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正向心理觀點看到認知行為治療對負向認知調整與復原之探討

作者

林育陞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65期(2016 / 05 / 05)

页次

7 - 12+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林維君(2010)。癌症患者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中華心理學刊,52(2),173-188。
    連結:
  2. 張勻銘,王智弘(2009)。以全球資訊網為介面之認知治療網路即時諮商研究:以憂鬱情緒當事人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1(1),45-68。
    連結:
  3. Beck, J. S.(1995).Cognitive Therapy: Basics and Beyond.New York:The Guiford Press.
  4. 方俊凱(2005)。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5. 王文秀,田秀蘭(1997).兒童輔導原理.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6. 王翠彬,陳雯婷(2005)。運用認知治療於重鬱症患者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2(1),74-80。
  7. 亓新章,陳采蕙,許禎娟,曾雯琦(2007)。認知行為治療應用於一位精神分裂症個案的護理經驗。護理雜誌,54(2),91-97。
  8. 吳秋玉,黃俊仁(2004)。以認知理論應用於憂鬱症病患之經驗。東港安泰醫護雜誌,10(3),141-151。
  9. 阮美蘭(1995)。兒童憂鬱症的認知行為治療。國民教育,35(9/10),20-24。
  10. 林梅鳳(2001)。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11. 柯慧貞(2002)。憂鬱症的認知心理治療─理論與技巧。學生輔導,80,68-75。
  12. 張秀玉(2006)。正向角度的思維:發展遲緩兒童家庭優勢評量之概念與面向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4
  13. 張美華,簡瑞良(2014)。從認知行為治療觀點探討融合教育教師工作壓力成因與因應策略。特殊教育文集,9,127-158。
  14. 張曉慧(2010)。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15. 莊慧姿(1999)。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16. 郭淑珍(2010)。正向心理學的意涵與學習上的應用。銘傳教育電子期刊,56-72。
  17. 陳乃文(2011)。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18. 陳偉任(2007)。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19. 陳黃秀蓮(2014)。從認知行為取向─淺談憂鬱症的治療。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檢索日期:2014年7月20日;網址:http://nonarts.sce.pccu.edu.tw/paper/paper-0106-3.htm
  20. 曾端真(1992)。認知治療理論與實施(二)。諮商與輔導,83,29-33。
  21. 湯詠婷(2006)。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22. 黃俊傑(2007)。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國教之友,59(2),58-62。
  23. 楊智先(2010)。正向心理學脈絡下的創造力教育實踐:從希望理論談起。北縣教育專題論述,70
  24. 葉慧雯,曾念生,賴姿如,周桂如(2006)。飲食疾患之認知行為治療。護理雜誌,53(4),65-73。
  25. 臺灣醫療網(2014)。Beck的認知治療(一)。檢索日期:2014年7月20日;網址:http://www.tw16.net/monographData.asp?m1No=1&m2No=50&m3No=477&mMo=5248
  26. 齊美婷,蔣秀容,宋素真(2004)。運用認知治療於一位自殺企圖患者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21(1),17-30。
  27. 鄭英耀(1987)。系統減敏感法與認知行為治療法對國中學生的焦慮、自我觀念與生活適應的效應研究。教育學刊,7,139-198。
  28. 謝玉萍(2008)。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29. 蘇芸仙(2006)。認知治療在憂鬱症上之運用。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網路社會學期刊,53
被引用次数
  1. 林慧(2020)。以敘事治療觀點探討遭逢父母離婚之青少年。諮商與輔導,413,19-22+7。
  2. 林育陞(2020)。認知行為治療對憂鬱症團體自殺信念之影響探討。諮商與輔導,4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