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下學上達」與「仁義內在」

并列篇名

Value Consciousness in Confucianism: "Xiàxué Shàngdá" and "Rényì Nèizài"

DOI

10.30407/BDCL.201712_(28).0005

作者

林啟屏(Lin Chi-ping)

关键词

儒學 ; 下學上達 ; 仁義內在 ; Confucianism ; Xiàxué shàngdá ; Rényì nèizài

期刊名称

政大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7 / 12 / 01)

页次

165 - 20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構成中國文化的主軸,而「道德哲學」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因此,以「價值意識」為特色的傾向,當即是我們探索中國文化時,必須重視的地方。以此觀之,強調價值意識、價值活動的儒家立場,便是構成中國文化的具體人間性格的源頭。事實上,中國文化對於「人」的興趣高於對「物」的興趣,同時也注意到「天」的因素之重要,也就是說,我們在重視「人」的具體現實生命的同時,也企盼一種超越力量的介入,希望透過此種力量保證了人間理想的落實。這種思想的形態,用傳統的話語來說即是「天人思想」之型態。然而,上述這些現象當然反映了古代中國文化的一個面向,但現象背後的哲學之建構究是如何?恐更應加以處理。尤其,當這樣的思考方式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與價值行動系統時,更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因此,基於此,本文乃從「下學上達」與「仁義內在」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的道德哲學與超越性的關係,藉此說明儒家學術的特徵。以下將分成三個部分進行討論,首先,分析古代儒者心中的理想人格形象特質,並說明此形象保留了「理性化」之痕跡,而其關鍵則在於「道德意識」。其次,從「學」的角度討論儒家思想重在人事之學,但此「學」實貫串歷史文化傳統與永恆之超越性。最後,點明「下學」之能「上達」的主張,必須建立在「自覺」的內在道德主體,所以,古代儒者盛言「仁義內在」之思想。

英文摘要

Confucianism is the main axis of Chinese culture where its core is comprised of moral philosophy. Thus we see that the concept of value consciousnes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when exploring Chinese culture. If we emphasize value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activities as the standpoint of Confucianism, a Confucian personality can be structured as a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ulture is a culture that places more emphasis on human being (ren) instead of on an object (wu), and one that the element of heaven (tian) would play a key role. It means that the Chinese not only stresses the aspect of human life but also on the force of heaven in the hope that one's ideal can be fulfilled through the transcending power. This pattern of Confucian thought, in the traditional term, is called the Confucian thought on Heaven and Humanity (tianrén sixiang).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fucian moral philosophy and transcend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xiàxué shàngdá" and "rényì nèizài". It will be structured as follows. First, the ideal personality of the ancient Confucians will be analyzed and so as to explain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within this image. Second, there will be a discussion on the Confucian learning process with a transformation of what is learned into virtues. Finall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elief of "xiàxué shàngdá" is built upon the value consciousness of a moral subject, which is the ancient Confucian scholars celebrate as the thought of "rényì nèizài".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Zhongyang yanjiuyuan zhongguo wenzhe yanjiusuo。
    連結:
  2. 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Zhongyang yanjiuyuan zhongguo wenzhe yanjiusuo。
    連結:
  3. 李明輝(1994)。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Zhongyang yanjiuyuan zhongguo wenzhe yanjiusuo。
    連結:
  4. 林世賢(2012)。聰聖、聞思與音樂─論耳修在工夫論上的殊勝。漢學研究,30(1)
    連結:
  5. 林啟屏(2012)。「內在超越」的一個發生學解釋:以堯舜形象為討論中心。哲學與文化,39(4)
    連結:
  6. 宋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7. 宋朱熹、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7)。朱子語類。臺北=Taipei:華世出版社=Huashi chubanshe。
  8. 宋朱熹、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1987)。朱子語類。臺北=Taipei:華世出版社=Huashi chubanshe。
  9. 周左丘明、吳韋昭注(1983)。國語。新北=New Taipei:漢京文化=Hanjing wenhua。
  10. 漢司馬遷、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1981)。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臺北=Taipei:鼎文書局=Dingwen shuju。
  11. 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注(1979)。荀子新注。北京=Beijing:中華書局=Zhonghua shuju。
  12. 任劍濤(2013)。複調儒學─從古典詮釋到現代性探究。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13. 牟宗三(197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14. 牟宗三(1986)。心體與性體。臺北=Taipei:正中書局=Zhengzhong shuju。
  15.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16. 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17. 吳冠宏(2000)。聖賢典型的儒道義蘊試詮。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18. 李明輝(2005)。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19. 李明輝(2016)。儒學與現代意識(增訂版)。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20. 李明輝(1997)。儒家與康德。臺北=Taipei:聯經出版事業公司=Lianjing chuban shiye gongsi。
  21. 林啟屏(2007)。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Taipei: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Guoli taiwan daxue chuban zhongxin。
  22. 林啟屏(2009)。荀子思想中的「身體觀」與「知行觀」。「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拓新─經學的流衍與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Taipei:
  23. 唐君毅(2000)。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Taipei:臺灣學生書局=Taiwan xuesheng shuju。
  24. 徐復觀(1987)。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Taipei:臺灣商務印書館=Taiwan shangwu yinshuguan。
  25. 郝大維、安樂哲(1984)。殊途同歸─詮釋孔子思想的三項基本預設假定。大陸雜誌,68(5)
  26. 郝大維、安樂哲、何金俐編(2005)。通過孔子而思。北京=Beijing:北京大學出版社=Beijing daxue chubanshe。
  27. 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新北=New Taipei:稻鄉出版社=Daoxiang chubanshe。
  28. 梁漱溟(1982)。中國文化要義。臺北=Taipei:里仁書局=Liren shuju。
  29. 陳大齊(1981)。孔子學說。臺北=Taipei:正中書局=Zhengzhong shuju。
  30. 勞思光(2005)。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Taipei:三民書局=Sanmin shuju。
  31. 馮耀明(2003)。「超越內在」的迷思:從分析哲學觀點看當代新儒學。香港=Hong Kong:中文大學出版社=Zhongwen daxue chubanshe。
  32. 黃俊傑編(2001)。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Taipei: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Ximalaya yanjiu fazhan jijinhui。
  33. 劉述先(1995)。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Taipei: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Zhongyang yanjiuyuan zhongguo wenzhe yanjiusuo。
  34. 韓振華(2015)。突破,抑或迷思?─儒學「內在超越說」的跨文化考察與批判重構。「第二屆臺大高研院訪問學者」學術研討會,臺北=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