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曹植遊仙詩中的隱逸思想

并列篇名

AThe Reclusive Thought in Cao Zhi's Poetries of Mystical Excursion

作者

簡漢乾(Kan, Hon-Kin)

关键词

曹植 ; 遊仙思想 ; 遊仙詩 ; 隱逸思想 ; 出世隱遁 ; Cao Zhi ; Mystical and Immortal ; the Works of Mystical Excursion ; Reclusive Thought ; Reclusive towards Life

期刊名称

人文與社會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卷10期(2021 / 05 / 01)

页次

1 - 2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曹植(192-232)一生對遊仙主題的探索未嘗中輟,並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早期積極入世,質疑仙說;其後隨著政治上的失意,漸次轉入仙界遨遊,因而中後期之作,遊仙主題屢屢出現。本文在前賢的研究基礎上,通觀曹植作品,並結合其生命際遇的高低起伏,考察貫穿詩人一生的遊仙主題之作,梳理當中的細微變化。曹植對仙道思想的思考,以及遊仙主題的創作,均是詩人生活現實的反映,藉遊仙表達失意,寄託甚深,有深刻的思想掙扎。曹植的遊仙詩作,主題開挖深刻,表達手法多變,已經極為成熟。

英文摘要

Throughout his whole life, Cao Zhi never suspended to explore the topic of mystical excursion, and had tried different ways to show in his works. In the early stage, Cao Zhi showed skeptical to mystical and immortal idea, while in his middle and later stages, he encountered frustrations and disappointments, and finally turned to find mystical excursion as his inner resources. Aiming at examining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opic of mystical excursion in Cao Zhi's poetr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is works with mystical and immortal idea, together with the discussion of his lif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李錫鎮(2008)。試論曹丕、曹植詩中人稱代詞的語用特質——從代言體詩篇中的人稱代詞語法再論「抑丕揚植」說。臺大文史哲學報,68,79-104。
    連結:
  2. (198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王文進(1999).仕隱與中國文學——六朝篇.臺北:臺灣書店.
  4. 江竹虛(2013).曹植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江殷(1987)。《曹植集校注》得失評。文學遺產,4,118-123。
  6. 余冠英(1982).曹操曹丕曹植詩選.香港:大光出版社.
  7. 余英時,侯旭東(譯)(2005).東漢生死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 吳小如(1985)。說曹植詩三首。名作欣賞,5,30-35。
  9. 李曉丹(1992)。曹植前後期詩歌比較。廣西師範大學學報,S1,26-31。
  10. 李豐楙(2010).憂與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11. 河北師範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組(編)(2004).三曹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
  12. 俞紹初(1982)。曹植生平若干事迹考辨。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3),105-114。
  13. 姚聖良(2014)。漢代楚辭之「遊」的新變及其成因探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97-100。
  14. 施建軍(2002)。曹植遊仙詩新論。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34-37。
  15. 徐公持(2016).曹植年譜考證.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6. 徐明(1993)。曹植〈七啟〉作於建安十五年質疑。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S1),156。
  17. 班固,王先謙(集解)(1984).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18. 張俐盈(2010)。遊仙與仙遊——論魏晉詩人開拓生命向度的幾種嘗試。漢學研究集刊,10,55-90。
  19. 曹植著,丁晏詮評,1931 年 《曹集詮評》。上海:商務印書館。
  20. 曹植,王巍(校注)(2013).曹植集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1. 曹植,曹海東(注譯),蕭麗華(校閱)(2003).新譯曹子建集.臺北:三民書局.
  22. 曹植,黃節(注)(1975).曹子建詩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23. 曹植,趙幼文(校注)(1998).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4. 曹操,安徽亳縣《曹操集》譯注小組(1979).曹操集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5. 曹操,夏傳才(校注)(2013).曹操集校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6. 郭建勛(2007)。「七」體的形成發展及其文體特徵。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4(5),53-59。
  27. 郭紹虞(1983).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8. 陳飛之(1991)。再論曹植的游仙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2),42-51。
  29. 陳祚明(評選),李金松(點校)(2008).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0. 陳壽,趙幼文(校箋)(2001).三國志校箋.成都:巴蜀書社.
  31. 程千帆(1984).古詩考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32. 黃侃(1985).文選平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楊瑟恩(1995)。郭璞遊仙詩析論。輔大中研所學刊,5,223-244。
  34. 葛洪,王明(校釋)(2002).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35. 劉勰,范文瀾(註)(1979).文心雕龍註.香港:商務印書館.
  36. 蕭統(編),李善(注)(1987).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
  37. 蕭統(編),李善(注)(1997).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鍾優民(1984).曹植新探.合肥:黃山書社.
  39. 鍾嶸,曹旭(集注)(1996).詩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