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正向觀點探討女性負向身體自我意象

作者

廖于玄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77期(2017 / 05 / 05)

页次

39 - 42+6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毛國楠,常雅珍(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121-146。
    連結:
  2. 侯心亞,盧鴻毅(2008)。身材不滿意之決定因子及身材不滿意對瘦身意圖的影響:以女大學生為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9,119-138。
    連結:
  3. 姜逸群,羅惠丹(2007)。大學女生身體意象、社會文化因素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8,17-42。
    連結:
  4. 洪文綺,殷蘊雯,黃淑貞(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之長期追蹤研究:性別差異的影響。學校衛生,43,24-41。
    連結:
  5. 莊淑王如,聶喬齡,鄭豐譯(2012)。大學生身體意象、社會體型焦慮、身體自我概念與運動行為之關係研究。成大體育學刊,44(1),1-16。
    連結:
  6. 陳文銓,楊明利(2012)。大學生身體意象量表之建構與發展。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1),67-76。
    連結:
  7. 黃文山(2009)。從正向心理學論生命教育的實施。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連結:
  8. 羅品欣(2007)。外表下的迷思─解構青少年的身體意象。中等教育,59(2),88-99。
    連結:
  9. Fox, K. R.(Ed.)(1997).The physical self:From motivation to well-being.
  10. Fredrickson, B. L.(2001).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56,218-226.
  11. Gable, S.L.,Haidt, J.(2005).What (and Why) Is Positive Psychology?.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9(2),103-110.
  12. Peterson, C.,Seligman, M. E. P.(2004).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13. 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2000).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55,5-14.
  14. Shedom, K. M.,King, L.(2001).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56,216-217.
  15. Thompson, J. K.(1990).Body image disturbanc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16. 江幸榮,陳蘊華(2011)。身體意象在休閒運動領域上的應用。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
  17. 林均倫(2011)。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
  18. 徐譽桓,陳渝苓(2008)。身體意象之影響因素與改善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學術專刊,81-88。
  19.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學辭典重訂版.台北市:東華.
  20. 曾文志(2010)。走過正向心理學的第一個十年。師友月刊
  21. 楊欣雅(2012)。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22. 賴姿斐(2010)。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