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子產的用法思想及其影響

并列篇名

Legal Thought and Its Influence Which by Tus-Chan

DOI

10.30165/JHSS.200806.0005

作者

白崢勇(Jeng-Yung Bai)

关键词

子產 ; 法家 ; 鑄刑書 ; 禮 ; 重刑 ; Tus-Chan ; Legalism ; casts the punishment book ; the ritual ; heavy penalty

期刊名称

人文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卷2期(2008 / 06 / 01)

页次

99 - 1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韓非子•心度》),這是戰國法家最根本,同時亦是最強烈的治國信念,時代的推移,墨守成規者將難以突破困境而生存。子產作為春秋時代積極獻身於捍衛鄭國的政治家,其執鄭權後所採取的施政手段,正是其面對時代困境所展現出來的對治措施,這符合了戰國法家不法古的歷史變化觀點。本文即從「鄭國的國家型態及子產維護鄭國國家利益的努力」、「開啟變古之禮」、「鑄刑書的時代意義」等方面,討論子產的施政理念,具體的說明子產之所以被後人視為法家先驅人物的原因。

英文摘要

「Law with when transfers governs,governs suitably has the merit with the world」(《Ham Fei-zi》(韓非子)),this the Warring States the getting more basic most in Legalism,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strongest faith of running acountry,The lapse of the times,the persons who stick to the established practice will be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and survive. Tus-Chan (子產) and dedicates oneself to the politic which defends Zheng country (鄭國) actively as the era spring and autumn Family,its written acknowledgement administrative means adopted under right Zheng,exactly in the face of era to the measure of managing what predicament shows it,this has accorded with the Warring States Illegal and ancient history of Legalists changes the view. This text promptly from「national attitude of Guo Zheng」、「Tus-Chan is it maintain Zheng country national efforts of interests to produce」、「turn on It open it become the ancient ritual」、「casts the punishment book (鑄刑書) the time significance」and so on the respect,the administrative idea which the discussion Tus-Chan, the concrete explanation Tus-Chan Reason of personages that regarded as Legalists pioneer by the descendan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范文瀾 編(1948 年,再版)。《中國通史簡編》。北京:新華書店。
  2. (1979)。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 (1978)。四部備要。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4. 宋朱熹(1980)。四書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5. 清王先慎(1983)。韓非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
  6. 清崔東壁(1975)。崔東壁遺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7. 漢班固、唐顏師古注(1964)。漢書。台北:新陸書局。
  8. 孔慶明(1985)。鑄刑鼎辯正。法學研究,1985(3)
  9. 王曉波(1991)。先秦法家思想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10. 本杰明‧史華茲、程綱譯、劉東校(2004)。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11. 朱師轍(1990)。商君書解詁。台北:世界書局。
  12. 何茲全(1990)。西周春秋時期的貴族與國人。煙台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4)
  13. 李亞農(1989)。李亞農史論集。台北:谷風出版社。
  14. 杜正勝編(1979)。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
  15. 屈萬里(1972)。尚書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6. 林甘泉(1981)。從出土文物看春秋戰國間的社會改革。文物,1981(5)
  17. 武樹臣、李力(1998)。法家思想與法家精神。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8. 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9. 胡適(1994)。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遠流出版社。
  20. 唐君毅(1992)。唐君毅全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1. 徐復觀(1972)。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
  22. 晁福林(1999)。論初稅畝。文史哲,1999(6)
  23. 郭沫若(1996)。十批判書。北京:東方出版社。
  24. 陳來(2006)。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台北:允晨文化。
  25. 陳啟天(1994)。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26. 童書業(1975)。春秋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27.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8. 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9. 楊生民(1994)。中國春秋戰國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30. 楊伯峻(1993)。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
  31. 劉文強(2003)。再論鄭莊公─補《左傳微》。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
  32. 劉文強(2004)。晉國伯業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33. 歐崇敬(2001)。中國哲學史:先秦卷。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4. 蔡英文(1986)。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35. 韓連琪(1983)。論春秋時代法律制度的演變。中國史研究,1983(4)
  36. 顏昌嶢、夏劍欽點校、邊仲仁點校(1996)。管子校釋。湖南:岳麓書社。
  37. 瀧川龜太郎(1993)。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