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民生報(1987.04.22)。〈好書榜與書香社會〉,《民生報》,3 版。
-
王震邦(1985.04.04)。〈提升文化素養播書香.出書勿馬虎 辦演出.別忽視鄉里 要先珍惜我們的智慧結晶〉,《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79.06.04)。〈淨化節目內容 端正社會風氣 中視向藝員提出「八不」要求〉,《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80.07.23)。〈「創作歌謠排行榜」票選活動 連日來讀者投票踴躍 今起增列推薦曲二首〉,《民生報》,9 版。
-
涂敬恆(1980.08.25)。〈歸人 採用中國式音樂手法作曲 易唱好聽讀友喜愛 票數連續上升 高居排行第二〉,《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82.05.28)。〈梅花餐 五菜一湯 既節約 又夠營養孫院長要求軍公教率先響應〉,《民生報》,6 版。
-
徐開塵(1984.07.16)。〈暢銷書排行榜 紛出籠 受矚目 儘管各做各的 影響力真不小〉,《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80.07.14)。〈本報與華視等單位聯合舉辦 「民歌排行榜」票選活動〉,《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7.05.30)。〈論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維護〉,《民生報》,3 版。
-
涂敬恆(1980.01.17)。〈民歌.亮起了紅燈!〉,《民生報》,10 版。
-
涂敬恆(1980.01.11)。〈通俗音樂的「編曲」創作與「套」作之間〉,《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78.02.18)。〈本報創刊獻言 為增進民生福祉而努力〉,《民生報》,1 版。
-
民生報(1979.07.02)。〈孫院長提倡步行運動〉,《民生報》,3 版。
-
林英(1985.04.01)。〈應昌期 用錢不顧擺「排場」 寧助後生培養藝術嗜好〉,《民生報》,9 版。
-
涂敬恆(1980.09.08)。〈作曲者「畫龍」.編曲者「點晴」 陳志遠編曲出了名〉,《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3.09.05)。〈「排行榜」活動 有助提升歌曲水準〉,《民生報》,11 版。
-
聯合報(1979.07.11)。〈人民團體決定 配合政府措施 作為社會表率〉,《聯合報》,3 版。
-
民生報(1983.10.03)。〈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 名次是怎樣產生的〉,《民生報》,11 版。
-
侯惠芳(1985.04.02)。〈鼓勵「文化消費」時機到了 消費者正需要適當的引導〉,《民生報》,9 版。
-
鐘麗慧(1981.03.14)。〈文化消費指南 到那去買西文書〉,《民生報》,10 版。
-
聯合報(1972.06.09)。〈蔣院長提十項指示 革新行政整飭政風〉,《聯合報》,1 版。
-
鐘麗慧(1981.02.28)。〈文化消費指南 逛重慶南路書店〉,《民生報》,10 版。
-
鐘麗慧(1981.05.16)。〈文化消費指南 書房應有的工具〉,《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1.10.03)。〈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 名次是怎樣產生的〉,《民生報》,11 版。
-
民生報(1978.10.09)。〈巨流態度嚴肅 七本新書暢銷市面〉,《民生報》,8 版。
-
涂敬恆(1980.09.12)。〈「民歌」?「流行歌」?定義有廣狹.何須多爭論〉,《民生報》,10 版。
-
聯合報(1979.05.11)。〈改善社會風氣 通過重要措施 特定營業年費原則提高三倍〉,《聯合報》,3 版。
-
民生報(1983.08.22)。〈本報影劇新聞組華視「綜藝一百」聯合舉辦 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民生報》,11 版。
-
黃寶萍(1985.03.28)。〈環境須美化 生活要情趣 不妨把眼光移到「畫面」上〉,《民生報》,9 版。
-
涂敬恆(1980.08.31)。〈買票 打歌並不可怕 保持定力 聽清好歌〉,《民生報》,10 版。
-
陳幼君(1985.03.29)。〈大量休閒 舊夢成真任人享用 人卻還沒準備好 新生活 現代人非學會不可〉,《民生報》,9 版。
-
涂敬恆(1980.08.18)。〈好歌讓它傳唱四海! 舉辦「創作歌謠排行榜」鼓勵創作〉,《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80.12.01)。〈「創作歌謠排行榜」大受覬覦 地下廠商 非法利用翻錄猖獗〉,《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1.12.16)。〈耶誕節及新年期間 不得假借名義舉辦宴會舞會〉,《民生報》,6 版。
-
民生報(1986.06.21a)。〈怎樣培養兒童才藝?本報追蹤調查報導提供藝文消費指南 琴棋書畫 攝影 玩陶 花錢不多.情趣不少〉,《民生報》,1 版。
-
涂敬恆(1983.03.22)。〈民歌手跟上社會的脈搏〉,《民生報》,9 版。
-
陳小凌(1985.04.03)。〈處理藝術文化 喜歡卻難融入生活 想投資卻不敢下手 必須培養適當價值觀了〉,《民生報》,9 版。
-
鐘麗慧(1981.03.07)。〈文化消費指南 新興的書籍市集〉,《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4.10.22)。〈流行歌曲排行榜 本報將暫停刊出〉,《民生報》,11 版。
-
徐開塵(1985.03.31)。〈充實精神生活 要怎麼收先那麼栽 讓閱讀思考幫助你 不要拿「忙碌」 作逃避的藉口〉,《民生報》,9 版。
-
民生報(1985.03.27)。〈有錢了 何不「富而好學」呢?怎麼享用?而社會在變許多挑戰都是前所未見的〉,《民生報》,9 版。
-
涂敬恆(1980.12.20)。〈盜製音樂帶 競爭激烈利潤轉薄 周轉不靈光地下工廠倒風日盛〉,《民生報》,10 版。
-
陳中雄(1978.08.06)。〈蛻變中的購書心態〉,《民生報》,5 版。
-
民生報(1982.01.30)。〈孫院長籲全國同胞「勤儉建國」 並促工商領袖發揚「重慶精神」 應有效阻止社會價值被商品化、金錢化〉,《民生報》,6 版。
-
聯合報(1980.08.08)。〈孫院長昨天促有關單位 倡行勤奮檢樸生活推展正當康樂活動〉,《聯合報》,2 版。
-
民生報(1983.10.04)。〈環亞滿漢全席 價碼三萬美 非常時期不宜過分奢侈 連戰要觀光局致函改正〉,《民生報》,4 版。
-
王震邦(1985.03.30)。〈書櫃不是附庸風雅的裝飾 精神食糧才是富裕後的主食〉,《民生報》,9 版。
-
聯合報(1980.09.20)。〈行政院長施政報告口頭報告全文〉,《聯合報》,5 版。
-
鐘麗慧(1981.03.28)。〈文化消費指南 逛舊書攤的經驗談〉,《民生報》,10 版。
-
民生報(1982.03.21)。〈本報創作歌謠排行榜 下週起方式略有改變〉,《民生報》,8 版。
-
盧蕙馨(1981.02.18)。〈充實精神生活內涵的文化新聞〉,《民生報》,16 版。
-
民生報(1986.06.21b)。〈孩子學才藝.學些什麼? 學這 學那 父母怎麼想?〉,《民生報》,9 版。
-
Bataille, G.(1991).Accursed share: An essay on general economy.London:Zone.
-
Bennett, T.,Savage, M.,Silva, E.,Warde, A.,Cayo-Cal, M.,Wright, D.(2009).Culture, class, distinction.London:Routledge.
-
Biressi, A.(Ed.),Nunn, H.(Ed.)(2008).The tabloid culture reader.Berkshire, UK:Open University.
-
