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爺爺奶奶部落格―對老人參與新科技傳播從事組織敘事之觀察

并列篇名

Grandma and Grandpa's Stories in Blogs-From Narrative Theory to the Autopoiesis in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OI

10.6195/cjcr.2010.18.09

作者

蔡琰(Yean Tsai);臧國仁(Kuo-Jen Tsang)

关键词

生命故事 ; 老人 ; 部落格 ; 敘事 ; 組織傳播 ; life stories ; older adults ; Blogs ; narrative ;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期刊名称

中華傳播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8期(2010 / 12 / 01)

页次

235 - 263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老人部落格的敘事表現,尤其關心老人如何在此虛擬傳播情境展示生命故事、如何透過各種類型的故事組織其傳播行為。 本研究採「敘事主題」及「生命故事」研究方法檢視銀髮族部落格之特殊形貌,包括其使用之敘事工具、敘事特徵、「我意識」及自我形象,試圖再現其故事特質並詮釋其所傳遞之符號組織現象與部落格敘事意涵。 本研究發現,爺爺奶奶部落格之類目內容多樣,充滿了老人們述及既往舊事之「記憶裝置」,但更多內容則是這些銀髮世代成員熱愛「現在」日常生活的記錄,反映了他們透過新科技(部落格)書寫生命的企圖心。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older adults use Blogs to narrate their life stories and how narratives in general organiz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 The current study uses life stories to examine narrative too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ories told in older adults' Blogs by deducting self-images and the ”me-ness” of older adults from narrative themes. This work interprets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autopoiesis theory.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蔡琰、臧國仁(2008)。熟年世代網際網路之使用與老人自我形象與社會角色建構。新聞學研究,97,1-43。
    連結:
  2. 唐昇志、陳龍川、潘子欣(2003)。〈以活動理論為架構分析網路主題式學習活動〉。上網日期:2010 年5 月15 日, 取自http://210.240.187.63/teaching/2003summer/onlinetest/ICCAI2003/pdf/C9_4.pdf
  3. Brown, R. H.(1977).A poetic for sociolog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 Fivush, R.(ed.),Haden, C. A.(ed.)(2003).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rrative self: Development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Mahwah, NJ:Erlbaum.
  5. Geyer, F.(ed.),van der Zouwen, J.(ed.)(2001).Sociocybernetics: Complexity, autopoiesis, and observations of social systems.Westport, CT:Greenwood.
  6. Gubrium, J. F.(ed.),Holstein, J. A.(ed.)(2002).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Thousand Oaks, CA:Sage.
  7. Kenyon, G. M.(2002).Guided autobiography: In search of ordinary wisdom.Qualitative geront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New York:
  8. Kuutti, K.(1996).Activity theory as a potential framework for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Context and consciousness: Activity theory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Cambridge, MA:
  9. Pacanowsky, M. E.,O''Donnell-Trujillo N.(1983).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s cultural performance.Communication Monographs,50,126-147.
  10. Pang, M. N.,Hung, W. L.(2001).Activity theory a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CBT and e-learning environments.Educational Technology,41(4),36-42.
  11. Randall, W. L.,Kenyon, G. M.(2001).Ordinary wisdom: Biographical aging and the journey of life.Westport, CT:Praeger.
  12. Randall, W. L.,McKim, A. E.(2008).Reading our lives: The poetics of growing ol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 Randall, W. L.,McKim, A. E.(2004).Toward a poetics of aging: The link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life.Narrative Inquire,14(2),235-260.
  14. Weick, K. E.(2005).Organizing and failures of imagination.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8,425-438.
  15. 李淑珺譯、Cohen, G. D.(2007)。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16. 施力群(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17. 徐學庸譯注、Cicero, M. T.(2008)。論老年。台北市:聯經。
  18. 翁秀琪(2000)。多元典範衝擊下傳播研究方法的省思:從口述歷史在傳播研究中的應用談起。新聞學研究,63,9-33。
  19. 張鍾汝、范明林(1997)。老年社會心理。台北市:水牛。
  20. 張寶芳、劉吉軒、蘇蘅(2008)。政治部落格的情緒世界。200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灣,台北縣:
  21. 陳肇男(2000)。台灣老人之年齡增長與生活滿意。人口學刊,21,37-59。
  22. 陳憶寧(2008)。「我」即是生產者:健康部落客寫些什麼以及為什麼寫。200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灣,台北縣:
  23. 彭駕騂(1999)。老人學。台北市:揚智。
  24. 華婉伶(2008)。建構「想像」的共同體:部落格串連與網路社群的想像。200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灣,台北縣:
  25. 黃振家譯、Wimmer, R. D.、Dominick, J. R.(2002)。大眾媒體硏究導論。台北市:湯姆生。
  26. 臧國仁、蔡琰(2005)。與老人對談—有關「人生故事」的一些方法學觀察。傳播研究簡訊,42,17-22。
  27. 蔡琰(1995)。生態系統與控制理論在傳播研究之應用。新聞學研究,51,163-186。
  28. 魯貴顯譯、Kneer, G.、Nassehi, A.(1998)。盧曼社會系統理論導引。台北市:巨流。
  29. 蘇蘅、張寶芳(2008)。總統部落格的言談情境與傳播。2008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台灣,台北縣:
被引用次数
  1. 蔡琰,臧國仁(2019)。初探退休議題與傳播研究之可能構連:生命故事研究取向之理論建議。新聞學研究,140,1-39。
  2. 蔡琰,臧國仁(2020)。反思「老人傳播」研究之方法論途徑:兼向心理學之人文轉向經驗借鑑。中華傳播學刊,37,259-289。
  3. 蔡琰、臧國仁(2011)。老人傳播研究:十年回首話前塵。中華傳播學刊,19,25-40。
  4. 蔡琰、臧國仁(2011)。旅行敘事與生命故事:傳播研究取徑之芻議。新聞學研究,109,43-76。
  5. 蔡琰、臧國仁(2017)。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兼論新科技對傳播學術思潮的可能影響。新聞學研究,131,1-48。
  6. 陳榮德、方志華(2018)。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國(初)中國語文教科書老人形象之分析研究。教科書研究,11(1),37-68。
  7. 黃誌坤(2012)。「不要叫我數位文盲!」─老人上網經驗之優勢觀點分析。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32,135-158。
  8. 余貞誼(2011)。我可能不夠女性主義:女性主義認同與實踐的敘事建構。台灣社會學,21,101-156。
  9. (2011)。客家老年人觀展/表演之在地文化研究─一個苗栗地區老人文康中心卡拉OK室的觀察。傳播與社會學刊,18,157-192。
  10. (2024)。算法實用知識與數字弱勢群體的主體性建構—基於對銀髮用戶媒介實踐的紮根考察。傳播與社會學刊,69,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