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化消費指南:1980年代的《民生報》

并列篇名

A Guide to Cultural Consumption: Case Study of 1980’s Min Sheng Daily

DOI

10.6195/cjcr.2016.30.04

作者

黃順星(Shun-Shing Huang)

关键词

文化中介者 ; 文化消費 ; 消費社會 ; 通俗報紙 ; intermediary ; cultural consumption ; consumer society ; popular newspaper

期刊名称

中華傳播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31期(2017 / 06 / 01)

页次

117 - 15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藉由消費社會的論述,說明1978 年改名重新發行的《民生報》,反映了台灣從生產社會過渡到消費社會的轉型過程。研究分析《民生報》的專欄與報導:如何想像與建構台灣消費社會的樣貌;如何以文化中介者的角色,利用文化消費指南、流行歌曲排行榜等專欄,向大眾引介、傳遞消費與流行資訊。透過《民生報》的轉介中譯,不但使消費擺脫負面評價,更促使消費文化的普及,並引導消費者從事更具中產階級品味的文化消費活動。

英文摘要

Drawing on consumer culture the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titling of the Ming Sheng Daily 1978 reflected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society from industrial- to consumer-based. Editorials and news stories from the Ming Sheng Daily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w articles conceptualized and developed a consumer society in Taiwan, and how the Ming Sheng Daily -- as a culture intermediary -- introduced and propagated consumer information and fashion trends to its audience through a culture-consuming index and pop chart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ing Sheng Daily mediated the destigmatiz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popularized consumer culture. Furthermore, the Ming Sheng Daily was discovered to encourage its readers to participate in more middlebrow activit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傳播學
参考文献
  1. 民生報(1987.04.22)。〈好書榜與書香社會〉,《民生報》,3 版。
  2. 王震邦(1985.04.04)。〈提升文化素養播書香.出書勿馬虎 辦演出.別忽視鄉里 要先珍惜我們的智慧結晶〉,《民生報》,9 版。
  3. 民生報(1979.06.04)。〈淨化節目內容 端正社會風氣 中視向藝員提出「八不」要求〉,《民生報》,9 版。
  4. 民生報(1980.07.23)。〈「創作歌謠排行榜」票選活動 連日來讀者投票踴躍 今起增列推薦曲二首〉,《民生報》,9 版。
  5. 涂敬恆(1980.08.25)。〈歸人 採用中國式音樂手法作曲 易唱好聽讀友喜愛 票數連續上升 高居排行第二〉,《民生報》,9 版。
  6. 民生報(1982.05.28)。〈梅花餐 五菜一湯 既節約 又夠營養孫院長要求軍公教率先響應〉,《民生報》,6 版。
  7. 徐開塵(1984.07.16)。〈暢銷書排行榜 紛出籠 受矚目 儘管各做各的 影響力真不小〉,《民生報》,9 版。
  8. 民生報(1980.07.14)。〈本報與華視等單位聯合舉辦 「民歌排行榜」票選活動〉,《民生報》,10 版。
  9. 民生報(1987.05.30)。〈論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維護〉,《民生報》,3 版。
  10. 涂敬恆(1980.01.17)。〈民歌.亮起了紅燈!〉,《民生報》,10 版。
  11. 涂敬恆(1980.01.11)。〈通俗音樂的「編曲」創作與「套」作之間〉,《民生報》,10 版。
  12. 民生報(1978.02.18)。〈本報創刊獻言 為增進民生福祉而努力〉,《民生報》,1 版。
  13. 民生報(1979.07.02)。〈孫院長提倡步行運動〉,《民生報》,3 版。
  14. 林英(1985.04.01)。〈應昌期 用錢不顧擺「排場」 寧助後生培養藝術嗜好〉,《民生報》,9 版。
  15. 涂敬恆(1980.09.08)。〈作曲者「畫龍」.編曲者「點晴」 陳志遠編曲出了名〉,《民生報》,10 版。
  16. 民生報(1983.09.05)。〈「排行榜」活動 有助提升歌曲水準〉,《民生報》,11 版。
  17. 聯合報(1979.07.11)。〈人民團體決定 配合政府措施 作為社會表率〉,《聯合報》,3 版。
  18. 民生報(1983.10.03)。〈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 名次是怎樣產生的〉,《民生報》,11 版。
  19. 侯惠芳(1985.04.02)。〈鼓勵「文化消費」時機到了 消費者正需要適當的引導〉,《民生報》,9 版。
  20. 鐘麗慧(1981.03.14)。〈文化消費指南 到那去買西文書〉,《民生報》,10 版。
  21. 聯合報(1972.06.09)。〈蔣院長提十項指示 革新行政整飭政風〉,《聯合報》,1 版。
  22. 鐘麗慧(1981.02.28)。〈文化消費指南 逛重慶南路書店〉,《民生報》,10 版。
  23. 鐘麗慧(1981.05.16)。〈文化消費指南 書房應有的工具〉,《民生報》,10 版。
  24. 民生報(1981.10.03)。〈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 名次是怎樣產生的〉,《民生報》,11 版。
