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王純琪(2013)。親子遊戲治療對婚暴目睹兒童及其受暴母親親子互動行為處遇成效之分析研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93-112。
連結:
-
江建仁,馬宗潔(2013)。與目睹家內凶殺案兒童工作經驗探討。臺灣社會工作學刊,11,115-144。
連結:
-
何美雪,方惠生(2019)。馬謝克親子互動法在家長諮詢運用之影響探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8,71-97。
連結:
-
吳東彥,林繼偉(2014)。青少年婚暴子女分離個體化發展及其所知覺之家庭結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0,27-58。
連結:
-
呂俊宏(2019)。食物在目睹家庭暴力兒童遊戲治療中的運用。輔導季刊,55(4),45-58。
連結:
-
呂俊宏(2020)。對賽遊戲在目睹家庭暴力兒童遊戲治療中的運用。輔導季刊,56(1),67-80。
連結:
-
呂俊宏(2018)。遊戲治療在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運用。輔導季刊,54(4),1-14。
連結:
-
林妙容(2014)。目睹婚姻暴力兒童之遊戲治療歷程。教育實踐與研究,27(1),1-30。
連結:
-
洪素珍,李麗君(2009)。從目睹婚姻暴力青少年兒童觀點看戲劇治療的經驗。應用心理研究,44,53-84。
連結:
-
張家恩(2019)。以女性主義諮商觀點探討兒時目睹家暴之成年女性。諮商與輔導,403,50-52。
連結:
-
許蕥竹(2012)。遊戲治療中的父母諮詢。諮商與輔導,316,29-32。
連結:
-
曾婉婷(2019)。主題繪本、媒材應用於目睹家暴兒童團體之探討。諮商與輔導,402,10-15。
連結:
-
董旭英,潭子文(2011)。台灣都會區國中生目睹婚姻暴力、受虐經驗與自我傷害行為之關聯性。輔導與諮商學報,33(1),1-22。
連結:
-
劉秀菊(2019)。運用問題外化、相對影響與獨特結果問話於目睹婚暴兒童之諮商經驗。輔導季刊,55(1),71-79。
連結:
-
劉敬亭(2017)。目睹婚暴家庭經驗對大學生之自我分化及學校人際適應的影響。諮商與輔導,381,46-48。
連結:
-
蔡麗芳,洪家慧(2013)。遊戲治療中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家庭暴力認知與行為問題改變情形之個案研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3,113-138。
連結:
-
鄭青玫(2018)。親代藥物成癮、兒童虐待對子代個體化的影響—以一位成年初期女性為例。輔導與諮商學報,40(2),25-56。
連結:
-
鄭萍茹(2022)。校安通報與責任通報知多少?—為目睹兒少撐起防護網。諮商與輔導,436,25-29。
連結:
-
戴谷霖,陳慶福,黃素雲(2014)。兒時目睹家暴之受暴婦女在諮商中所知覺重要事件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5(3),367-391。
連結:
-
謝政廷,林妙容,許智傑(2014)。目睹婚姻暴力兒童團體遊戲治療歷程之探究。台灣遊戲治療學報,4,47-74。
連結:
-
蘇慧卿(2019)。以完形學派觀點看目睹家庭暴力兒童的低敏感現象。諮商與輔導,398,19-22。
連結:
-
Lolan, Adrianne R.(2011).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
Maslow, A.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396. https://doi.org/10.1037/h0054346
-
王若涵,陳怡君,郭宜綸,鄭靜明,竇秀蘭(2014)。親密關係暴力中有受虐/目睹兒童的受暴婦女之相關研究─以高雄旗美區為例。臨床心理學刊,8(1),21-22。
-
江姵儀(2016)。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
-
杜瑛秋,張玉芳(2010)。「以案主最佳利益」看目睹暴力兒童的社工員角色與功能。社區發展季刊,130,98-107。
-
雷雲霞(2018)。協助「目睹兒童」生活適應家庭教育介入策略。家庭教育雙月刊,76,41-48。
-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21)。家庭暴力事件通報案件統計。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PS/lp-1303-105-xCat-cat01.html
-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17)。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及少年受案評估輔助指引。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PS/cp-1151-37208-105.html
-
簡意文,林佳燁,王櫻芬(2018)。淺談「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與少年」。家庭教育雙月刊,75,2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