe。
  16. 清郭慶藩(1971)。莊子集釋。臺北=Taipei:河洛圖書=Heluo tushu。
  17. 清嚴可均編(1958)。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18. 小尾郊一(1983)。謝靈運─孤独の山水詩人。東京=Tokyo:汲古書院=Kumihurushoin。
  19. 中田勇次郎(1980)。中國書論集。東京=Tokyo:二玄社=Nigensha。
  20. 白川靜(2012)。白川靜著作集。東京=Tokyo:平凡社=Heibonsya。
  21. 佐竹保子(2012)。謝靈運詩文中的「賞」和「情」─以「情用賞為美」句的解釋為線索。迴向自然的詩學,臺北=Taipei:
  22. 束景南(1992)。朱子大傳。福州=Fuzhou:福建教育出版社=Fujian jiaoyu chubanshe。
  23. 林麗真(1988)。王弼。臺北=Taipei:東大圖書=Dongda tushu。
  24. 柏拉圖、王曉朝譯(2003)。柏拉圖全集。北京=Beijing:人民出版社=Rnmin chubanshe。
  25. 唐君毅(196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香港=Hongkong:人生出版社=Rensheng chubanshe。
  26. 徐復觀(1976)。中國藝術精神。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27. 馬一浮(1980)。泰和宜山會語合刊。臺北=Taipei:廣文書局=Guangwen shuju。
  28. 梅露龐帝、姜志輝譯(2001)。知覺現象學。北京=Beijing:商務印書館=Shangwu yinshuguan。
  29. 郭錫良(1986)。漢字古音手冊。北京=Beijing:北京出版社=Beijing chubanshe。
  30. 黑格爾、朱孟實譯(1981)。美學。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31. 楊儒賓(2009)。「山水」是怎麼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臺大中文學報,30,209-254。
  32. 福永光司(1988)。中国の哲学、宗教と芸術。京都=Kyoto:人文書院=Zinbunshoin。
被引用次数
  1. 林素娟(2022)。致物與應感的美學-先秦音樂教化中的身、物關係。臺大中文學報,76,1-3+5。
  2. 聶豪(2018)。現代詩中的山水─以余怒詩作為例。應用倫理評論,64,321-348。
  3. 姚彥淇(2023)。易宗夔《新世說.德行》探析。東海中文學報,45,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