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從桃花意象論花襲人

并列篇名

The Peach Blossom Images of Hua Xiren

DOI

10.30165/JHSS.201112.0006

作者

呂皓渝(Hao-Yu Lu)

关键词

紅樓夢 ; 襲人 ; 桃花 ; 女性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Xiren ; Peach blossom ; women

期刊名称

人文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卷9期(2011 / 12 / 01)

页次

137 - 15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花與女性的比興現象,是中國抒情傳統中重要的藝術手法。而以描寫女性為主體的《紅樓夢》,書中運用大量的花卉來襯托女性人物的性格神韻或暗示其命運與結局,將此香草美人的抒情傳統發揮到極致。其中,襲人與桃花間的關係之密切,可由桃花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獨特意象與文化意涵來切入,會發現桃花意象中所存在的關於「女性」、「媚俗」、「慾望」、「愛情」及「改嫁」等意象,都可和襲人在《紅樓夢》中所呈現出的形象與結局有所重疊;而桃花在文化意涵上的雙重意涵,也正好可以詮釋出襲人人格特質中的正負兩面。

英文摘要

Using flowers as the metaphor of women is an important artistic techniqu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entimental literature.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which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s of women, the author uses plenty of flowers as not only a foil to expr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figures but also the hint of their destinies and the outcome of the novel, he therefore brings the sentimental tradition of flower-women metaphor into full play. Based on the notion,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Xiren and peach blossom can be analyzed through the unique image and cultural meaning of peach blossom in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The images related to peach blossom such as ”women”, ”fawning”, ”desire”, ”love” and ”remarrying” all overlap the figure of Xiren and the outcome of the novel. Moreover, the double cultural meanings of peach blossom can perfectly interpret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Xire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1979)。李漁全集。台北:長安出版社。
  2. 宋陸游、楊家駱編(1980)。陸放翁全集。台北:世界書局。
  3. 唐白居易、楊家駱編(1973)。白香山詩集。台北:世界書局。
  4. 唐杜甫、楊家駱編(1991)。杜詩錢注。台北:世界書局。
  5. 晉杜預、楊家駱編(1984)。左傳注疏及補正。台北:世界書局。
  6. 清姚際恆(1979)。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7. 清孫希旦(1990)。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8. 清曹雪芹、清高鶚、侯桂新編(2007)。紅樓夢。台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9. 王孝廉(2003)。花與花神。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10. 王昆侖(2008)。紅樓夢人物論。台北:里仁書局。
  11. 白先勇(1990)。賈寶玉的俗緣:蔣玉菡與花襲人─兼論《紅樓夢》的結局意義。紅樓夢學刊,1990(1),95-104。
  12. 合山究、陳曦鍾譯(2001)。《紅樓夢》與花。紅樓夢學刊,2001(2),105-135。
  13. 朱淡文(1991)。紅樓夢研究。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4. 西岭雪(2010)。西岭雪探秘紅樓夢。北京:團結出版社。
  15. 何小顏(2002)。花的檔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6. 余英時(2002)。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7. 李希凡、李萌(2004)。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析花襲人的枉自溫柔和順。紅樓夢學刊,2004(4),215-225。
  18. 李辰冬(1977)。紅樓夢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19. 周汝昌(2007)。紅樓夢與中華文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 周汝昌(2002)。紅樓小講。香港:中華書局。
  21. 周蕙(1986)。人生是花─試論《紅樓夢》中的花。紅樓夢學刊,1986(1),37-55。
  22. 洪濤(2001)。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桃花意象。古典文學知識,2001(2),123-128。
  23. 徐子余(1992)。花襲人新論。紅樓夢學刊,1992(2),79-98。
  24. 康來新(1985)。石頭渡海─紅樓夢散論。台北: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5. 張愛玲(2010)。紅樓夢魘。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6. 郭玉雯(1998)。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里仁書局。
  27. 陳美玲(2001)。紅樓夢裡的小姐與丫鬟。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28. 渠紅岩(2009)。中國古代文學桃花題材與意象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9. 楊真真(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30. 葉嘉瑩(1998)。迦陵論詩叢稿。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31. 歐麗娟(2006)。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台北:里仁書局。
  32. 戴敦邦、陳詔(2000)。紅樓夢群芳圖譜。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33. 薩孟武(1977)。紅樓夢與中國舊家庭。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