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當代臺灣女作家小說中的母子關係

并列篇名

Mother/Son Relationship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Women Writers's Fiction

DOI

10.6210/JNTNULL.1998.43(1).04

作者

李仕芬(Shi-Fan Lee)

关键词

當代臺灣女作家 ; 男性與母親的關係 ; 陰暗性母親 ; contemporary Taiwanese women writers ; maternal relationship of male characters ; maternal repression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43卷1期(1998 / 04 / 01)

页次

47 - 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的是當代臺灣女作家小說中男性與母親的關係。全文共分四節:第一節指出,兒子從幼年起己經擺脫不了對母親的眷戀與依賴。這種關係,並沒有因為兒子的成長而有所改變。第二節指出,冰心式的慈母類型往往已為臺灣女作家所摒棄。在這些女作家的小說中,更見到的是壓迫兒子的陰暗性母親。兒子如何面對陰暗性母親,是這節的討論重點。第三節集中討論母親對兒子的影響。從心理上,指出兒子的成長如何因為母親的關係而有所扭曲。最後一節,從兒子的反抗、逃避,以至放棄來說明他們的掙扎與絕望。“無力的一群”-是他們的最後寫照。

英文摘要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maternal relationship of male characters in fiction by contemporary Taiwanese women writers. It is organized in four sections. Section one explains how the male characters are invariable bound by their maternal dependence, as infants and continuation into their adulthood. Section two points out that contemporary Taiwanese women writers have abandoned the ever-loving maternal stereotype, replacing it with the dark side of motherhood. The repressive motherly characteristics are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their fiction. How the male characters cope with maternal repression is central in this discussion. Section three examines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ale characters by their repressive mothers. It is discussed,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how the mental growth of the male characters being deformed by maternal pressure. The last section exposes the male struggle and hopelessness, based on their depicted rebellion, retreat and surrender under the motherly figure. ”The helpless creature”-becomes their final portraya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De Beauvoir, Simone(1984)。第二性—女人
  2. Gurian, M.(1994).Mothers, Sons, and Lovers.
  3. Harding, M. E.(1976).Woman's Mysteries: Ancient and Modern.
  4. Hays, R. H.(1966).The Dangerous Sex: The Myth of Feminine Evil.
  5. Hyde, J. S.(1980).Half the Human Experience: The Psychology of Women.
  6. Lawrence, D. H.(1983).Sons and Lovers.
  7. Olsen, P.(1981).Sons and Mothers: Why Men Behave as They Do.
  8. Steinberg, W.(1993).Masculinity: Identity, Conflict, and Transformation.
  9. 王列耀(1993)。臺灣香港澳門暨海外華文學論文選
  10. 王德威(1988)。眾聲喧嘩
  11. 王德威(1995)。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的文學影響力與“張派”作家的超越之路。中國時報。版41-42 (1995,9月14日)。
  12.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13.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14. 平路(1985)。玉米田之死
  15. 平路(1991)。是誰殺了XXX
  16. 克里斯托佛.安德森(1987)。父親的角色
  17. 李昂(1985)。花季
  18. 李楯(1993)。性與法
  19. 李黎(1986)。最後夜車
  20. 李黎(1988)。天堂鳥花
  21. 林丹(1996)。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
  22. 邱貴芬(1996)。張愛玲國際研討會
  23. 保羅.奧爾森(1980)。母親與兒子—男人為什麼是男人
  24. 施叔青(1985)。完美的丈夫
  25. 施叔青(1995)。遍山洋紫荊
  26. 施叔青(1986)。夾縫之間
  27. 施叔青(1988)。韭菜命的人
  28. 禹燕(1988)。女性人類學—雅典那一號
  29.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的迷思與陷阱
  30. 孫隆基(1991)。“母胎化”之精神現象學—現代小說中的一些男性樣相。女性人,5,112-132。
  31. 袁瓊瓊(1988)。袁瓊瓊極短篇
  32. 袁瓊瓊(1984)。兩個人的事
  33. 袁瓊瓊(1985)。滄桑
  34. 袁瓊瓊(1986)。又涼又暖的季節
  35. 尉天聰(1987)。臺灣婦女文學的困境。文星,110,92。
  36. 張玉法(1988)。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
  37. 張愛玲(1985)。張愛玲小說集
  38. 廖輝英(1993)。愛情原來是這樣的
  39. 廖輝英(1986)。盲點
  40. 廖輝英(1994)。負君千行淚
  41. 廖輝英(1991)。木棉花與滿山紅
  42. 廖輝英(1993)。輾轉紅蓮
  43. 廖輝英(1996)。月影
  44. 廖輝英(1988)。藍色第五季
  45. 劉維開(1979)。傳統社會下我國婦女的地位。社會建設,36, 37,85。
  46. 蕭颯(1977)。日光夜景
  47. 蕭颯(1993)。單身薏惠
  48. 蕭颯(1981)。我兒漢生
  49. 蕭颯(1988)。走過從前
  50. 蕭颯(1995)。皆大歡喜
  51. 蕭颯(1985)。死了一個國中女生後
  52. 蕭颯(1986)。唯良的愛
  53. 蕭麗紅(1977)。桂花巷
  54. 蘇偉貞(1992)。熱的滅絕
  55. 蘇偉貞(1987)。離家出走
  56. 蘇偉貞(1995)。夢書
  57. 蘇偉貞(1994)。沉默之島
  58. 蘇偉貞(1985)。舊愛
  59. 蘇偉貞(1984)。人間有夢
  60. 蘇偉貞(1984)。有緣千里
  61. 蘇偉貞(1990)。離開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