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探討受憂鬱症之苦的女性主要家庭照顧者所面臨的持家壓力

作者

林嘉歆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399期(2019 / 03 / 05)

页次

45 - 4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巫珍宜,郭麗安(2007)。憂鬱症患者的婚姻權力關係:以傳統家務分工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28,199-256。
    連結:
  2. 胡幼慧(1991)。性別、社會角色與憂鬱症狀。婦女與兩性學刊,2,1-18。
    連結:
  3. 黃玉賢,游淑華,林梅鳳(2009)。從一位女性憂鬱患者的視角看罹病經驗與婆媳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1),27-50。
    連結:
  4. 楊宜音(2001)。自己人—從中國人情感格局看婆媳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16,3-41。
    連結:
  5. 謝雨生,周玉慧(2012)。每下愈況或漸入佳境?:夫妻婚姻品質之變化與相互影響性。台灣社會學,23,101-154。
    連結:
  6. Carter, P.,Betty, J.K.,李文英(譯)(1997).Love, honor and negotiate: making your marriage work.台北市:生命潛能.
  7. Magezis, J.,何穎怡(譯)(2000).Teaching yourself women's studies.台北市:女書文化.
  8. 孔祥明(1999)。婆媳過招為哪樁?︰婆婆、媳婦與兒子(丈夫)三角關係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4,57-96。
  9. 行政院主計總處(編)(2016)。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105 年版)。台北市:主計總處。取自http://www.dgbas.gov.tw
  10. 巫珍宜(2007)。女性憂鬱症患者婚姻權力的運作。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2,1-28。
  11. 李宛澍(1996)。袋鼠媽媽:一個婦運的過程而非類型—側寫陳來紅的運動觀。騷動,2,16-19。
  12. 林妤恒,白琳(2017).小鬱亂入,抱緊處理.台北市:圓神.
  13. 林松齡(編)(2000).台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社會學的實證研究.台中市:五南圖書.
  14.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與教養行為(一):內涵意義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143-180。
  15. 洪惠芬(2012)。「男性養家模式」?從女性做為「照顧者」的勞動參與經驗檢視其意涵。靜宜人文社會學報,6(1),379-463。
  16.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揚智文化.
  17. 張智嵐,袁聖琇,黃美芳(2008)。探討憂鬱症成因與症狀之性差異。輔導季刊,44(1),33-42。
  18. 曾慶玲(2001)。家庭主婦處境初探之分析—以醫師太太為例。生活科學學報,7,209-232。
  19. 劉佩詩(2006)。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20. 劉惠琴(20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6,97-130。
被引用次数
  1. (2024)。運用復原力於憂鬱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之急診護理經驗。領導護理,25(2),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