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加害人之治療困境與反思

作者

連靖;馮佩茹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諮商與輔導

卷期/出版年月

426期(2021 / 06 / 05)

页次

9 - 1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心理學
参考文献
  1. 宋宥賢(2015)。臺灣地區性侵害加害人團體心理治療內涵與成效概況之探究。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11(2),103-126。
    連結:
  2. 沈勝昂,林明傑(2007)。變與不變:性侵害再犯「穩定動態危險因子」與「急性動態危險因子」的關係。犯罪學期刊,10(2),1-28。
    連結:
  3. 陳若璋(2007)。性罪犯團體治療十年研究之回顧暨展望。中華團體心理治療,13(2),3-27。
    連結:
  4. 陳若璋(2007)。性罪犯團體治療十年研究之回顧暨展望。中華團體心理治療,13(2),3-27。
    連結:
  5. 陳若璋(2012)。心理師的新角色:台灣司法心理師之專業內涵與發展困境。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1),1-21。
    連結:
  6. 陳若璋,施志鴻,林正修(2003)。性加害者犯案動機、歷程及路徑分析。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2),47-86。
    連結:
  7. 鍾明勳(2004)。團體心理治療對本土性侵害加害人之影響。中華團體心理治療,10(4),1-26。
    連結:
  8. Farrenkopf, T.(1992).What happens to therapists who work with sex offenders?.Journal of Offender Rehabilitation,18(3-4),217-224.
  9. McCann, I. L.,Pearlman, L. A.(1990).Vicarious traumatization: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working with victims.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3(1),131-149.
  10. Mitchell, C.,Melikian, K.(1995).The treatment of male sexual offenders: Countertransference reactions.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4(1),87-94.
  11. Simmons, C. A.,Lehmann, P.(2009).The State of Batterer Intervention Programs: An Analytical Discussion.Strengths-based batterer intervention: A new paradigm in ending family violence,New York:
  12. 王行(2009)。「強制治療」中防止再犯的瓶頸與突破。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
  13. 王思賢(2016年3月29日)。性侵害行為成因模式、犯罪路徑及再犯預防。2021年4月21日,取自https://www.ttpc.mohw.gov.tw/public/news/handouts/25620446096f24ff7350c1af48b15df5.pdf
  14. 王珮玲,黃志忠(2005)。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
  15. 成蒂(2004).終結婚姻暴力:加害人處遇與諮商.台北市:心理.
  16. 邢正欣(2016)。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17. 林明傑,許福生,邱惟真,邱獻輝,陳慧女,陳慈幸,楊聰財(2013).家庭暴力與性侵害的問題與對策.臺北市:元照.
  18. 林淑梨,陳若璋(2015)。性侵害加害人團體治療模式回顧。中華團體心理治療,21(2),23-30。
  19. 邱郁捷(2010)。新北市,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20. 邱惟真(2016年3月29日)。再犯預防模式與應用技術。2021年4月15日,取自https://www.ttpc.mohw.gov.tw/public/news/handouts/6fafbba033adfcfa34230520c94aa126.pdf
  21. 洪宗言(2008)。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
  22. 洪雅琴(2011)。性騷擾加害人的司法心理治療。輔導季刊,47(1),53-62。
  23. 高鳳仙(2018).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專論.臺北市:五南.
  24. 陳怡青,張紀薇,李美珍(2012)。婚姻暴力加害人處遇成效評估研究之初探。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8(2),17-53。
  25. 陳怡青,楊美惠(2007)。家庭暴力加害人個人成長史暨對施暴歷程之初探研究。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3(1),1-25。
  26. 陳登義(譯),Gabbard, Glen O.(2006).長期精神動力取想治療─基本入門.臺北市:心靈工坊.
  27. 陳慧女,林明傑(2010)。心理師在司法體系中的角色。台灣心理諮商季刊,2(1),17-29。
  28. 黃秀雅(2007)。諮商員的工作危機與自我調適。諮商與輔導,263,10-19。
  29. 黃健(2014)。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30. 葉怡伶(2018)。我國性侵犯矯治成效評估之研究:再犯風險的病因學觀點。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
  31. 廖靜薇,陳姵潔(2012)。家庭暴力防治網絡中之加害人處遇工作~以Yalom 的團體治療因子來分析男性婚姻暴力加害人認知教育輔導團體成效。社區季刊,140,14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