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幼兒雙親五大需求契合程度與共親職行為之探討

作者

曾婷瑜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410期(2020 / 02 / 05)

页次

31 - 33+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115-149。
    連結:
  2. 利翠珊,陳富美(2004)。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夫妻恩情的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21,49-83。
    連結:
  3. 林雅萍,林惠雅(2009)。父母共親職互動歷程的面。本土心理學研究,32,41-97。
    連結:
  4. 高旭繁,陸洛(2006)。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25,47-100。
    連結:
  5. 趙梅如,鍾思嘉(2001)。父母效能課程及其親子溝通效果之探討。中華輔導學報,10,41-62。
    連結:
  6. Abidin, R. R.(1990).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19(4),298-301.
  7. Cowan, C.P.,Cowan, P. A.(1994).Quality of couple relationships and parenting stress in beginning families.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8. Durtschi, J. A.,Soloski, K. L.,Kimmes, J.(2016).The dyadic effects of supportive coparenting and parental stress on relationship quality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43(2),308-321.
  9. Gable, S.,Belsky, J.,Crnic, K.(1994).Coparenting during the Child's 2nd Year: A descriptive account.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7(3),609.
  10. Glasser, W.(1984).Control theory.New York:Harper & Row.
  11. Kluwer, E. S.(2010).From partnership to parenthood: A review of marital change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Journal of Family Theory & Review,2(2),105-125.
  12. 王冉卉(2001)。桃園,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13. 成容(2013)。桃園市,中原大學。
  14. 吳明玨(2005)。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5. 汪俐君(2003)。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6. 張傳琳(2003).現實治療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17. 陳佳汎,陳若琳(2007)。雙薪家庭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參與、共親職與家庭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民生學誌,13(1),171-186。
  18. 陳若琳(2003)。雙薪家庭幼兒母親的婚姻情感與配偶共同育兒對教養品質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4,1-14。
  19. 陳若琳,李青松(2001)。台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親的親職喜悅與壓力之探討。生活科學學報,7,157-180。
  20. 黃思樺(2010)。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21. 羅靜婷(2001)。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