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新民自尊:由梁啟超越南觀談起

并列篇名

Innovative People and Self-esteem: by Liang Qi-chao's View of Vietnam

DOI

10.29650/TCUJHSS.201810_(21).0001

作者

張政偉(Cheng-Wei, Chang)

关键词

梁啟超 ; 潘佩珠 ; 《新民說》 ; 中越關係 ; 《越南小志》 ; Liang Qi-Chao (梁啟超) ; Pan Pei-Zhu (潘佩珠) ; Innovative People ; China - Vietnamese relations ; Brief History of Vietnam (《越南小志》)

期刊名称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1期(2018 / 10 / 01)

页次

2 - 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梁啟超是廣東人,與越南有相當的地緣關係。然而受限於生活經驗,對越南並沒有深刻的認識。1905年梁啟超與越南志士潘佩珠在日本會面,得知越南現狀,深表震撼與同情。梁啟超鼓勵潘佩珠撰寫文章,以鼓動越南反抗暴政之士氣。稍後梁啟超撰寫《越南小志》,出資出版潘佩珠《越南亡國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梁啟超唯一親歷越南的經驗是1916年取道越南參加反對袁世凱的軍事行動,並在越南寫下〈從軍日記〉。梁啟超與潘佩珠的會談,以及一次倉促的過境,並未激起他對越南的關注。梁啟超抱持傳統「守在四夷」的觀點,認為中國失去越南,即失去邊境的保護屏障。梁啟超觀察到法國在越南積極興建鐵路,這讓他非常憂慮越南將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跳板。梁啟超對越南並沒有太多的熱情與關懷,亦或許與他的政治理念有關。梁啟超認為中國需要民族主義喚起救亡意識,提出新民自尊的觀點,要求國民自覺革新思想,自尊自立。所以,類似尋求西方強權同情,或聯合弱小國家以救中國的思考,不會是梁啟超救國思想的重點。因此,在現實狀況的考量與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下,梁啟超對越南人民慘狀的感嘆,只流於表面。

英文摘要

Liang Qi-Chao is Cantonese, where is close to Vietnam geographically. However, Liang Qi-Chao did not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Vietnam. In 1905, Liang Qi-Chao met with Vietnamese revolutionist Pan Pei-Zhu in Japan, He was very sympathetic to the tragic life of the Vietnamese. Liang Qi-Chao encouraged Pan Pei-Zhu to write an article to encourage Vietnam to resist the tyranny. Liang Qi-Chao wrote Brief History of Vietnam, funded the publication of Pan Pei-Zhu History of Vietnam's Destruction. Liang Qi-Chao's only experience in Vietnam was to take Vietnam in 1916 to participate in th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Yuan Shi-Kai. The loss of Vietnam's barrier is equal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border. Liang Qi-Chao worried that Vietnam was the base for France to fight China. Liang Qi-Chao did not really sympathize with Vietnam, He took this matter with political and real interests. He believed that innovative people was an important way to save the country. People's self-esteem was the key to saving the country. Liang Qi-Chao was a nationalist, this was the core of his thinking. We can know it by his attitude of Vietna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王爾敏(1971)。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
    連結:
  2. 許文堂(2000)。十九世紀清越外交關係之演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24
    連結:
  3. 羅景文(2011)。東亞漢文化知識圈的流動與互動─以梁啟超與潘佩珠對西方思想家與日本維新人物的書寫為例。臺大歷史學報,48
    連結:
  4. (1985)。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
  5.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 方鐵(2006)。古代守中治邊守在四夷治邊思想初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4
  7. 王桃(2006)。20 世紀以來中國學者關於清代以前中越關係的研究。東南亞研究,3
  8. 吳雪蘭(2004)。潘佩珠與梁啟超及孫中山的關係。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6
  9. 李鴻章、邱迎春編、周殿龍編(1998)。李鴻章全集。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
  10. 沈僑松(1997)。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7
  11. 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1967)。清光緒朝中法交涉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
  12. 柳岳武(2008)。乾隆時期的安南政策研究。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0
  13. 范宏貴(2011)。辛亥革命與越南。東南亞研究,3
  14. 孫中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編(2006)。孫中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15. 孫宏年(2011)。清代中國與鄰國「疆界觀」的碰撞、交融芻議:以中國、越南、朝鮮等國的「疆界觀」及影響為中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4
  16. 康有為、姜義華編校、張榮華編校(2007)。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7. 梁啟超、張品興編(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18. 郭廷以、王聿鈞編(1962)。中法越南交涉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 黃華平(2006)。清季中國在越南設領與護僑初探。八桂僑刊,4
  20. 劉體智、劉篤齡點校(1988)。異辭錄。北京:中華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張哲挺(2020)。越南愛國志士潘佩珠之雙元性中華觀。漢學研究,38(3),29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