  25. 民生報(1978.10.09)。〈巨流態度嚴肅 七本新書暢銷市面〉,《民生報》,8 版。
  26. 涂敬恆(1980.09.12)。〈「民歌」?「流行歌」?定義有廣狹.何須多爭論〉,《民生報》,10 版。
  27. 聯合報(1979.05.11)。〈改善社會風氣 通過重要措施 特定營業年費原則提高三倍〉,《聯合報》,3 版。
  28. 民生報(1983.08.22)。〈本報影劇新聞組華視「綜藝一百」聯合舉辦 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民生報》,11 版。
  29. 黃寶萍(1985.03.28)。〈環境須美化 生活要情趣 不妨把眼光移到「畫面」上〉,《民生報》,9 版。
  30. 涂敬恆(1980.08.31)。〈買票 打歌並不可怕 保持定力 聽清好歌〉,《民生報》,10 版。
  31. 陳幼君(1985.03.29)。〈大量休閒 舊夢成真任人享用 人卻還沒準備好 新生活 現代人非學會不可〉,《民生報》,9 版。
  32. 涂敬恆(1980.08.18)。〈好歌讓它傳唱四海! 舉辦「創作歌謠排行榜」鼓勵創作〉,《民生報》,9 版。
  33. 民生報(1980.12.01)。〈「創作歌謠排行榜」大受覬覦 地下廠商 非法利用翻錄猖獗〉,《民生報》,10 版。
  34. 民生報(1981.12.16)。〈耶誕節及新年期間 不得假借名義舉辦宴會舞會〉,《民生報》,6 版。
  35. 民生報(1986.06.21a)。〈怎樣培養兒童才藝?本報追蹤調查報導提供藝文消費指南 琴棋書畫 攝影 玩陶 花錢不多.情趣不少〉,《民生報》,1 版。
  36. 涂敬恆(1983.03.22)。〈民歌手跟上社會的脈搏〉,《民生報》,9 版。
  37. 陳小凌(1985.04.03)。〈處理藝術文化 喜歡卻難融入生活 想投資卻不敢下手 必須培養適當價值觀了〉,《民生報》,9 版。
  38. 鐘麗慧(1981.03.07)。〈文化消費指南 新興的書籍市集〉,《民生報》,10 版。
  39. 民生報(1984.10.22)。〈流行歌曲排行榜 本報將暫停刊出〉,《民生報》,11 版。
  40. 徐開塵(1985.03.31)。〈充實精神生活 要怎麼收先那麼栽 讓閱讀思考幫助你 不要拿「忙碌」 作逃避的藉口〉,《民生報》,9 版。
  41. 民生報(1985.03.27)。〈有錢了 何不「富而好學」呢?怎麼享用?而社會在變許多挑戰都是前所未見的〉,《民生報》,9 版。
  42. 涂敬恆(1980.12.20)。〈盜製音樂帶 競爭激烈利潤轉薄 周轉不靈光地下工廠倒風日盛〉,《民生報》,10 版。
  43. 陳中雄(1978.08.06)。〈蛻變中的購書心態〉,《民生報》,5 版。
  44. 民生報(1982.01.30)。〈孫院長籲全國同胞「勤儉建國」 並促工商領袖發揚「重慶精神」 應有效阻止社會價值被商品化、金錢化〉,《民生報》,6 版。
  45. 聯合報(1980.08.08)。〈孫院長昨天促有關單位 倡行勤奮檢樸生活推展正當康樂活動〉,《聯合報》,2 版。
  46. 民生報(1983.10.04)。〈環亞滿漢全席 價碼三萬美 非常時期不宜過分奢侈 連戰要觀光局致函改正〉,《民生報》,4 版。
  47. 王震邦(1985.03.30)。〈書櫃不是附庸風雅的裝飾 精神食糧才是富裕後的主食〉,《民生報》,9 版。
  48. 聯合報(1980.09.20)。〈行政院長施政報告口頭報告全文〉,《聯合報》,5 版。
  49. 鐘麗慧(1981.03.28)。〈文化消費指南 逛舊書攤的經驗談〉,《民生報》,10 版。
  50. 民生報(1982.03.21)。〈本報創作歌謠排行榜 下週起方式略有改變〉,《民生報》,8 版。
  51. 盧蕙馨(1981.02.18)。〈充實精神生活內涵的文化新聞〉,《民生報》,16 版。
  52. 民生報(1986.06.21b)。〈孩子學才藝.學些什麼? 學這 學那 父母怎麼想?〉,《民生報》,9 版。
  53. Bataille, G.(1991).Accursed share: An essay on general economy.London:Zone.
  54. Bennett, T.,Savage, M.,Silva, E.,Warde, A.,Cayo-Cal, M.,Wright, D.(2009).Culture, class, distinction.London:Routledge.
  55. Biressi, A.(Ed.),Nunn, H.(Ed.)(2008).The tabloid culture reader.Berkshire, UK:Open University.
  56. Bourdieu, P.(1984).Distinction.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57. Bourdieu, P.,Darbel, A.,Schnapper, D.(1990).The love of art: European art museums and their public.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58. Campbell, C.(1987).The romantic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consumerism.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59. Conboy, M.(2011).Journalism in Britain: 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London:Sage.
  60. Conboy, M.(2002).The press and popular culture.London:Sage.
  61. Douglas, M.,Isherwood, B.(1996).The world of goods: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consumption.London:Routledge.
  62. Ekstrom, K.(Ed.),Brembeck, H.(Ed.)(2004).Elusive consumption.New York:Berg.
  63. Featherstone, M.(1990).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London:Sage.
  64. Hesmondhalgh, D.(2002).Cultural industries.London:Sage.
