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目睹婚暴家庭經驗對大學生之自我分化及學校人際適應的影響

作者

劉敬亭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81期(2017 / 09 / 05)

页次

46 - 48+6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吳東彥,林繼偉(2014)。青少年婚暴子女分離個體化發展及其所知覺之家庭結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0,27-58。
    連結:
  2. 沈瓊桃(2010)。暴力的童年、堅韌的青年:目睹婚暴暨受虐青年復原力之探討。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7,115-160。
    連結:
  3. 邱紹一,胡秀媛(2009)。大專學生家庭功能、親子衝突、因應策略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2(2),77-102。
    連結:
  4. 姜琴音(2006)。目睹父母婚姻暴力之成年子女心理經驗初探。應用心理研究,32,165-181。
    連結:
  5. 洪素珍(2006)。母親對目賭婚姻暴力兒童需求之理解 : 焦點團體與紮根理論之應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0,121-168。
    連結:
  6. 孫頌賢,李宜玫(2009)。暴力的代間傳遞 : 原生家庭暴力經驗與依變戀系統對大學生約會暴力行為的預測比較。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7,23-43。
    連結:
  7. 莊慧美(2005)。自我分化與界限概念在家族治療上的運用及比較。諮商與輔導,236,20-28。
    連結:
  8. Barnett, O.W.,Miller-Perrin, C.L.,Perrin, R.D.(2010).Family violence across the lifespan: An introduction.Sage.
  9. Bowen, M.(1978).Familytherapyin clinical practice.New York:Gardner.
  10. Jaffe, P.,Wolfe, D.A.,Wilson, S.(1990).Children of Battered Women.Newbury Park:SAGE Publications.
  11. Maser, M. J.(2011).Seton Hall University.
  12. Miller, R. B.,Anderson, S.,Keala, D. K.(2004).Is Bowen theory valid? A review of basic research.Joura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30(4),453-466.
  13. Schwarz, D.F.(Ed.)(1992).Children and violence: Report of the twenty-third Ross Roundtable on critical approaches to common pediatric problems.Columbus, OH:Ross Laboratories.
  14. 吳麗娟(1998)。父母自我分化,教養態度對青少年子女自我分化,因應策略及適應影響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1),91-132。
  15. 李宛津,黃恆獎,林慧麗,沈勝昂,劉同雪(2009)。探討大學生家庭功能、社會訊息處理與憂鬱之關係。輔仁醫學期刊,7(3),113-130。
  16. 徐君楓(2003)。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7. 陳李綢(2000).大學生心理適應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18. 陳怡如, YJ(2003)。Taipei, Taiwan,輔仁天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19. 黃政昌(2001)。學校三級預防策略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84,19-23。
  20. 楊惠芳(2014)。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
  21. 葉肅科(2012)。臺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回顧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39
  22. 詹寓婷(20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3. 歐陽儀,吳麗娟(2014)。父母自我分化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過程中自我分化代間傳遞與親子三角關係的角色初探。輔導季刊,50(2),65-73。
  24. 蔡秀玲,吳麗娟(1998)。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依附關係 、 個體化與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30(1),73-90。
被引用次数
  1. 楊傑凱(2023)。目睹暴力兒童議題之探討。諮商與輔導,446,1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