Bourdieu, P.(1984).Distinc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Bourdieu, P.,Darbel, A.,Schnapper, D.(1990).The love of art: European art museums and their public.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Campbell, C.(1987).The romantic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consumerism.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
Conboy, M.(2011).Journalism in Britain: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London:Sage.
-
Conboy, M.(2002).The press and popular culture.London:Sage.
-
Douglas, M.,Isherwood, B.(1996).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London:Routledge.
-
Ekstrom, K.(Ed.),Brembeck, H.(Ed.)(2004).Elusive consumption.New York:Berg.
-
Featherstone, M.(1990).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London:Sage.
-
Hesmondhalgh, D.(2002).Cultural industries.London:Sage.
-
Iqani, M.(2012).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media: Magazines in the public ey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
Lowenthal, L.(1968).Litera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society.Palo Alto, CA:Pacific Books.
-
Lury, C.(1996).Consumer culture.New Brunswick, 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
Maguire, J. S.,Matthews, J.(2010).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media.Sociology Compass,4(7),405-416.
-
McKendrick, N.(Ed.),Brewer, J.(Ed.),Plumb, J. H.(Ed.)(1982).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Bloomington, I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Nixon, S.,du Gay, P.(2002).Who needs cultural intermediaries?.Cultural Studies,16(4),495-500.
-
Paletz, D. L.(1998).The media in American politics: Contents and consequences.New York:Longman.
-
Paterson, M.(2006).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London:Routledge.
-
Peterson, R. A.(1992).Understanding audience segmentation: From elite and mass to omnivore and univore.Poetics,21(4),243-258.
-
Slater, D.(1997).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Cambridge, UK:Polity.
-
Veblen, T.(1970).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London:Unwin.
-
Wang, G.(1982).Newspaper without new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59(2),286-289.
-
Zelizer, B.(Ed.)(2009).The changing faces of journalism: Tablo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truthiness.London:Routledge.
-
文震亨(2012)。長物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
王惕吾(1991)。我與新聞事業。台北市:聯經。
-
王麗美(1994)。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台北市:天下文化。
-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91)。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台北市:作者。
-
民生報編(1988)。民生報十年:從0 ~ 500000 報業新局是如何開創的?。台北市:民生報。
-
朱元鴻(1993)。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行政院主計處(1989)。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市:作者。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編(1978)。台灣地區國民生活結構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
林芳玫(2006)。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
林芳玫(1994)。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份子的定位。台灣社會研究,16,55-78。
-
孫智綺譯、Bonnewitz, P.(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市:麥田。
-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 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台北市:時報。
-
陳世敏(1979)。接觸傳播媒介在在休閒活動中的角色。新聞學研究,23,1-35。
-
陳光興(2001)。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文化研究月報,2
-
楊國樞編、葉啟政編(1984)。台灣的社會問題(新編七十三年版)。台北市:巨流。
-
楊國樞編、葉啟政編(1984)。臺灣的社會問題:新編七十三年版。台北市:巨流。
-
詹宏志(1989)。城市觀察:新城市、新接觸、新文化。台北市:遠流。
-
詹宏志(1986)。趨勢索隱:新工人、新商人、新社會。台北市:遠流。
-
廖仁義(1990)。流離觀點:戰後台灣文化霸權的批判。台北市:桂冠。
-
鄭貞銘(2001)。百年報人4:全方位的記者。台北市:遠流。
-
聯合報董事會(1993)。聯合報、經濟日報、民生報常務董事會會議紀錄(66-70)年。台北市:聯合報。
-
蘇宜馨(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