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

并列篇名

"Yi-Zhi-Jian-Shi": A Study of Character and Lexicon in the Taiwanese Poetry of Song Ze-Lai

DOI

10.6210/JNTNULL.2003.48(2).02

作者

林香薇(Siang-Uei Lin)

关键词

台語詩 ; 語層 ; 宋澤萊 ; Taiwanese poetry ; lexical stratum ; Song Ze-lai

期刊名称

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

卷期/出版年月

48卷2期(2003 / 12 / 01)

页次

95 - 11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以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為範圍,討論該書的用字習慣、詞彙的選用及語層,並由此探索宋氏的語言觀。首先,選取《一枝煎匙》裡的十首詩,將其中台語特有詞的用字加以分類,與Chen(1989)對宋澤萊的台語小說〈抗暴个打貓市〉的用字作一比對,以觀察宋氏用字習慣的轉變。結果發現:第一、宋氏的用字向來是以字源字為主;第二、宋氏較少使用方言字,所以出現頻率都偏低;第三、從〈抗暴个打貓市〉(1987)到《一枝煎匙》(2001),宋氏的標音字和標義字的使用比率大幅升高,尤其是標音字的部份。其次,討論詞彙的選用及語層。文中依台華共通語層、文言層、本土層、移借層這四個語層,來分析《一枝煎匙》裡詞彙選用的情形,及各語層間如何共存、讀者在讀法上遭遇的各種問題等。研究發現,該書常常夾雜華語詞彙、文言語詞,使得文讀音語詞大量增加,尤其是華語用而台語不使用的詞彙,往往阻礙了讀者的閱讀。

英文摘要

In this study I discuss the customary word choice, use of character and lexical strata in ”Yi-Zhi-Jian-Shi,” the Taiwanese poetry of Song Ze-lai, and then explore Song's concepts regarding language. First I select ten poems from the book to classify the use of Taiwanese character. Next, by looking at Chen's (1989) analysis of the use of character in Song's Taiwanese fiction ”Kang-bao-e-Dao-mao-shi” (1987), I elucidate Song's ”transition” in the use of character. I find that, first, song's use of character is mainly etymological and, second, he uses a less Taiwanese character. Thirdly, from ”Kang-bao-e-Da-mao-shi” (1987) to ”Yi-zhi-Jian-Shi” (2001), Song uses more biao-yin and biao-yi characters than previously, especially the former.Furthermore I will discuss Song's word choice and lexical strata. According to a division into tai-hua common, wen-yan, Taiwanese and borrowed strata, I can analyze the word choice in ”Yi-Zhi-Jian-Shi” and see how several lexical strata can coexist and what sounds the reader will need to pronounce. We can see that in this book Song often mixes Taiwanese with Mandarin and wen-yan vocabulary; therefore, the total literary lexicon of Song's reader will be greatly increased, although the Mandarin vocabulary may sometimes hinder the reader's comprehens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Chen, Su-Yue(1989).A study of written Taiwanese.
  2. Hong, Wei-Ren(2002).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Policy: Multiculture and Ethnic Equality.
  3. Yao, Rong-Song(1990)。當代臺灣小說中的方言詞彙,兼談閩南語的書面語。Kuo-wen Hsheh-pao,19,223-263。
  4. 江寶釵(2001)。閩南語文學教材
  5. 呂興昌(1999)。臺語文學運動論文集
  6. 宋澤萊(1983)。福爾摩莎頌歌
  7. 宋澤萊(1989)。何必悲觀。新文化,6
  8. 宋澤萊(1996)。從《福爾摩莎頌歌》到《血色篇蝠降臨的城市》─追憶那段紅塵吟唱與尋求超越的時光(1980-1996)。臺灣新文學,8,305-317。
  9. 宋澤萊(2001)。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樹根、黃勁連影響下的兩條臺語詩路線─閱讀「臺語詩六家選」有感。海翁臺語文學,2,56-75。
  10. 宋澤萊(2001)。李勤岸、胡民祥、莊柏林、路寒袖、林沈默、謝安通、陳金順、藍淑貞的臺語詩─九零年代臺語詩─九零年代臺語詩的一般現象。海翁臺語文學,4,7-42。
  11. 宋澤萊(1987)。臺語文字化的問題。自立晚報。民國78年1月17日。
  12. 宋澤萊(1998)。臺語小說精選卷
  13. 宋澤萊(1987)。弱小民族
  14. 周長楫(1996)。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
  15. 林央敏(1998)。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
  16. 林央敏(1996)。臺語文學運動史論
  17. 林央敏(1998)。臺語詩一甲子
  18. 林瑞明(1992)。現階段臺語文學之發展及其意義。文學臺灣,3,12-31。
  19. 林慶勳(2001)。臺灣閩南語概論
  20. 姚榮松(1990)。閩南語面語的漢字規範。教學與研究,12,77-94。
  21. 姚榮松。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討論會論文集
  22. 姚榮松(2004)。第四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3. 施炳華(2001)。行入臺語文學的花園
  24. 洪惟仁(1986)。臺灣禮俗語典
  25. 洪惟仁(1999)。臺灣方言之旅
  26. 洪惟仁(1992)。臺語文學與臺灣文字
  27. 康原(1996)。臺語新詩的奠基者─兼談賴和的臺灣語歌。臺灣新文學,8,296-304。
  28. 張春鳳(2001)。臺語文學概論
  29. 張振興(1989)。臺灣閩南方言記略
  30. 張漢良(1988)。七十六年詩選
  31. 張學謙(2000)。臺語口語及書面語體的多面向分析。語言暨語言學,1(1),89-117。
  32. 張學謙(1998)。第二屆臺灣語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選集
  33. 陳修(1998)。臺灣話大辭典
  34. 黃宣範(1984)。漢語語法
  35.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
  36. 黃宣範(1988)。現代臺灣話研究論文集
  37. 楊秀芳(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
  38. 楊秀芳(2001)。閩南語字彙
  39. 楊秀芳(1995)。閩南語書寫問題平議。大陸雜誌,90(1),15-24。
  40. 葉笛(1997)。戰後臺語詩的發展。臺灣新文學,12,227-237。
  41. 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辭典
  42.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話文
  43. 鄭良偉(1997)。臺語的語音與詞法
  44. 鄭良偉(1990)。臺語詩六家選
  45. 鄭良偉(1990)。演變中的臺灣社會語文
  46. 盧廣誠(1999)。臺灣閩南語詞彙研究
  47. 蘇正造、施玉惠(1993)。第一屆臺灣語言暨語言學國際研討會
被引用次数
  1. 賴淑玲、楊允言(2010)。教育部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的比較分析。台語研究,2(1),72-97。
  2. 林香薇(2008)。論路寒袖臺語詩《春天个花蕊》的用韻與用字。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