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客體關係探討父母認同

作者

李依玲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80期(2017 / 08 / 05)

页次

22 - 2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蔡昇邑(2015)。以客體關係理論角度探討韓劇 「 沒關係 , 是愛情啊 」 中之母子關係。諮商與輔導,352,7-11。
    連結:
  2. Berenson, K.R,Crawford, T.N,Cohen, P.,Brook, J.(2005).Implications of parental identification and parents' acceptance for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self-esteem.Self and Identity,4,289-301.
  3. Bronfenbrenner, U.(1960).Freudian Theori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Derivatives.Child Development,31(1),15-40.
  4. Chiriboga, D.,Catron, L.(1991).Divorce.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5. Finn, J. D.(1972).Expectations and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2(3),398-410.
  6. Seigner(1983).Parents'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 literature review.Merrill-Palmer Quarterly,29(1),1-23.
  7. 于而彥,廖世德(譯),Jacobs, Michael(2003).溫尼考特-客體關係理論代言人.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8. 吳東彥(2011)。以 Fairbairn 理論中的內化機制解讀受虐兒的 「 誘發攻擊 」 行為及其處遇方式。輔導季刊,4,1-7。
  9. 林玉華(譯),樊雪梅(譯),Bateman, A.,Holmes, J.(1997).當代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10. 林秀慧(譯),林明雄(譯),Cashdan, S.(2001).客體關係治療 : 關係的運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11. 洪鈺珊(2014)。彰化縣,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
  12. 張怡敏(2008)。客體關係理論取向之藝術治療。諮商與輔導,271,28-33。
  13. 郭為藩(1978)。論「自行應驗預言」。臺灣教育,329,11-16。
  14. 陳逸群(譯),Segal, Julia(2001).克萊恩-兒童精神分析之母.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15. 黃傳永,彭婉芳(2010)。藝術治療在憂鬱情緒兒童的應用-以客體關係取向為例。台灣藝術治療學刊,2,23-39。
  16. 楊添圍(譯),周仁宇(譯),Hamilton, N.Gregory(2013).人我之間 : 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17. 蔡典謨(2003).協助孩子反敗為勝 : 他不笨為什麼表現不好 ?.台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