  65. Iqani, M.(2012).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media: Magazines in the public ey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66. Lowenthal, L.(1968).Literature, popular culture and society.Palo Alto, CA:Pacific Books.
  67. Lury, C.(1996).Consumer culture.New Brunswick, NJ: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68. Maguire, J. S.,Matthews, J.(2010).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media.Sociology Compass,4(7),405-416.
  69. McKendrick, N.(Ed.),Brewer, J.(Ed.),Plumb, J. H.(Ed.)(1982).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Bloomington, I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70. Nixon, S.,du Gay, P.(2002).Who needs cultural intermediaries?.Cultural Studies,16(4),495-500.
  71. Paletz, D. L.(1998).The media in American politics: Contents and consequences.New York:Longman.
  72. Paterson, M.(2006).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London:Routledge.
  73. Peterson, R. A.(1992).Understanding audience segmentation: From elite and mass to omnivore and univore.Poetics,21(4),243-258.
  74. Slater, D.(1997).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Cambridge, UK:Polity.
  75. Veblen, T.(1970).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An economic study of institutions.London:Unwin.
  76. Wang, G.(1982).Newspaper without new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59(2),286-289.
  77. Zelizer, B.(Ed.)(2009).The changing faces of journalism: Tabloidization, technology and truthiness.London:Routledge.
  78. 文震亨(2012)。長物志。北京市:中華書局。
  79. 王惕吾(1991)。我與新聞事業。台北市:聯經。
  80. 王麗美(1994)。報人王惕吾:聯合報的故事。台北市:天下文化。
  81. 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1991)。中華民國新聞年鑑,八十年版。台北市:作者。
  82. 民生報編(1988)。民生報十年:從0 ~ 500000 報業新局是如何開創的?。台北市:民生報。
  83. 朱元鴻(1993)。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台中市: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84. 行政院主計處(1989)。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市:作者。
  8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編(1978)。台灣地區國民生活結構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
  86. 林芳玫(2006)。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87. 林芳玫(1994)。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份子的定位。台灣社會研究,16,55-78。
  88. 孫智綺譯、Bonnewitz, P.(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市:麥田。
  89. 張釗維(199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 年代台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當性論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台北市:時報。
  90. 陳世敏(1979)。接觸傳播媒介在在休閒活動中的角色。新聞學研究,23,1-35。
  91. 陳光興(2001)。台灣消費社會形成的初步思考。文化研究月報,2
  92. 楊國樞編、葉啟政編(1984)。台灣的社會問題(新編七十三年版)。台北市:巨流。
  93. 楊國樞編、葉啟政編(1984)。臺灣的社會問題:新編七十三年版。台北市:巨流。
  94. 詹宏志(1989)。城市觀察:新城市、新接觸、新文化。台北市:遠流。
  95. 詹宏志(1986)。趨勢索隱:新工人、新商人、新社會。台北市:遠流。
  96. 廖仁義(1990)。流離觀點:戰後台灣文化霸權的批判。台北市:桂冠。
  97. 鄭貞銘(2001)。百年報人4:全方位的記者。台北市:遠流。
  98. 聯合報董事會(1993)。聯合報、經濟日報、民生報常務董事會會議紀錄(66-70)年。台北市:聯合報。
  99. 蘇宜馨(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張玉佩(2017)。導讀:文化流動的模式與另類想像。中華傳播學刊,31,3-15。