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羅品欣(2008)。外表下的迷思─解構青少年的身體意象。中等教育,59(2),88-99。
連結:
-
呂欣芹(2006)。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
呂羿慧(2011)。青少年面對死亡事件之失落反應與因應。諮商與輔導,301,10-13。
-
李開敏(譯),林方皓(譯),張玉仕(譯),葛書倫(譯),Worden, J. William(1995).傷輔導與悲傷治療.臺北市:心理.
-
汪興雨(2012)。以精神分析取像治療精力同儕自殺事件之青少年。諮商與輔導,318,28-32。
-
施彥卿(譯),蕭芝殷(譯),Juhnke, Gerald A.,Granello, Darcy Haag,Granello, Paul F.(2014).校園自殺、自殺與暴力:評估、預防和介入策略.臺北市:心理.
-
修慧蘭(譯),鄭玄藏(譯),余振民(譯),王淳弘(譯),Corey, Gerald(201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
陳淑惠(2009)。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
楊淑智(譯),Lukas, Christopher,Seiden, Henry M.(2001).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
楊雅婷(2012)。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
蔡松芬(2005)。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衛生服務部(民104)。103年度台灣國人死因統計。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1610
-
盧鴻文(2011)。從「難以承受的告別」一書來看自殺遺族的心路歷程。諮商與輔導,307,3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