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新聞讀者之「想像」:初探「記實報導」可能引發的線索

并列篇名

On News and Imagination: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Readers

DOI

10.6195/cjcr.2010.17.09

作者

蔡琰(Yean Tsai);臧國仁(Kuo-Jen Tsang)

关键词

想像 ; 新聞 ; 讀者 ; imagination ; news ; reader

期刊名称

中華傳播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7期(2010 / 06 / 01)

页次

235 - 26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想像」一向是虛構敘事的主要內涵,如小說或電影類型均常透過此一概念來表達敘事者之創作意念與內在感知。新聞專業領域卻常視「想像」為忌諱,乃因新聞理論奠基於實證主義而篤信客觀義理,認為新聞記者撰寫報導時應恪守中立原則,既要避免寫作內容有任何作假或想像的編織,也要力圖「據實報導」,以免閱讀者產生遐想或天馬行空式之幻想。 本文挑戰新聞與想像必須對立的觀點,進而提出需要重視想像的原因,透過整理相關文獻後提出十個可能引起讀者對新聞文字產生意象的文字線索,繼以「聯合知識庫」裡與老人相關之新聞報導為例,由自願者標示各類引起其想像之新聞寫作內容。初步歸納以下發現:(1)一些有關人地事物、日期、數目等資訊報導較不引起閱讀者想像;(2)新聞報導裡的形容詞、細節描述、感官/空間/生命經驗等說明常易引起閱讀想像;(3)不同閱讀者對同樣新聞描述之想像或有不同。

