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玄理與玄風的研索:江建俊《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述評

并列篇名

An Investigation into Metaphysical Idea and Vogue: Commentary on Chiang Chien-chun's "Transcend 'Being' and 'Nothingness': Summary of Wei-Jin Dynasties Thoughts and Culture"

DOI

10.29650/TCUJHSS.201206.0001

作者

曾敬宗(Jing-Zong Zeng)

关键词

玄理 ; 玄風 ; 先玄 ; 暢玄 ; 反玄 ; 重玄 ; metaphysical idea ; metaphysical vogue ; ancient metaphysics ; prosperous-period metaphysics ; anti-metaphysics ; twofold metaphysics

期刊名称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12 / 06 / 01)

页次

1 - 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對江建俊《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一書進行介紹與評論。文章一開始先對江建俊教授其人與著作略為紹述,接著再對該書綱領內容進行歸納與簡述,隨後試圖闡發該書的特點,最後提出問題以供作者參酌。筆者認為該書的特點有二:(一)、玄理發展脈絡的獨創性(二)、玄風議題展演的新穎性。作者試圖透過以「玄理」為體,「玄風」為用,進行玄學體系的重新建構,此一「玄解」式的理解進路,或可為玄學研究開啟新局。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and comment on Chiang Chien-chu's ”Transcend 'being' and 'nothingness': Summary of Wei-Jin-dynasties thoughts and culture.” The author first give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Professor Chiang Chien-chun and his works. Then, the contents of this book are briefly stated. Finally, I expatiate on features and orientation of this book. This book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originality of metaphysical idea development, and novelty in presentation of topics related to metaphysical vogue. The author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 framework of Metaphysics System through ”metaphysical idea” and ”metaphysical vogue.” This way of understanding ”metaphysics comprehension” may open up new grounds for metaphysics researc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周老聃、漢河上公章句(2003)。老子河上公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2. 唐房玄齡(2003)。晉書。北京:中華書局。
  3. 唐釋道宣(1986)。廣弘明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 晉葛洪、王明校釋(2002)。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5. 梁沈約(1987)。宋書。北京:中華書局。
  6. 清嚴可均輯(1999)。全晉文。北京:商務印書館。
  7.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1992)。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8. 王曉毅(2000)。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哲學研究,2000(2),57-62。
  9. 田文棠(1988)。魏晉三大思潮論稿。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0. 江建俊(1990)。魏晉學術思想研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1. 江建俊(1983)。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2. 江建俊(1994)。玄理與玄風。孔子研究,35,15-16。
  13. 江建俊(198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
  14. 江建俊(1991)。竹林七賢探微。臺北:華正書局。
  15. 江建俊(1982)。建安七子學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6. 江建俊(2001)。新編劉子新論。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17. 江建俊(2009)。于有非有,于無非無:魏晉思想文化綜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江建俊編(2011)。竹林風致之反思與視域拓延。臺北:里仁書局。
  19. 江建俊編(2008)。竹林名士的智慧與詩情。臺北:里仁書局。
  20. 江建俊編(2010)。竹林學的形成與域外流播。臺北:里仁書局。
  21. 牟宗三(2002)。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2. 余敦康(2004)。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余嘉錫(2002)。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
  24. 吳冠宏(2006)。魏晉玄義與聲論新探。臺北:里仁書局。
  25. 吳冠宏(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
  26. 李剛(2005)。重玄之道開啟眾妙之門。成都:巴蜀書社。
  27. 周一良(1998)。周一良集。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28. 林麗真(1997)。魏晉玄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17次中國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韓國首爾:
  29. 林麗真編(2005)。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1884-2004)。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30. 唐長孺(2000)。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外一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31. 孫述圻(1992)。六朝思想史。南京:南京出版社。
  32. 強昱(2002)。從魏晉玄學到初唐重玄學。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33. 許抗生(1989)。魏晉玄學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4. 許抗生、李中華、陳戰國、那薇(1989)。魏晉玄學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5. 陳明(1995)。六朝玄音遠誰似解人歸─魏晉玄學研究四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原學.第二輯,北京:
  36. 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北京:三聯書店。
  37. 曾春海(1998)。魏晉玄學及臺灣近五十年來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哲學雜誌,25,30-49。
  38. 湯一介(2000)。郭象與魏晉玄學(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9. 湯用彤(2001)。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0. 蒙文通(2001)。道書輯校十種。成都:巴蜀書社。
  41. 盧國龍(1993)。中國重玄學。北京:人民中國社。
  42. 龐樸(2005)。龐樸文集。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