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以完形學派觀點看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低敏感現象

作者

蘇慧卿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98期(2019 / 02 / 05)

页次

19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李俜怡,蘇凡淇(2016)。以完形學派的觀點看性侵受害者的低敏感現象。諮商與輔導,361,29-32。
    連結:
  2. 林佩儀(2003)。完形治療在童年創傷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05,28-35。
    連結:
  3. 蘇益志(2005)。家庭暴力對目睹兒身心發展影響之探討。諮商與輔導,236,60-62。
    連結:
  4. 家庭暴力防治法(民國104年02月04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Index.aspx
  5. Heiden, Marsha E. F.(2006).California,Fielding Graduate University.
  6. Holden, G. W.(2003).Children Exposed to Domestic Violence and Family.Psychology Review,6(3),151-160.
  7. Joyce, P.,Sills, C.(2001).Skill in Gestalt counseling & psychotherapy.London:Sage.
  8. 卓紋君(譯),范幸玲(譯),黃進南(譯),徐西森(譯),Clarkson , P.(2002).完形治療的實踐.台北市:心理.
  9. 柯怡如(2001)。完形治療對低敏感(desensitization)的觀點。諮商與輔導,305,20-23。
  10. 洪文惠(2006).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台北: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11. 洪意晴(2007)。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所。
  12. 修慧蘭(譯),鄭玄藏(譯),余振民(譯),王淳弘(譯),Corey, Gerald(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雙葉.
  13. 張莉莉(譯),Joyce, Phil,Sills, Charlotte(2010).完形諮商與心理治療技術.台北市:心理.
  14. 張嘉莉(譯),Clarkson, P.,Mackewn, J.(2000).波爾斯—完形治療之父.台北市:生命潛能文化.
  15.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17)。教師關懷目睹家庭暴力兒童晤談指南。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PS/cp-1158-6402-105.html
  16. 簡意文,林佳燁,王櫻芬(2018)。淺談「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與少年」。家庭教育雙月刊,75,20-27。
被引用次数
  1. 楊傑凱(2023)。目睹暴力兒童議題之探討。諮商與輔導,446,1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