英文摘要

News professionals have long held that writers should not arouse the imagination of their readers but write in an impartial manner. The rationale for this doctrine is that readers need to knox, ”th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llenge the doctrine of impartiality by analyzing news stories mostly about aging people.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news stories from the UDN data bank by using ten indices relating to the concept of imag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ories about names, places, and dates infrequently aroused the imagination of readers. Stories using adjectives and imagery, describing details of events, and delineating human experiences frequently stirre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reader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吳佩玲(2007.12.11)。〈87 歲余俊賢 6 兒女不聞不問〉,《聯合報》,C2 版
  2. 邱英明(2007.12.05)。〈預算刪九億!今翻案?〉,《聯合報》,C2 版
  3. 張柏東(2007.11.16)。〈老人動動指 製出紙蝴蝶〉,《聯合報》,C2 版
  4. 沈娟娟(2007.11.21)。〈子拒扶養 老人無家可歸〉,《聯合報》,C2版
  5. 黃宣翰(2007.12.06)。〈嘉市長青園 老人新樂園〉,《聯合報》,C2版
  6. 呂天頌、張家樂(2007.12.05)。〈江湖賣藥團流竄 議員促取締〉,《聯合報》,C2 版
  7. 林宛諭(2007.12.11)。〈肢障子肝硬化 還要顧中風母〉,《聯合報》,C2 版
  8. 范榮達、胡蓬生(2007.11.29)。〈沿路扔贓物砸警 兩賊拒捕逃逸 駕贓車搬貨敗跡 扔金屬梯等阻擋警察 再偷田邊機車竄逃〉,《聯合報》,C2 版
  9. 張家樂(2007.11.17)。〈假警察詐老人 3 賊A走400 萬〉,《聯合報》,C2 版
  10. 陳亮諭(2007.11.26)。〈造訪龍眼林福利協會〉,《聯合報》,C2 版
  11. 林宛諭(2007.12.07)。〈酒後不認帳 賭友動刀 1 死1 傷〉,《聯合報》,C2 版
  12. 陳威廷(2007.11.24b)。〈尋人高手比對1 周 送回失智翁〉,《聯合報》,C2 版
  13. 黃寅(2007.12.11)。〈暴力討債?遊民欠房租搶他老人年金〉,《聯合報》,C2 版
  14. 王瑞瑤(2007.10.25)。〈百萬白松露,富豪搶光光〉,《中國時報》,A1 版
  15. 陳威廷(2007.11.24a)。〈祈求旺來 廟義工偷摘鳳梨敬神〉,《聯合報》,C2 版
  16. 大陸新聞中心(2007.11.30)。〈老嫗寒冬賣報 網友熱絡回響〉,《聯合報》,A22 版
  17. 王紀青(2007.11.12)。〈3 老人總齡268 歲 明年戴方帽〉,《聯合報》,C2 版
  18. 凌珮君(2007.11.23)。〈拾荒老父養智障兒 不離不棄〉,《聯合報》,C2 版
  19. 紀文禮(2007.11.28)。〈老人日托服務 免費剪髮〉,《聯合報》,C2版
  20. 鄭國樑(2007.11.30)。〈縣長按摩 老人家直說福氣咧〉,《聯合報》,C2 版
  21. 王昭月(2007.11.24)。〈樹科大聚賭 阿公阿嬷飆牌技〉,《聯合報》,C2 版
  22. 苗君平(2007.11.30)。〈植物人醒開口嫌菜難吃〉,《聯合報》,C2 版
  23. 羅建旺(2007.11.15)。〈98 歲吳林阿卻 喜抱玄孫〉,《聯合報》,C2版
  24. 楊德宜(2007.11.24)。〈17 不老騎士 跳完健康操再上路〉,《聯合報》,C2 版
  25. 邱英明(2007.11.17)。〈老人免費搭車 明年不用身份證〉,《聯合報》,C2 版
  26. 鄭文正(2007.12.07)。〈80 歲林池蘭花周日辦告別式〉,《聯合報》,C2 版
  27. 范振和(2007.11.17)。〈17 不老騎士 機車環台明抵花〉,《聯合報》,C2 版
  28. 劉愛生(2007.12.04)。〈僑愛廣場 老人看護聚集地〉,《聯合報》,C2 版
  29. 邵冰如(2007.10.22)。〈風災過半月 菜價降不下〉,《聯合晚報》,2 版
  30. 蔡詩萍(2009.08.25)。〈再累,也請讓我們活著―《不能沒有你》觀後〉,《中國時報》,E4 版
  31. 大陸新聞中心(2007.12.09)。〈探月突破 錢學森96 大壽 各方祝賀〉,《聯合報》,A18 版
  32. 王昭月(2007.12.08)。〈腹主動脈瘤破裂 94 歲手術創紀錄〉,《聯合報》,C2 版
  33. 王昭月(2007.11.23)。〈老婦金鍊被搶 警民合力捉盜〉,《聯合報》,C2 版
  34. 廖雅欣(2007.12.08)。〈聖母醫院義演 張琪溫暖9 旬粉絲〉,《聯合報》,C2 版
  35. 朱惠如(2007.11.23)。〈郵局察覺有異 請員警護鈔 當場識破詐騙集團伎倆〉,《聯合報》,C2 版
  36. 王燕華(2007.11.21)。〈不老騎士抵羅東 探視老人〉,《聯合報》,C2 版
  37. 賈寶楠(2007.11.30)。〈雙胞胎夥友搶祖母 老人家求情〉,《聯合報》,C2 版
  38. 王慧瑛(2007.11.18)。〈麻將大賽 91 歲阿嬤試身手〉,《聯合報》,C2 版
  39. 翁禎霞(2007.10.25)。〈主婦上市場 忙找5 元菜〉,《聯合報》,C1 版
  40. Belton, T.(2001).Television and imaginati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um'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story-making.Media, Culture & Society,23,799-820.
  41. Chatman, S.(1978).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42. Engell, J.(1981).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Enlightenment to romanticis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3. Heikkilä, H.,Kunelius, R.(2006).Journalists imagining the European public sphere: Professional discourses about the EU news practices in ten countries.Javnost-The Public,13(4),63-80.
  44. Krijnen, T.,Meijer, I. C.(2005).The moral imagination in primetime televi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8,353-374.
  45. Weick, K.(2005).Organizing and failures of imagination.Public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heory,8,425-438.
  46. 朱幼隸(1997)。滿城瓜相飄不散—淺談想像力在新聞中的運用。新聞愛好者,9,26-28。
  47. 李一鳴譯、Sartre, J. P.(1990)。想像心理學。台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
  48. 李成嶽譯、LeBoeuf, M.(1991)。如何善用想像力。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49. 峻才譯、Osbom, A. F.(1980)。發揮你的創造力。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50. 師範譯、Osborn, A. F.(2004)。實用想像學。台北市:文藝生活書房。
  51. 徐蔚真(2001)。人情趣味新聞料理。台北市:三民。
  52. 桑尼譯、Kress, K.、van Leeuwen, T.(1999)。解讀影像—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台北市:亞太。
  53. 馬西屏(2007)。新聞採訪寫作。台北市:五南。
  54. 馬海良譯、Herman, D.Ed.(2002)。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5. 陳永國譯、張萬娟譯、White, H.(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56. 陳金桂(1996)。創造思維運用能力。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57. 陳梅英譯、Brett, R. L.(1981)。幻想力和想像力。台北市:黎明。
  58. 程之行(1981)。新聞寫作。台北市:正中。
  59. 董崇選(1987)。浪漫的中心要義是什麼?。第一屆全國英美文學研討會,台灣,台中市:
  60. 臧國仁(2000)。關於傳播學如何教的一些想法—以「基礎新聞採寫」課為例。新聞學研究,65,19-56。
  61. 臧國仁、蔡琰(2001)。新聞美學—試論美學對新聞研究與實務的啟示。新聞學研究,66,29-60。
  62. 褚朔維譯、Sartre, J. P.(1988)。想像心理學。北京:光明日報。
  63. 滕守堯(1987)。審美心理描述。台北縣:漢京文化。
  64. 蔡琰、臧國仁(2003)。老人觀眾與電視劇:從老人之定義到人格心理學對閱聽人研究的啟示。中華傳播會刊,3,197-235。
  65. 鄭偉奇(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
  66. 錢玉芬(2006)。傳播心理學。台北市:威仕曼。
  67. 韓叢耀(2006)。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
被引用次数
  1. 蔡琰、臧國仁(2010)。新聞敘事之時空「窗口」論述—以老人新聞報導為例。新聞學研究,105,205-246。
  2. 蔡琰、臧國仁(2011)。老人傳播研究:十年回首話前塵。中華傳播學刊,19,25-40。
  3. 蔡琰、臧國仁(2012)。新聞圖文敘事之競合論述關係:以「水淹高雄岡山晉德老人安養院」個案報導為例。新聞學研究,111,89-127。
  4. 蔡琰、臧國仁(2014)。新聞記者的想像思維:再論想像與新聞報導的關聯。中華傳播學刊,26,267-300。
  5. 簡均穎,劉百佳,張慈育,呂傑華(2021)。臺灣報紙媒體再現的老人意象。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6,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