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韓國數學家南秉吉(1820-1869)的《算學正義》為例
|
并列篇名
|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Cultures: A Case Study of Korean Mathematician Nam Pyung Gil's "Sanhak Chongyi"
|
DOI
|
10.6210/JNTNULL.2003.48(1).02
|
作者
|
洪萬生(Wann-Sheng Horng)
|
关键词
|
交流 ; 轉化 ; 東算 ; 南秉吉 ; 歷史認識論 ; transmission ; transformation ; Tongsan ; Nam Pyung Gil ; History of epistemology
|
期刊名称
|
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
|
卷期/出版年月
|
48卷1期(2003 / 07 / 01)
|
页次
|
20
-
3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以韓國數學家南秉吉之《算學正義》為個案,研究李朝時期的數學家如何轉化傳自中國的數學知識。為此,筆者將針對本書作初步的分析與討論,然後,再據以探討它與中國傳統算書、乃至於明末清初東傳西算之關係,從而試圖刻畫東算家如南秉吉在此一交流過程中所作的轉化。
|
英文摘要
|
Using Nam Pyung Gil's(1820-1869) Sanhak Chongyi as my central text, I will examine the transformation by Korean mathematicians of the Chinese mathematics transmitted to Korea from China. Thus I will first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Nam Pyung Gil's text; then I will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mathematics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the Western mathematics transmitted to China beginning from the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I will finally attempt to characterize in more precise terms the changes or transformations introduced by Nam Pyung Gil.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
参考文献
|
-
(1920)。新國民日報(1920/01/12)。
-
明倪朱謨、Michael Newman著、陳雅汝譯(2005)。廣告22黃金法則。臺北市:商周。
-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83)。英美煙草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彙編。北京市:中華書局。
-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1958)。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上海市:上海人民。
-
中國煙草工作編輯部編著(1993)。中國煙草史話。北京市:中國輕工業。
-
方憲堂(1989)。上海近代民族捲煙工業。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
-
王文裕(2001)。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
王國珉編(1981)。捲煙商品知識。北京市:中國商業。
-
王慷鼎(1987)。新加坡華文報刊史論集。新加坡:新加坡新社。
-
王潤華(2007)。魚尾獅、榴槤、鐵路與橡膠樹:新馬華人本土幻想/華興/文華/文學的重構神話。臺北市:文史哲。
-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香港:商務印書館。
-
王儒年(2007)。二三十年代的《申報》廣告與愛國主義的世俗化。史林,3,114-121。
-
王儒年(2007)。欲望的想像:1920-1930年代《申報》廣告的文化史研究。上海市:上海人民。
-
由國慶編著(2006)。與古人一起讀廣告。北京市:新星。
-
何舒敏(1987)。新加坡最早的華文日報:叻報(1881-1932)。新加坡:南海編譯所。
-
吳友如(2005)。清末浮世繪:《點石齋畫報》精選集。臺北市:遠流。
-
吳昊彙編(1994)。都會摩登:月份牌1910s-1930s。香港:三聯書店。
-
吳慶棠(1997)。新加坡華文報業與中國。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
-
吳曉波(2008)。跌盪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北京市:中信。
-
宋旺相著、葉書德譯(1993)。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
李楠(2005)。晚清、民國時期上海小報研究:一種綜合的文化、文學考察。北京市:人民文學。
-
沈孟虹(1972)。從1887-1911年叻報有關華文教育的資料看當時華文教育的情況。新加坡:南洋大學。
-
邢丕震(2003)。中國煙草廣告研究。北京市:中國經濟。
-
邱建章(2007)。論清代海外華文報刊的社會功能及特點。河南大學學報,47(5),122-126。
-
邱澎生、北京大學法律系編(2000)。禁止把持與保護專利:試析清末商事立法中的蘇州金箔業訟案。中外法學,3,311-328。
-
姚逸思(1998)。《叻報》新聞內容分析(1887-1932)。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柯木林合著、林孝勝合著(1986)。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新加坡:南洋學會。
-
柯木林合著、林孝勝合著(1986)。新華歷史人物研究。新加坡:南洋學會。
-
倪延年(2005)。論建國前華僑中文報刊的主要功能和歷史貢獻。圖書館雜誌,4,64-72。
-
時影編著(2005)。民國商業。北京市:團結。
-
袁庭楝(1998)。中國吸煙史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
高家龍、樊書華譯、程麟蓀譯(2001)。中國的大企業:煙草工業中的中外競爭(1890-1930)。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
崔貴強(1993)。新加坡華文報刊與報人。新加坡:海天文化。
-
莊欽永(2007)。新甲華人史史料考察。新加坡:新加坡青年書局。
-
陳平原編著、夏曉虹編著(2001)。圖像晚清:點石齊畫報。天津市:百花文藝。
-
陳育崧(1984)。葉季允先生-第一報人。椰陰館文存2卷。
-
陳佳榮(1992)。『南洋』新考。亞洲文化,16,146-153。
-
陳倫炯。南洋記。海國聞見錄。
-
陳蒙鶴著、胡興榮譯(2008)。早期新加坡華文報章與華人社會(1881-1912)。廣州:廣東科技。
-
陸茂清(2007)。南洋煙草公司真假國貨案。檔案春秋,3,51-53。
-
彭偉步(2005)。東南亞華文報紙版面編排史。中國記者,4,82-83。
-
辜美高、嚴曉薇(2005)。清末新加坡《叻報》附張的小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58-61。
-
馮建三、孫秀蕙(1998)。廣告文化。臺北市:揚智文化。
-
馮躍民(2004)。從1875-1925年《申報》廣告看中外『商戰』。檔案與史學,2,25-29。
-
黃佟葆(1995)。《叻報附張》研究(1887-1922)。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黃建淳(1993)。晚清新馬華僑對國家認同之研究-以振捐、投資、封爵爲例。臺北市: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會。
-
楊國安(2007)。『颶風起於青萍之末』-五四運動期問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的一場殊死搏鬥。中國煙草,10
-
楊國安(2007)。『颶風起於青萍之末』-五四運動期問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的一場殊死搏鬥。中國煙草,8
-
楊國安(2007)。『颶風起於青萍之末』-五四運動期問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的一場殊死搏鬥。中國煙草,4
-
楊國安(2007)。『颶風起於青萍之末』-五四運動期問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的一場殊死搏鬥。中國煙草,6
-
葉季允(1911)。本報出世三十周年紀念序。叻報(1911/12/11)。
-
趙振祥編(2007)。東南亞華文傳媒研究。北京市:世界知識。
-
劉野(2006)。東北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
潘君祥(1998)。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
-
潘怡慧(2001)。從《叻報》看早期新馬華人婦女生活。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潘越(2008)。近代『煙草大王』簡照南與留學教育。徐州師範大學學報,34(6),3-6。
-
潘越(2008)。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研究所。
-
謝叔芬(2002)。從《叻報》看新馬與論對拒俄運動的反應。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嚴曉雯(2002)。《叻報》中的小說。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
蘇琦(2008)。抵制潮中的『國貨』商。時代教育,10,27-39。
|
被引用次数
|
-
洪萬生、李建宗(2007)。從東算術士慶善徵看十七世紀朝鮮一場數學研討會。漢學研究,25(1),313-340。
-
英家銘(2008)。朝鮮數學家南秉吉《九章術解》校勘整理與綜合分析。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12,56-70。
-
英家銘(2012)。朝鮮兩班算家南秉吉與其算學著作。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17,2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