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吳秀敏(2003)。離婚家庭的親職教育。諮商與輔導,211,14-18。
連結:
-
沈湘縈(2005)。適用於青少年案主的敘事諮商方法。諮商與輔導,239,26-30。
連結:
-
林育陞(2016)。從正向心理觀點看到認知行為治療對負向認知調整與復原之探討。諮商與輔導,365,7-12。
連結:
-
林美君(2012)。爸爸、媽媽請給我愛─單親兒童之輔導與建議。諮商與輔導,316,60-63+44。
連結:
-
林維君(2010)。癌症患者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系統性的文獻回顧。中華心理學刊,52(2),173-188。
連結:
-
許家瑜(2017)。陪孩子走過父母離婚的風暴。諮商與輔導,373,39-42。
連結:
-
陳偉任,鄭琇分,周立修,周煌智,林耕新(2008)。認知行為團體治療對女性門診憂鬱症患者的療效。臺灣精神醫學,22(1),37-46。
連結:
-
劉焜輝(2018)。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一)。諮商與輔導,385,58-59。
連結:
-
劉焜輝(2018)。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一)。諮商與輔導,385,58-59。
連結:
-
劉焜輝(2018)。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一)。諮商與輔導,385,58-59。
連結:
-
劉焜輝(2018)。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與實施(一)。諮商與輔導,385,58-59。
連結:
-
Carr, A(1998).Michael White's narrative therapy.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4),485-503.
-
Cherlin, A.J.(2010).Demographic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view of Research in the 2000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72(3),403-419.
-
Gatins, D.,Kinlaw, C. R.,Dunlap L. L.(2013).Do the Kids Think They're Okay? Adolescents' Views on the Impact of Marriage and Divorce.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54(4),313-328.
-
Mashego, T.-A. B.,Taruvinga, B.(2014).Family Resilience Factors Influencing Teenagers Adaptation Following Parental Divorce in Limpopo Province South Africa.Journal of Psychology,5(1),19-34.
-
McLaughlin, K.A.,Green, J.G.,Gruber, M.J.,Sampson, N.A.,Zaslavsky, A.M.,Kessler, R.C.(2012).Childhood Adversities and First Onse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US Adolescents.Arch Gen Psychiatry,69(11),1151-1160.
-
Thomas, D. A.,Gibbons M. M.(2009).Narrative Theory: A Career Counseling Approach for Adolescents of Divorce.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12(3),223-229.
-
Westman, J.C.(1983).The Impact of Divorce on Teenagers.Clinical pediatrics,22(10),692-697.
-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20):生命統計(結婚對數、結婚率、離婚對數、離婚率)。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處。https://www.stat.gov.tw/mp.asp?mp=4
-
尤卓慧(編),岑秀成(編),夏民光(編),秦安琪(編),葉劍青(編),黎玉蓮(編)(2005).探索敘事治療實踐.心理出版社.
-
王文隆(2002)。你的藍色憂鬱?!探討憂鬱症。國際厚生建康園區。取自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content_article.aspsp=3&sec=7&no=0000005253&type=perspective。檢所日期:2015/6/28。
-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走出生命幽谷:談自殺防範。檢索日期:2019年1月29日。檢索網址:http://www.depression.org.tw/kill/index.asp。
-
吳浩平(編),陳鈺湘(編)(2012).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考用出版.
-
李亦欣,陳信昭(2005)。走出陰霾,享受青春:談青少年憂鬱症的心理治療。成大醫院『康復通訊』,40,-40。
-
李明濱(2005)。自殺與憂鬱。檢索日期:2019年1月29日。檢索網址: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know_info_part.asp?paper_id=34
-
李素芬(200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
周于力,楊正議,曾雯琦,林彥如(2008)。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於酒精依賴合併症度憂鬱症個案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1,-19。
-
周桂如(2002)。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護理雜誌,49(3),16-23。
-
林梅鳳(2001)。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
-
侯禎塘,陳慧真(2007)。藝術治療團體於憂鬱症患者之介入研究。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印行,特殊教育論文集,台中:
-
修慧蘭(譯),鄭玄藏(譯),余振民(譯),王淳弘(譯),Corey, Gerald(2016).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雙葉書廊.
-
張佩琪(2014)。單親家庭知多少?。諮商與輔導,342,13-14。
-
張家銘(2009)。正視憂鬱症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檢索日期:2019年1月29日。檢索網址: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know_info_part.asp?paper_id=61。
-
陳采蕙,夏一新,周桂如(2004)。認知行為團體治療於憂鬱症病患之臨床分析。慈濟護理雜誌,3(1),19-27。
-
陳慧真,侯禎塘(2006)。兒童憂鬱症的預防、輔導及治療。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9502,81-90。
-
曾端珍(1992)。憂鬱症青少年的認知治療團體諮商(五)。諮商與輔導,77
-
曾端珍(1992)。憂鬱症青少年的認知治療團體諮商(三)。諮商與輔導,75
-
曾端珍(1992)。憂鬱症青少年的認知治療團體諮商(二)。諮商與輔導,74
-
曾端珍(1992)。憂鬱症青少年的認知治療團體諮商(四)。諮商與輔導,76
-
曾端珍(1992)。憂鬱症青少年的認知治療團體諮商(一)。諮商與輔導,73
-
湯詠婷(2006)。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
黃孟嬌(譯),White, Michael(2008).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張老師文化.
-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五南圖書.
-
楊美雪(2005)。教育部委託研究「學校憂鬱傾向學生推估及預防策略之研究」成果報告。學生輔導,97
-
藍乙琳(2008)。沉重腳步,黯淡青春─談青少年憂鬱傾向之成因、預防和輔導。教育發展,25(3),129-136。
-
蘇芸仙(2006)。復原力的淺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