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關聯性

并列篇名

The Relevance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eni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DOI

10.29650/TCUJHSS.202010_(25).0006

作者

鄭窈窕(Yao-Tiao Cheng)

关键词

人際關係 ; 教師教學型態 ; 樂齡大學 ; 學習成效 ; senior university ;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 teaching pattern ; learning outcome

期刊名称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25期(2020 / 10 / 01)

页次

130 - 1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高齡學習者參與樂齡大學之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之關聯性,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參與樂齡大學的337位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以「樂齡大學學員人際關係、知覺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習成效問卷」為研究工具。結論歸納如下:(1)樂齡大學可促使高齡者開心與同儕相處、折衷型的教學型態能增進師生融洽,並獲得很高的學習成效;(2)高齡學習者的性別與年齡不同並不會影響人際關係以及對教學型態的感受性,也不會影響學習成效;但教育程度的差異會影響對教學型態的感受度,而退休前的職業別則會影響到學習成效;(3)高齡學習者的人際關係與對教學型態的感受以及學習成效之間有關連性存在;(4)樂齡大學能維護高齡學習權,持續拓展學習契機,發展適性的高齡教育方案。本次研究囿於時程與人力因素,僅以問卷調查,建議未來研究宜兼採質量研究,並擴大研究場域及增加樣本人數,深入探究作為未來推動高齡教育參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lev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eni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Patterns, and the Learning Outcomes. Our data points come from survey results of 337 elder learner of senior university. The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results in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Senior university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elders'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on with peers. 2)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of elder learners will not influe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erception of teaching model. 3) Interpersonal relatioship between elder learners is relevant to the perception of traching model and learning outcome. 4) Senior university can retain elders' right to learn, continuously expan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 proper elder education model. Due to time and resources limit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only conducted in surveys. We suggest tha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more quality investigation, expand target regions, and also increase sample counts. With more comprehanced research on this matter, the results may serve as reference for future improvement of elder educ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于富雲,劉祐興(2004)。教學方法與學習偏好對經濟學學習成效影響之實證性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8,23-42。
    連結:
  2. 李淑慧,鐘樹椽(2008)。從教學策略與學習成就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經濟素養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學習成效。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7,221-249。
    連結:
  3. 李素箱,楊文廣,林志偉,陳坤厚(2013)。國中生運動性社團參與動機、人際關係與學習成效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8(3),13-34。
    連結:
  4. 陳偉瑀,陳美榕(2009)。教師教學行為對運動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明德財經科技大學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80-97。
    連結:
  5. 陳嘉彌(2019)。樂齡大學學習者的心態與接受創新程度之探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5(3),201-226。
    連結:
  6. 陳嘉彌,魏惠娟(2015)。樂齡大學學員基本知能學習需求與生活品質之探索性研究。實踐博雅學報,22,65-79。
    連結:
  7. Bentler, P. M.,Chou, C. P.(1987).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16(1),78-117.
  8. Brammer, Lawrence M.,MacDonald, Ginger(1999).The helping relationship:Process and skills.Boston, Mass.:Allyn & Bacon.
  9. Conti, G. J.(198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styles and adult student learning.Adult Quarterly,3594,220-228.
  10. Eggen , P.,Kauchak, D.(1997).Educational psychology:windows on classrooms.U.S.A.:Phoenix Color.
  11. Entwistle, N.J.(1988).Styl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An Integrated Outlin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Students, Teachers, and Lecturers.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s.
  12. Evans, J. M.,Brueckner, M. M.(1992).Teaching and you:committing, preparing, and succeeding.U.S.A:Allyn and Bacon A Division of Simon.
  13. Kirschenbaum, H.(Ed.),Henderson, V. Land (Ed.)(1989).The Carl Rogers reader.New York, NY:Houghton Mifflin.
  14. Peterson, D. A.(1983).Facilitating education for old learner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5.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16. 王瑞宏(1996).高雄市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之調查研究.成人教學與教材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17.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18. 吳婉如(1995)。老人教育之教師教學型態理論初探。成人教育雙月刊,10,33-39。
  19. 李清榮(2006)。教師人際關係的經營。通識研究集刊,10,241-257。
  20. 段伴虬,林易春(2016)。中高齡者樂觀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南投地區為例。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2),131-132。
  21. 洪蘭(2010).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講理就好 8).臺北市:遠流.
  22. 凌翰華(2001).運動學業,相輔相承.香港:香港康體發展局.
  23. 徐新逸,郭盈芝(2006)。中小學教師遠距進修之學習參與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空中教學論叢,20,169-190。
  2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 至 150 年)報告。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25.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臺北市:東華.
  26. 張春興(200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27.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28. 張春興,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29. 張苑珍,蘇夢苹(2011)。社區中高齡者參與音樂方案對其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探究。社區研究學刊,2,109-157。
  30. 張珈瑛(2014)。樂齡族群舞蹈運動課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樂齡大學為例。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3,1-11。
  31. 張菀珍(1996)。成人教育教師教學型態的量表。成人教育雙月刊,33,45-52。
  32. 教育部(2020)。109 學年度「教育部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實施計畫」。民國 109 年 02 月 20 日發布。取自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Home/EduMore NewsDataRead?educationMessageFileViewModel.enFormId=0Mfe3Nb8t67GU_bwIMNDPFw_c_c
  33.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
  34. 教育部(2010)。樂齡大學運作手冊。民國 100 年 01 月 27 日發布。取自教育部樂齡學習網 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 phtml?Part=11010005&Rcg=5 11010005&Rcg
  35. 許淑婷,許純碩,王盈文(2008)。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關係探討。立德學報,5(2),62-77。
  36.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37. 陳清惠,高淑真,胡夢鯨(2019)。樂齡健康促進課程規劃之研究─以預防失智症教學策略為例。長庚科技學刊,30,61-75。
  38. 陳嘉彌(2010)。"K-SHAPE" 銀髮族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5,1-38。
  39. 鈕文英(199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37,67-74。
  40. 黃明月(1988)。臺北市國民小學補習學校教學型態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17,255-286。
  41. 黃富順(編)(1995).成人教育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
  42. 黃富順(編)(2004).高齡學習.臺北市:五南.
  43. 黃富順(編)(2008).高齡教育學.臺北市:五南.
  44. 黃富順(編)(2007).各國高齡教育.臺北市:五南.
  45. 黃德祥(1991)。社會技巧訓練在教育與輔導上的應用。輔導月刊,27(3),31-35。
  46. 楊志和(2013)。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
  47. 資策會(2003).數位學習最佳指引.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48. 蘇榮裕(2013)。社會支持理論對樂齡大學學員影響之研究。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2(1),39-47。
被引用次数
  1. (2022)。當大學遇到高齡化:「高齡友善大學」運動的理念、實踐及其啟示。教育政策論壇,25(3),7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